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加速AI應用 避產業集中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訪臺,臺灣在AI製造供應鏈角色備受矚目。但鴻海研究院執行長李維斌表示,臺灣目前在AI生態系領域上並無完善執行力,儘管全世界各大廠來臺廣設研發中心,但尚未拉昇國人的薪資水平,臺灣應避免用國人的肝、自己國家的電,卻成就了其他國家企業的輝煌,要學會趁此時機,借勢造勢。
Google臺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也說,臺灣對全世界賣繪圖晶片(GPU),但全國企業與新創使用的GPU數量,恐怕還不如一家美國新創公司多,AI的應用發展遠遠不足,呼籲政府應加速扶植並創造AI的應用。
李國鼎科技基金會、玉山科技協會、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及東南亞影響力聯盟昨天合辦「二○二四國鼎論壇」,以「AI時代下的科技與人文省思」爲題,邀廣達技術長張嘉淵、李維斌、華碩雲端暨臺智雲總經理吳漢章、臺灣AI卓越中心副總召集人許永真、微軟亞洲研究院前副院長張益肇等人與談。
李維斌指出,臺灣硬體產業已經造了第一個勢,但如何造第二個勢?我們已經錯過一波mobile(行動)趨勢,未來如何避免走歪了?當資源有限,需要用有限資源,創造第二波高潮。
張嘉淵則以生成式AI繪圖程式Midjourney爲例,指出Midjourney仍須由人類下指令才能繪出奇幻而美麗的圖,人類可使用AI工具創造美好圖像,顯見未來不缺工具,但AI生態系不能只造工具,應以此爲基礎擴充自身能力,與他國競爭,「臺灣現在有點像世界知名的小提琴製作中心克雷莫納造琴廠」,但尚未誕生世界第一的提琴家。
李維斌也說,臺灣如今不只缺乏小提琴家,也仍缺乏更多「指揮家」。他並提醒,AI基本法也相當重要,希望基本法能促進產業、人才,提供更多指引,讓企業「避免踩雷」。
簡立峰說,中國大陸正流傳一句話「千模大戰、沒有商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也憂心,AI對美國短期GDP貢獻被高估。臺廠應掌握未來發展四大關鍵,纔有機會走得長遠。這四大關鍵,一是消費者購買AI手機和AI PC;二是企業導入「軟體即服務」(SaaS)結合AI;第三關鍵是主權AI遍地開花;第四則看好AI落實在實體物理世界。
簡立峰指出,「臺灣擅長硬體,也要花資源去思考如何導入AI應用?臺灣的策略是,做鏟子、也要挖礦。」他說,做鏟子固然重要,但臺灣產業「不能一直賣鏟子」,產業太過單一勢必產生風險。現在AI產值看起來好,是因爲紅色供應鏈受限不能生產美國產品,但這個狀況未必是永遠的,將來也可能改變。例如中國大陸服飾電商SHEIN被美國拒絕上市,但公司轉向英國倫敦掛牌,顯示大陸企業不會永遠受限,臺灣的天險會消失,更需要多樣性,避免產業過度集中,最後自己打自己。
在AI應用爆發下,生產力已相應改變,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描述,有些人失去既有工作,有些人則獲得新工作,也會有無數新型態創業誕生。外界認爲臺灣是AI中心,其實少了「代工」二字,「不能到最後只淪爲代工」,臺灣應用AI創造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