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工作者並不自由! 但能拿回人生「3大選擇權」
▲許多上班族經常在職場中感到困惑。(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作者:劉揚銘摘自: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成爲自由工作者的理想生活提案
●精選書摘
重新定義自由:理想的工作與生活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人不再滿足於單一職業,而是透過多種身分與多重收入的組合挑戰更豐富的工作與人生,比如「譯者/健身教練」或是「廚師/文字工作者」等等,因爲這類人在自我介紹時常用「/」區分不同職業,「斜槓」也變成他們的代名詞。在面臨低薪與高房價的臺灣職場也吹起斜槓青年旋風,試圖以不同於傳統的職涯發展模式找一條新出路。
但在討論斜槓、自由工作時,有幾個前提條件得說清楚:只是兼差很多,卻沒有自己的熱情與專長,不能算斜槓;如果接一堆案子,卻沒有挑案子的自由、沒有安排時間的原則、說不出對工作和生活的想法,也稱不上是自由工作者。兼差很多卻還是在窮忙,接案很多卻比一般上班族還累,還沒有加班費和勞健保,那就失去脫離僵固職涯的意義了。所以,想成爲自由工作者、開啓斜槓人生,不得不面對「什麼纔是自由?」「什麼纔是自由工作?」「想要什麼樣的工作和生活?」這些終極質疑。
能否不依賴公司,以個人名義在職場生存?
還是上班族的時代,有兩股焦慮感躲在內心深處,像鬼屋裡的鬼魂不時纏上住客,讓我對未來始終抱持不安。第一股焦慮是:「如果有一天公司倒了,我該怎麼生存下來?」第二股焦慮是:「現在這個職位的要求,真的是自己想做的事嗎?」我並沒有屈就於不喜歡的工作,雜誌編輯是我自己選擇、也有熱情的一份工作,然而每到夜深人靜,或每年領完年終獎金思考未來時,這兩股焦慮還是無法抹去。
爲了解決第一股焦慮,我想讓自己成爲一個「隨時都能找到工作」的專業者,工作時努力挑戰新任務、和厲害的前輩學東西、拚了命地加強能力。但在紙本媒體這種夕陽產業裡,看着產業全體營收數字的下滑、網路和自媒體興起,員工平均工作量不斷上升才能維持公司業績,各種現實條件令人無法樂觀,不只從業人員,就整個產業似乎都有被淘汰的危機。如果連紙本這個產業都沒了,當編輯還有什麼用呢?學到的專業能力可不可以用在其他領域呢?我這樣問自己。
不提大環境,即使加強再多的專業能力,還是無法解決第二股焦慮:現在每天做的這些事,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工作中總有許多無聊與無奈,不斷消磨熱情,從基層晉升到中階、高層、甚至更高管理階層,這些無奈並不會消失,而除了這樣一層一層往上爬之外,人生有沒有其他選擇?應該有其他選擇嗎?
無論應徵什麼工作,都是一人進駐一個OA隔間,用人去符合職位的需求(因事設人),除非創業當老闆,不可能有百分之百完美符合想像的職務。一個職位有百分之七八十符合自己需求已經很棒,說不定超過百分之五十就願意工作,說難聽點,反正薪水有很大部分是時間和行爲被老闆擺佈的心靈補償費,就別太計較免得傷心。
只要繼續待在職場裡,即使換了其他工作,也只是再去符合另一個職位的要求,很難找出「自己到底想做什麼、能做到什麼?」的解答。所以離職之後,開始思考「能否不依賴公司組織,一個人獨立生存下來?」要是能做到,無論上班的公司倒不倒、身處的產業還在不在都不是問題,無論世界怎麼變化,自己都能存活下來的能力,怎麼想都很厲害吧!
除此之外,有沒有可能不用配合職務的「因事設人」,而是從個人興趣和擅長出發,打造出完美符合自己需求的工作(因人設事)呢?如果工作都是喜歡的事,可以自己安排時間,不需要聽誰的命令與指揮,應該可以每天跳着舞開工,根本不會厭倦吧。把喜歡的事情做成工作,真的有可能達成嗎?
