專訪》爲人生理想勇敢一次 指揮家張致遠勇奪國際指揮大賽首獎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助理指揮張致遠今年二度挑戰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大賽,獲得首獎。(杜宜諳攝)

指揮家張致遠形容自己的人生總是「不務正業」又勇於挑戰「敗部復活」,但對於理想的追尋,懷抱着人生無悔的決心。(杜宜諳攝)

指揮家張致遠表示,面對人生理想,要勇往直前且勇於嘗試。(杜宜諳攝)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助理指揮張致遠今年二度挑戰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大賽,獲得首獎。張致遠從小學小提琴,高中轉而學打擊樂,現在又走指揮,他形容他的人生總是「不務正業」又勇於挑戰「敗部復活」,也曾有長輩勸戒他已不是年輕人,不該再發展指揮事業,但他告訴自己,「人生總要勇敢一次,不論成功或失敗,未來回頭看,我不會後悔。」

張致遠的父親是前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首席張玉祥,也是中部地區各音樂班的指揮名師,許多音樂班學子都曾修習過他的樂團課,是許多音樂人最初接觸交響樂團演奏概念的開端。

有個音樂家老爸,張致遠說,他從小就看着父親在舞臺上演奏小提琴、指揮,還會一起看音樂錄影帶,「我記得有次印象很深刻,錄影帶裡有個指揮很威風、很神氣,閉上眼睛又很沉着,我問爸爸那個人是誰?爸爸說是卡拉揚。他也跟我分享,這就是『指揮』,是一個交響樂團的靈魂人物。這是我最初對指揮的印象。」

雖然從小受音樂薰陶,也學音樂,但張致遠最初也沒想過會成爲指揮家。張致遠在12歲時赴美求學,主修小提琴,高中階段轉而學打擊樂,並以打擊樂爲主修,取得波士頓大學打擊樂學士、碩士學位,隨後又以指揮爲主修,考上紐約茱莉亞音樂院,取得管絃樂指揮碩士學位。

一路上轉了好幾個彎。有趣的是,雖然擁有打擊樂、指揮雙碩士學位,張致遠學成歸國後,剛開始不是從事打擊樂或指揮工作,而是在2006年考上國臺交,擔任小提琴團員,任職12年。2018年起擔任北市交助理指揮。

張致遠表示,他的指揮道路走得比別人漫長,卻也沒白費,「我40歲纔開始真正的職業指揮家生涯,比一般人晚,但我不覺得這些日子荒廢了。我擔任小提琴團員時,常常會和不同的客席指揮合作,這讓我可以透過團員視角觀摩和學習指揮藝術。」

張致遠表示,他曾因爲各大指揮比賽的年齡限制而感到沮喪,所幸近年比賽的趨勢,年齡限定放寬,他才又有機會一展身手,拿下指揮道路的入場券。

關於參加指揮大賽的經驗,張致遠說,在比賽現場,必須展現一名指揮對於樂團的價值,「包括如何帶樂團排練以及和團員的溝通技巧,這都是評審會關注的重點,除了能上臺指揮,還要能掌握帶團練習的訣竅,是一名好指揮的價值所在。」

帶着從小在國外成長的語言能力,以及在國臺交、北市交擔任團員和指揮的歷練,張致遠一路走來的每一環節,都沒有白費,他對於交響樂團的內部運作、團員的心理狀態與舞臺呈現,有全面的瞭解,使他能在今年拿下首獎。

張致遠表示,他的個性很溫和,不喜歡給人壓力,比較是溝通型的指揮家,「我認爲現在指揮的角色,和交響樂團的相處傾向於像家人一樣,而不是帶有威嚴地指揮,我選擇以啓發、帶有鼓勵的方向和團員溝通,堅持該堅持的事,拿出專業好好溝通,帶樂團做出我想要的音樂表現和音色。」

拿下首獎,張致遠對未來的指揮道路又更篤定了一些,同時他也告訴自己首獎不代表什麼,一切仍要繼續前進。

他表示,回想人生一路走來,就像是在打一場場敗部復活的比賽,「曾有人覺得我年紀太大了,不適合發展指揮,但我把這樣的想法轉成正能量,有人說不行,我偏要試試看。我現在有個女兒,我也想告訴她,不管她人生理想是什麼,我都會支持她,跌倒了、失敗了都沒關係,只要未來回望人生,不會後悔就好。」

張致遠表示,面對選擇,人往往容易勇氣不足、害怕嘗試,「但我認爲,真正會成功的人,從來不害怕這些事,我也想要不斷地嘗試這其中的真理。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但我在路上了。」

近期張致遠將帶領北市交和世紀當代舞團合作,演出舞蹈劇場作品《德布西與拉威爾的夢與畫》,編舞家爲姚淑芬,將以法國兩大印象派作曲家德布西與拉威爾作品爲配樂。演出將於8月26日、27日在臺北城市舞臺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