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瞳燁燁雙秀眉

◎潔塵(作家)

四川有個縣叫青神,歸眉山市所屬。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名雪波,剛剛入校時大家自我介紹,她說她是青神人。我心想,哇,雪波,青神,好仙啊,好想去看看這個地方。待我實地一遊,已經是二十多年後了。

一般來說,到青神去旅行,首選目的地是中巖寺。中巖寺是個規模很大的寺院,始創於東晉,興盛於唐、宋,分上、中、下三寺,一般人到達的是位於岷江邊的下寺。我那次是去中巖寺參加一個活動,也到的是下寺。而在李白、陸游等人的詩裡提到的慈佬巖、慈佬磯,前者是中巖主峰,後者位於岷江水面上,都不曾見識。慈佬夫人是當地傳說中的仙人,據明代僧人園睿的《中巖山碑記》說,中巖寺是慈佬夫人的顯跡之地。

在中巖下寺,有一個著名景觀喚魚池,巖壁上刻的“喚魚池”三字據說是蘇東坡所書。這是一個典故。1051年,14歲的蘇軾到青神中巖書院求學,拜王方爲師。中巖下寺有一丹巖赤壁,下面是一泓碧水,魚躍其間,景象相當美麗。蘇軾在一次文人聚會中,爲此水題名“喚魚池”。聚會正在進行中,王方之女王弗派侍女送來題箋,上書“喚魚池”三字,與蘇軾的命名不約而同。王方見此情景,覺得一樁天作之合的好姻緣就在面前,於是請人作媒,將王弗許配給蘇軾。隨後18歲的蘇軾和16歲的王弗結爲夫婦,成就了一樁“喚魚姻緣”的美談。

我們所熟悉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蘇軾爲悼念27歲去世的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首詞傷痛沉鬱,至誠至深,千古流傳。

現在,中巖寺“喚魚池”旁,立有他們兩人的塑像,蘇軾站立,王弗倚坐在蘇軾身邊。立在喚魚池畔的東坡,英俊修長,是人們想象中的青年東坡的形象。

從古到今,中國古代文人中,粉絲數量最大的應該就是蘇東坡。除了才華、學識、境界、胸懷、性情、談吐等各種因素之外,東坡出衆的外貌也是令人傾慕的原因之一,至少對於我來說是如此。所謂完人,當然包括外形容貌。

先說身高。說來奇怪,自古以來身高都不佔優勢的四川,蘇家兄弟都是高個子。蘇軾自己有詩云,“七尺頑軀走世塵。”自喻身材高大。蘇轍詩云,“弟兄本三人,懷抱喪其一。頎然仲與叔,耆老天所騭。”頎然,身材挺立修長的樣子,可見蘇轍很爲自己和兄長蘇軾都是高個子自豪。

再說容貌,蘇軾自己也說過,燈光在板壁上印上他的側影,看到的人馬上就能認出他來,可見鼻子高挺輪廓清晰。同時代的人也對蘇東坡的外貌有描述,黃庭堅說他“眉目雲開月靜”,孔武仲說他“紫瞳燁燁雙秀眉”,可見是一個眉目清秀的男子。

我在好些地方看過東坡塑像,大多爲中年東坡。今年在廣東惠州的東坡故居前看到的東坡塑像,身形胖了點,鬍子也太長了點,倒是眉目深邃氣質不凡,但神情過於嚴肅凝重了。我還是最喜歡眉山“三蘇祠”裡的那尊“東坡盤陀坐像”,席地而坐,頭斜向側方,微微傾着身子,左手支撐身體,右手搭在豎立的右腿膝蓋上,面含微笑。這是傾聽的定格。傾聽什麼呢?或者是友人正在講述的有趣的事情,或者是一個妙齡女郎正在彈奏的曲子……因定格這個動作帶來的開放性,也給予了觀者很多的想象選擇。在我的想象裡,東坡就是這個樣子。

眉山是蘇軾的家鄉,三蘇祠是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故居,元代時改宅爲祠,以志紀念。明末毀於兵火,清康熙年間在原址重建而成。因歷朝歷代四川人以東坡爲驕傲,凝聚成氣,三蘇祠裡面環繞着一種特別的敬慕氣息。我去過好幾次三蘇祠,每次也都會去欣賞這尊東坡盤陀塑像,它是四川著名雕塑家趙叔同在1982年完成的作品,真是一件傑作。

20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