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文協地景 臺文館出版《文協一百點》
與會貴賓一同歡慶《文協一百點:臺灣真有力地景指南》新書發表上市。(文化部提供)
今年逢文協100年,當年文協前輩在全臺各地,從文學、音樂、影像、美術都留下不少足跡,文化部長李永得指出,透過地景,不難追憶文化人爲臺灣所做的努力。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策畫、蔚藍文化出版的《文協一百點:臺灣真有力地景指南》5日舉辦了新書發表會。
李永得指出,認定、找出文協地景的100個點並不困難,「最困難的是這個點的故事要去怎樣找、怎樣寫?」而最終由江昺侖、林運鴻、張怡寧3位年輕的臺灣文學研究者撰文的內容,李永得直誇:「非常的生動,從這個輕鬆故事裡面,可以瞭解每個點在當年發生的事情」。
雖然百年前的人物幾乎都已不在,文協從成立到解散,也只有短短10年左右,但文協的精神時至今日仍在各地開枝散葉,李永得也期望藉由此書,讓年輕一代都能知道「10月17日是臺灣文化日」,也希望將此書提供給教育部,讓師生們在戶外教學時,能走訪這些地景,瞭解前輩們當年是如何在這塊土地上,發動臺灣文化啓蒙運動。
「過去的書也擅長用歷史故事,搭配當代視角來呈現,學術著作也有能力打入一般市場。」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指出,臺灣1921年一羣文人,也是用全新的方法把臺灣古典文學呈現出新樣貌,就像去查看當年這些文化人的書房,看到的是尼采、康德,「他們的眼界甚至比我們還廣寬」。
藉着地景指南,不難發現文協地景就在周遭,如當年「臺陽美術協會成立大會」所在的鐵道飯店,即是今日新光三越臺北站前店舊址;臺灣第一間電影院「芳野亭」,就位於臺北萬華區的昆明街上,本是演出日本傳統說唱藝術、歌舞伎等,後改爲「芳乃亭」成爲臺灣第一座專業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