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NFT應用將百花齊放
遊戲廠商NFT規劃
NFT(非同質化代幣)席捲全球,資策會MIC預測,NFT讓數位資產可相互流通,不侷限單一平臺,容易攜帶至其他平臺,提供發展契機。近期NFT集中於藝術領域應用,未來也將進入其他產業,催生如精品配件、房地產等更多元NFT應用。不過,NFT越趨熱門之際,MIC也預估,相關的智財權保護、平臺監管、資安等議題,將會是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
近兩年新冠疫情重創全球,除限制人們外出行動,也導致各類實體活動被迫取消,收藏家與投資者紛而轉往線上平臺收購各式虛擬收藏品,帶動創作家轉戰創作NFT虛擬物件。此外,名人與企業相繼追趕風潮,競相加入拍賣,更進一步掀起收藏家天價競標狂潮,打響NFT名號。
MIC表示,數位內容資產由於NFT獲得保障,提供創作與消費意願,形成正向循環。
另外,品牌的價值也可藉此拓展到虛擬世界,例如時尚精品透過NFT,脫離物品本身的功能性,成爲「存在即價值」的數位資產。不過面對這股熱潮,由於虛擬貨幣飆漲,促使更多熱錢涌入數位資產交易市場,但不少資產的真實價值仍尚不明朗。
MIC指出,隨更多企業爭相投入,市場邁向欣欣向榮之際,除關注NFT銷售規模外,包括NFT數位資產的形式逐步轉變、對智財權保護、合規監管,以及NFT商品金融化等方面,都值得持續關注。
從形式來看,除較可想像的數位藝術品、數位音樂、數位遊戲道具之外,NBA的精采一刻動態球員卡、名人的數位塗鴉或推文、雜誌封面,甚至藝術家的繪畫、代表性的程式碼等,還有搭上元宇宙題材的虛擬房地產等,都讓NFT數位資產的形式走向多樣。
由於區塊鏈技術日益成熟,孕育出如Nifty Gateway、OpenSea、Sorare、SuperRare等衆多NFT市集平臺,吸引供給方、收藏家及其他業者加入,除驅使NFT生態系競爭白熱化,也推動市場更蓬勃,卻也爲秩序與監管帶來更多挑戰。
例如,MIC指出,NFT雖解決數位創作品的所有權課題,但實際上,仍然有剽竊他人作品併發行未授權NFT的案例。因此,即使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相關法規存在,但對於NFT平臺而言,由於區塊鏈去中心化特性,加上難以採取事先審查機制,未來相關權利保障的議題必然浮上臺面。
此外,監管也是一大問題。MIC報告指出,NFT數位資產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所發展,本身具備超強的跨境轉移能力,在加密代幣輕易成爲地下經濟的資金載體的情況下,未來如何強化NFT的平臺監管,將有其必要性。
隨NFT成爲投資熱門標的,自然吸引駭客目光,知名交易平臺Nifty Gateway就曾出現用戶NFT代幣與信用卡資訊被竊案,預期資安議題將成爲接下來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