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應引進「到宅預防性醫療」

蔡英文總統執政八年,推出社會安全網計劃,大幅翻修的精神衛生法也預定年底上路。本報資料照片

精神衛生法實施卅多年大幅翻後將於年底上路,新法能避免精神疾病患者傷人事件嗎?臺灣照顧管理協會榮譽理事長張淑慧直言難以改變。她說,新法着重在「確診後」,未放在前端的「預防」,應引進「到宅預防性醫療」而非將患者帶離家庭的強制就醫,患者在家就醫的接受度會提高,「現在有到宅安寧病房,爲何不能有公權力的到宅醫療服務?」

「小燈泡案、屏東挖眼案、基隆殺警案都是就醫問題,總覺得『我好好的』爲什麼要就醫?」張淑慧認爲,患者若無病識感,沒有強制性公權力的社工很難提早介入,精神疾病通常需要看很多次醫生纔會被鑑定,這些人最大的困擾是「能否穩定就醫」,只不過社會上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嚴重,很多患者是抗拒就醫的。

張淑慧舉例,某個案未達強制就醫程度,但就有人說「是不是隻能等到對方哪天自傷傷人才可強制就醫?」她也曾問另名個案拒絕就醫原因,對方總說「就醫後找工作會很難,會被貼上撕不掉的標籤,然後被社會排除。」這就是現況。

衛福部玉里醫院是全臺最大精神醫療機構,目前住民逾二千人,院方帶着精障病友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在外租屋成立家屋,培養病情穩定者獨立自主生活能力、媒合適當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病友住家屋,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生活與一般人無異,社區接納度高,被時力黨主席王婉諭推薦爲社區支持的參考模式。

玉里醫院社工科主任林俐坦言,推動計劃前有些擔心租屋會被房東拒絕,幸好房東曾在菜市場、夜市見過病友,覺得乾淨整潔也客氣有禮,一口答應讓七個女生進住,隔年再爲男性病友成立家屋。

林俐建議,先讓病友按時就診、吃藥,做好自我管理,發現狀況不好一定要立刻就醫尋求協助,才能順利融入社區。

臺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陳冠斌表示,衛福部心理健康司至民國一一七年前要布建全國七十一個心衛中心,並以此爲核心據點拓展,各縣市已有不少單位提出申請,但執行上有所差異,建議中央要有更明確的指引作法。

偵辦北投女童割喉案的前檢察官翁偉倫認爲,未來由法官認定才能強制就醫,第一時間的管束將更限縮,建議要依第一線醫師醫學專業直接判斷是否就醫,第二關纔是法院提審,而非法官認定。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