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與投資

資本與投資圖╱本報資料照片

資本與投資

古典經濟學家所提的資本(capital)概念很紛亂,有人認爲資本是生產工具,有人認爲耐久性資產(asset)纔是資本,也有人認爲土地、人及可以移動的耐久財都算,還有人認爲資本是無形的,是存在物質資產內的生產力。

■國民所得統計裡,投資即固定資本形成,包括政府、公營事業及民間投資,而依資本財型態可分爲住宅房屋、非住宅房屋(廠房、商辦)、其他營建工程(公共建設)、土地改良、運輸工具、機器設備、種畜役畜乳牛、智慧財產等八項。

自亞當斯密以來,經濟學家對於資本各有看法,多數人談資本時,概念也是模糊的,另外,人們對於投資二字的領會,更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許多時候,人們討論資本與投資,雖然不知所云,但說也奇怪,這樣模糊的對話居然還進行得下去,何以如此?因爲千頭萬緒,聽者也不知該從何問起,於是這兩個概念愈發模糊,直到今天依舊如此。

國民所得中投資的定義

先談投資,許多人聽到投資馬上想到股市、房市,或者想到每月通過的外商來臺投資,然而,這都不是國民所得(SNA)所定義的投資,SNA的投資是蓋廠房、買設備這些與生產活動有關的投入。也許有人會說,買房地產、股票不列入投資可以理解,何以外商投資也不算?外商投資不也是爲了生產?沒錯,但有時外商投資只是進行併購,並沒有新建廠房、新購設備,另有些外商投資要一年半載纔會展開,須待其實現時才能計入,還有,買土地也不算投資。

非僅如此,即使SNA裡的投資,最近幾年內涵也改變了不少,過去電腦軟體的購買、企業投入研發只列爲中間投入,但如今都算投資,以我國而言,SNA八類投資裡,近年研發及軟體支出(智慧財產)已逾兆元,研發成了投資成長的功臣。然而,研發和買設備畢竟不同,美國、臺灣買同一部機器所帶來的生產效益相去不遠,但同樣投入千億的研發所帶來的收益,可就有天壤之別了,研發改列投資,還是有點奇怪。

國民所得裡的投資,又稱固定資本形成(fix capital formation),加上存貨變動則稱爲資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這又是一個陷阱,若忽視「固定」二字,張冠李戴,又要鬧笑話了。平日裡我們常看到民間投資,就是固定資本形成屬民間投入的部分,由於市場經濟終究是民間的力量較大,民間投資佔比年年都逾80%,這意味着政府雖可以振興經濟之名擴大公共建設,但如果企業觀望,任憑政府提再多的振興方案,也只是杯水車薪,起不了作用的。

投資是流量 資本是存量

除了投資容易混淆,資本和投資也常傻傻分不清,雖然兩者息息相關,但全然不同,投資是流量,資本是存量,以109年而言,我國投資4.8兆,而資本(生產性資產淨額)高達57兆,須知,協助企業於當期進行生產活動的是資本,而非投資,惟投資是形成資本的來源,因此投資愈多,資本存量就愈多,兩者如響斯應。

投資像一道水流,流進資本存量這個大水池,水流愈多,水池的水就愈多,108年水池裡有56兆,109年流進了4.8兆,水池升至57.2兆,有人也許會問:不是流進4.8兆,怎麼水池纔多了1.2兆?這是因爲資本存量會折舊,一進一出,成長就會慢一些。

在歷史中,資本與投資誤解不少,以資本爲名的古籍與今作俯拾皆是,然而由於長期以來定義分歧、概念混淆,用辭失準,以致馮京當馬涼、張飛打岳飛屢見不鮮,滿紙荒唐言,讀之使人昏昏欲睡者多矣。以目前的情況看來,這個錯誤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應該還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