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垂直醫療整合 重新考量專責醫院地點

新冠疫情期間,各醫院啓動降載,部分醫院更被指定爲專責醫院,導致未染疫病患就醫權益受損,甚至延誤就醫而死亡。」(郭吉銓攝)

新冠疫情期間,各醫院啓動降載,部分醫院更被指定爲專責醫院,導致未染疫病患就醫權益受損,甚至延誤就醫而死亡。面對未來新病毒挑戰,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日本已不將專責醫院設在人潮聚集處,而是改在靠近機場的空曠地點,築起一道類似專區的防火牆,或許這是臺灣將來能思考的應變模式。

前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無論SARS或新冠疫情期間,北市聯醫和平院區都肩負專責醫院的重要角色,但新冠期間因病患量實在太大,和平醫院光是接應確診者就自顧不暇,不僅影響區域民衆的就醫權利,也壓垮許多辛苦的醫療人員。

邱淑媞指出,臺北市境內有臺大醫院、臺北榮總、三軍總醫院等至少3家醫學中心,且分佈於各方位,理論上疫情最嚴峻時,各家醫學中心應支援專責醫院,協助收治確診病患,讓地區醫院還能維繫其他醫療服務。

然而,3年疫情過去,和平醫院仍被定位爲收治感染症的專責醫院,邱淑媞大嘆,有很多辛苦的第一線人員因爲受不了長期的防疫壓力離職,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地區居民和醫院「雙輸」。

她認爲,要減輕特定醫院的防疫責任,政府應積極整合垂直醫療體系,從上到下串聯醫學中心、地區醫院、地方健康中心、衛生所、基層診所等,儘可能讓輕症患者留在社區,而不是壓垮醫院的戰力。

「整合方向必須讓病患能方便就醫,必要時能快速轉診!」邱淑媞說,就好像棒球比賽有先發、中繼、救援投手分工一樣,「這些都是解散指揮中心時應一併解決的問題,不能再拖。」

黃高彬也說,世界各國已檢討專責醫院的設置原則,臺灣也應要跟上,才能因應下一波新病毒的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