帶着探尋這兩個問題的方向感出發,我展開了自由工作之旅。離職後,才發現上班時始終無法擺脫焦慮,是因爲在永遠不可能滿意的職位上,尋求熱愛是不可能的,這些令人不滿意的部分,造成「工作」和「自我實現」逐漸分裂,以纔會每到夜深人靜,開始懷疑「真的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嗎?」
開始自由工作後,試着把「工作」和「自我實現」合而爲一,當然有許多做中學與嘗試錯誤的經驗(整理在上一章後半的三篇文章中),也無法一蹴可幾,但歸納起來,我能夠持續挑戰「自由」的理由有三點:不負債、有時間、能犯錯。
不負債、有時間、能犯錯:拿回人生的選擇權
所謂自由,應該是有選擇的權力,不陷入無可奈何的狀況吧!理想中的自由工作樣貌,是可以每天跳着舞走進辦公室,期待做自己想做的事,有餘裕挑選喜歡的工作,也能安排時間好好完成。工作組合裡,可能有一些相對穩定的邀約,也有機會碰到習慣之外的嘗試可能,就算都沒有工作找上門,也能自己想企畫提案,把想做的事情變成能賺錢的工作,即使這個工作賺不了錢,也有選擇不賺錢的自由,把工作本身當成收穫。
因爲是想做的工作,能發揮專長、全心投入,讓自己閃閃發亮,「工作」和「自我實現」可以合一,就不需要「賺夠錢就辭職去圓夢」這種想法了。如此美好的境界,雖然目前還無法百分之百達成,但如果能一步一步去除不需要的工作,總有一天會趨近吧。
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我正拒絕了一個能賺錢的案子,因爲截止期限太趕,我想先把書好好寫完再說,不需要超時工作;寫這篇文章的一年前,我正從生涯最高薪的工作離開,因爲對方並沒有好好使用我的專長,與其每天在辦公室浪費時間,還不如自己想點有趣的事情來做。能拒絕時間無法配合,或是無法發揮能力的工作,「不負債」是很重要的一點。
負債會讓人失去選擇權,就算出現不滿意的工作也無法拒絕,許多人對工作不滿但又不敢離開,都說:「還不是爲了那份薪水!」但如果案主認爲他出錢所以很跩,你們這些接案的自由工作要乖乖聽話,我會在心裡想:「我也沒在缺錢的好嗎!」然後找藉口默默推掉這份邀約。
即使自由工作賺的收入不多,但離職之後,我從來沒有讓自己陷入負債的情況。不缺錢有兩種方法,賺很多,或是需要很少,當然我是後面那種情況。不買車、不買房、不需要奢侈品、不需要高薪高職稱,爲的就是交換「拒絕不想做的、選擇想做的」自由。
當然一開始都會擔心,如果這次拒絕,以後都沒工作上門怎麼辦?但經過幾年的試誤,才發現做那些覺得不對的工作,結果都很慘烈,如果只是爲了錢的工作,除了賺到錢之外,通常沒有任何收穫。反而是那些有趣的、真心投入的、熱愛的工作,即使錢不多,卻會衍生出其他工作,或是帶來有意思的朋友,成爲存活下去的後盾。
降低金錢需求,算出「最低生活成本」,也是爲了提升自己的生存力。如果只需要很少的案子就能持續存活,那工作真的可以變得無比自由,生存成本愈低,就愈能自由挑選想做的工作。需要用來賺錢的時間愈少,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就愈多,愈有自由安排的時間,就愈能做出和別人不同的作品,找出自己的特色。
能夠掌控自己的時間,安排自己的行程,就有把人生掌握在手中的感覺,一旦嘗過這種滋味,會上癮,再也回不去上班的牢籠。如果有人問,沒有職位、沒有薪水,沒有被社會價值認同的地位,難道不辛苦嗎?錯過火車時,只有在你追着它跑的時候,纔會覺得痛苦,如果根本就不需要搭上車,錯過和沒錯過並沒有分別。
我只需要搭上用優雅的腳步走進車站的火車,即使沒車,用走路也沒問題。在社會價值的競爭中,直接認輸就好,認輸之後反而更能找出和別人不同的目標,走自己的路。不負債、降低金錢需求,就有了生存力;能拒絕不需要做的事情,就有更多自由的時間;金錢有餘裕、生活有時間,纔有更多嘗試錯誤的機會,去挑戰創造自己工作的可能。
不規畫職涯,有能力相信隨機與意外
今天這個時代,規畫未來二十年、三十年的職涯沒有太大意義,因爲未來十年會出現哪些新行業、新科技,誰都沒把握,今天看來最穩定的工作,說不定幾年後就被淘汰了也很難說。比起在組織圖裡拚搏升遷,我更喜歡輕鬆自在地一個人存活,把喜歡的事情做成工作。
當然,從「熱愛的興趣」到「能產生收入的工作」之間,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如果知道答案的話早就創業成功了,可惜我還沒有能力。但即使現在沒有答案,有多餘的時間和能犯錯的空間,不斷嘗試,總有找到方法的一天吧!更何況就算找不到答案也能生存的話,就更沒什麼好怕的了。
就算沒有一份穩定薪水(其實很可能沒有想像中穩定)的全職工作,還可以用多元、零碎的幾份小事業,拼湊出足以生存的收入,反正這些都是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不知道哪個會成功,但都可以做做看。相信隨機、相信意外、相信自己、保持樂觀。
用最低成本生存、空出自由時間、創造能犯錯的空間,儘可能把熱愛的事物和產生收入的工作結合,打造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算不是很有才能,持續嘗試二十年,也總能試出一條路吧!即使最後不成功,也不會不能接受,這不就是無敵狀態嗎?這是我的自由工作策略。爲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寧願選擇擺脫金錢的束縛,換取自由的可能。
不隸屬公司組織的自由工作者,看似魯蛇,其實超級自由。每天早上醒來,可以安排想做什麼,時間完全自主掌握,不用聽人命令看人臉色。當然接案工作一定有要配合別人的時候,但沒有上下隸屬的職權,所以對誰都是平等合作的關係、用彼此尊重的原則溝通(你不尊重別人,別人會拒絕你;但別人不尊重自己,你也有拒絕的權力,不做的最大)。更重要的是有改變的選擇權,從居住的地方、工作的地點、工作的形態、合作的夥伴、想挑戰的工作類型…一切都有嘗試的可能,擁有絕對不會無聊的人生。
你願意用多少錢買這樣的自由?
★本文經時報出版授權,摘自《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點我連結至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