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143年 鵝鑾鼻燈塔升格國定古蹟
擁有143年曆史的鵝鑾鼻燈塔,繼2022年6月升格爲屏東縣定古蹟後,今年由文化部正式公告提升爲國定古蹟。(謝佳潾攝)
擁有143年曆史的恆春鵝鑾鼻燈塔,繼2007年10月登錄爲屏東縣歷史建築、2022年6月升格爲屏東縣定古蹟後,今年由文化部正式公告提升爲國定古蹟,屏東縣長周春米讚譽,這是見證臺灣重大歷史發展的具體象徵,意義非凡。
鵝鑾鼻燈塔興建於1881年(清光緒7年),1883年竣工,因美國三檣船羅發號遇暴風漂流至臺灣爲社番殺害及牡丹社事件而建,圍牆外開濠溝,圍牆有射擊用的槍眼設計,牆下斜砌放腳磚基,轉角設角樓,爲其他燈塔罕見。
屏縣府表示,鵝鑾鼻燈塔不僅具有清代燈塔特色,還是臺灣第1座附設銃眼並曾設有格林砲的鐵板造武裝燈塔,具稀少性、罕見性,至今超過百年曆史,2022年從歷史建築升格爲縣定古蹟後,時任屏東縣長潘孟安認爲有必要再提升歷史地位,因此又向文化部提報爲國定古蹟。
屏縣府文化處指出,鵝鑾鼻燈塔雖因空間需要,於1961年陸續修建、改建塔身及附屬空間,目前增設有備勤室、廁所、倉庫等棟,但至今仍保存清代原建時的配置與規模,包括辦公房舍、燈塔、磚造花崗岩板蓋地下水池、望旗臺及圍牆壕溝。
文化處進一步表示,1962年鵝鑾鼻燈塔改建時,特地換上國內光力最強的旋轉透鏡電燈,光度達180萬燭光,每30秒旋轉一週,見距20浬,使得鵝鑾鼻燈塔享有「東亞之光」美譽。
歷經1年多等待,文化部終於今年3月正式公告鵝鑾鼻燈塔爲國定古蹟,具有國家級文資身分。對此,周春米說,鵝鑾鼻燈塔是臺灣唯一位於巴士海峽與太平洋交會處的清末洋式燈塔,是見證臺灣重大歷史發展的具體象徵,對屏東縣而言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