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授信2000萬!科創企業“員工持股貸”來了 風險如何控制

近期,上海全域試點科技企業“員工持股貸”的新聞甚囂塵上:一時間“員工貸款上班”的說法在網上流傳;這看上去也與借款人“不得用貸款從事股本權益性投資”的貸款通則相違背。

不過,貝殼財經記者從上海地區的銀行處瞭解到,有銀行已在着手準備這項貸款業務,並正在積極尋找適合的客戶開展業務。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貸款中所指的“員工”並非普通員工,而是科創公司高管、技術研發專家等管理層和高級人員。

“這項貸款具有創新性,具有積極意義。”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爲,員工持股是創新型企業普遍的狀況,可以部分解決企業資金來源,同時也能解決創新型企業融資問題。不過,地方政府及監管部門也應進一步出臺一攬子配套措施,讓這項創新型貸款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單人最高授信2000萬元

部分銀行已在積極研究相關業務

據貝殼財經記者瞭解,近期上海金融監管部門已將科技企業員工持股貸試點從臨港新片區、張江等區域全面擴大到上海全市後,部分銀行正在積極研究這項創新的貸款業務。

“我行對這項業務非常重視。”上海地區某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這項業務正在通過公私部門聯動的方式推進,包括了個貸部門、負責科技創新的對公部門等。科技創新部門最瞭解科創企業的現狀,而由於這筆貸款是給個人授信,因此個貸部門也是主要參與方。不過,銀行仍在就信貸授信、未來退出機制相關細則進行討論和完善。

該銀行人士透露,目前該行正在尋找適合的客戶,並從相對熟悉的、有員工持股計劃的科創企業入手,希望可以儘快推行落地。

不過,另有銀行人士表示,目前銀行暫無相關業務上線。但該銀行人士也表示,會密切關注相關業務情況,擇機進入這項業務。

據瞭解,目前上海科技企業“員工持股貸”業務試點的單人最高授信額度爲2000萬元,企業單次最高額度爲1億元。

爲科技企業發展提供全新融資渠道,去年開始,上海金融監管部門在臨港等個別區域先行先試允許部分銀行開展科技企業員工持股計劃和股權激勵貸款業務試點。

有業內人士表示,上海此次試點的科創企業“員工持股貸”旨在爲科創企業高管以及核心員工提供相應的股權融資通道,將個人融資貸款專項用於股權投資注入科技企業,既爲企業解決資金問題又支持了員工持股計劃,讓員工在未來有機會獲得公司股權收益。

給高管授信風險如何控制?

專家建議應重點關注借款人還款來源

據瞭解,這種貸款的用途只能用於高管和技術專家等員工增加持股等方面。有人認爲,本來科創企業就是風險相對較大,讓員工貸款持股,或讓風險加倍。

“每一項貸款都會有風險,而銀行本身就是經營風險的機構。”董希淼表示,這項貸款有明確的用途,但銀行還是要重視借款人的第一還款來源。同時需要進一步評估借款人的個人資質,包括信譽、還款來源等,同時也應重視企業發展前景,以及其技術的先進性和市場化情況。

董希淼還認爲,科創型企業技術從推出到成熟,再到市場能量產,需要較長週期。所以這種貸款如何退出、貸款期限如何確定,都值得探討。

不過,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指出,銀行應將這項業務迴歸“信貸本身”,而非使用風險投資的思路。

如果迴歸信貸業務,劉曉春認爲,銀行應該重視借款人的還款來源,尤其是借款人在這項創業之外的其他收入來源。如果借款人只有在這一家創業企業中的分紅或工資,其風險相對較大。萬一創業失敗,則可能導致借款人無法還清貸款。

此外,爲了降低銀行的風險,董希淼認爲,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引入一些風險緩釋的手段,如加強徵信措施等。銀行也需要將企業貸款、投資計劃等進行通盤考慮。

“五篇大文章”是全社會課題

專家建議應出臺更多配套支持措施

“員工持股貸”看上去與此前借款人“不得用貸款從事股本權益性投資”的貸款通則相違背。但在貸款通則中,也寫明“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這也給“員工持股貸”“公司股票回購貸”等相關業務提供了創新空間。

董希淼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隨着企業發展,不少科技企業開始計劃將股權授予高管和核心員工,使其共享公司收益。但對於個人而言,認購股權需要一筆不小的資金。過去,按照相關規定,銀行信貸資金不能流入資本市場、不得用於股權投資,員工持股和股權激勵也屬於這一範疇。員工持股貸也是有意義的創新方式。

事實上, 當前科技企業融資難現象仍然存在。爲此,近年來我國加大了資本市場的建設力度,並鼓勵長期資金、耐心資本進入國家支持的戰略新興領域。同時,我國也正在大力發展風險投資,持續促進企業科技創新。而銀行信貸通過創新也將成爲支持科創企業融資的重要力量。

“這樣的貸款可以爲那些在銀行貸款有困難,同時又有增加員工持股計劃的先進科創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劉曉春表示,如果銀行在定價上能夠更加市場化,也可調動銀行的積極性。

不過,劉曉春還指出,推進“五篇大文章”是全社會的話題,想要這些創新的舉措進一步發揮作用,還需要出爐一系列配套措施予以支持。

在劉曉春看來,稅收的進一步優化至關重要。在一些國家,對初創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值得借鑑。

他介紹,一些國家除了地方性的免稅、人才稅收優惠和相關補貼之外,還會給一些真正進行研發的企業進行研發稅收優惠;即便是創業者最後創業失敗,此前的投資也可在今後用於抵稅。不僅如此,風險投資基金在投資一些科技研發類項目時也可享受一定比例的稅收優惠;即便是投資失敗,投資者投資失敗的資金也可在未來抵扣所得稅。

“如果配套出爐這些政策,預計可以讓社會投資更加活躍,員工更願意投資持股,銀行的信貸也更有保障。”劉曉春建議,相關地方政府可以進一步推出更多鼓勵措施。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