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的新加坡,涌入中產研學團
△新加坡把機場當作花園來造,樟宜機場連續12年被評爲世界最佳機場。
今年2月9日,中國與新加坡互免簽證,買張機票、揣着護照就能入境,微博上關於新加坡的討論不斷衝上熱搜,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討論物價的,比如上海的毛先生一家到新加坡過年,5天人均花了1.8萬元;另一種則是討論新加坡嚴苛的法規,網友大呼去新加坡旅遊一不小心就變成窮光蛋,並羅列出十幾條罰款注意事項,除了吃口香糖、吐痰、隨地抽菸會罰錢外,還有橫穿馬路、忘衝馬桶、在家被看到屁股、盜用Wi-Fi……雖然這是真實存在的法規,但只要稍加註意,都不會輕易惹上麻煩。
對於許多人來說,對新加坡的記憶依舊停留在中學地理的描述:馬來半島南面的城市島國,地窄人稠,7成居民是華人,亞洲四小龍,有“花園城市”之稱,等等。
最貴城市,最幸福國家
第一批免籤去新加坡的中產已經“破產”了?
不僅是說罰款,還有可能是消費。
根據英國雜誌《經濟學人》智庫去年發佈的《全球生活費》調查報告,新加坡在過去11年來9次成爲全球最貴城市,與瑞士蘇黎世並列第一。
報告稱,新加坡政府嚴格控制車輛數量,以至於私人交通費爲全球最高。新加坡爲了控制汽車數量、緩解交通壓力,從1990年開始實施擁車證配額制度。一張擁車證的有效期是10年,10年到期後,車主可以選擇再次競標延長擁車證,如果沒有再註冊,車主就必須報廢車輛。
本地人想買車,首先要擁有一張有效期爲10年的“擁車證”,其最高達15萬新幣(約80萬人民幣),這價格在國內都可以買一輛不錯的車了,所以只有30%的新加坡家庭擁有汽車。不過新加坡面積不大,公共交通四通八達,不買車也能暢行無阻,這樣你還能省下一大筆錢。
△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外形似“榴蓮”,前方爲魚尾獅公園和CBD,右側是由政府大廈和前高等法院改建而成的國家美術館。
另一方面,聯合國的《全球幸福指數報告》中對於幸福國家的排行裡,新加坡排名第25位,是亞洲大陸上最幸福的國家。這份全球幸福報告,主要根據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調查依據包括健康的預期壽命、人均GDP、社會支持、腐敗程度、做出人生重要決定等自由,以及人們照顧彼此的慷慨程度等。
△新加坡小印度路邊的小雜貨蔬菜店擺滿奇蔬異果,很搶鏡;撲面而來的是咖喱味和香料味。印度人約佔新加坡總人口的7.4%。
又貴又幸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想讓地理書上的知識照進現實,我決定去新加坡走一趟。
3月黴黴演唱會前一週,廣州出發往返機票最低只需1599元,看起來很划算;但花費最大的是在新加坡的住宿方面,普通的酒店千元以上很常見,而遇到節假日或演唱會則會翻倍,最近黴黴演唱會期間更是一房難求,青旅一張牀位都需700元以上。
△新加坡芽籠附近的騎樓充滿南洋氣息。聽說這裡的榴蓮價格實惠,而特色美食是田雞粥。
想要在新加坡過得舒坦就是要花錢,打車動不動就要上百元。不少人得知新加坡的高物價,選擇“一日遊”,即利用在新加坡轉機去第三國的時間去逛逛新加坡,這樣能省下住宿的費用。還有人認爲新加坡面積不大,逛一天就差不多了。
一位北京的網友連續兩個週末飛到新加坡聽Taylor Swift演唱會,但卻一晚都不住,聽完演唱會轉頭就坐凌晨的航班回國。他笑着說“新加坡在我身上賺不到一分酒店錢”,但也表示“特種兵式”逛新加坡,一天要換三件T恤,累到臉都瘦了。
△今年3月,去新加坡看Taylor Swift演唱會成爲年輕人之間的“社交密碼”。(圖/洛卡來)
新加坡的“貴”對應的是“高收入”。新幣和人民幣的匯率大約是1:5.3。據當地一位導遊介紹,新加坡本科應屆生的月薪一般有4000新幣左右,折算成人民幣爲2萬元,在國內是妥妥的中產水平了;政府對最低月薪要求是1400新幣,今年7月還將增至1600新幣;2022年新加坡的人均GDP爲8.3萬美元,摺合成人民幣約58萬元,在人均水平上超越了美國,是亞洲最富有的國家。
△荷蘭村是新加坡的縮影,附近有組屋、高級公寓、洋房,東西方文化的火花在此碰撞。據說歌手孫燕姿就住在附近。
我覺得新加坡人最大的幸福是住房,做到了“居者有其屋”。2022年大約有80%的新加坡人住在政府組屋HDB裡,這個由政府主導的“經濟適用房”,以“令人負擔得起”而著稱。對於大部分新加坡人來說,找到房子住不算難事。但如果不是公民或永久居民PR身份,租房將佔個人支出的很大比重。
飲食方面,不得不提新加坡的“食閣”,也稱爲小販中心或者熟食中心,就像我們的美食廣場,幾十檔不同種類的美食匯聚一起,想吃啥就買啥,然後餐具統一回收。大大小小的食閣遍佈整個新加坡,成爲名副其實的“國民食堂”,以物美價廉著稱,4~10新幣就可以解決一餐。新加坡人很少在家做飯,因爲安裝油煙機需申請牌照,手續麻煩,加上天氣炎熱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等,所以一日三餐大都會選擇在食閣解決。
△新加坡的食閣隨處可見,是平價美食的天堂。圖爲海軍部村莊和竹腳中心。
相信每個第一次落地新加坡的人都會發出同樣的感嘆——太綠了。新加坡號稱亞洲唯一的森林城市,是森林城市的天花板——從樟宜機場森林谷40米高的雨漩渦瀑布,再到濱海花園的擎天大樹和植物冷室,還有數不盡的草地、原始森林和公園,滿目皆是綠色。
△新加坡的雨樹,或獨立,或成林。樹上還寄生着各類蕨類植物,遠看綠意盎然,生命力十足。
當汽車在高速路上奔跑,窗外匆匆而過的綠樹讓你有一種闖入森林的錯覺。許多樓宇還會和綠植融合在一起,從樟宜機場到綠洲酒店,再到BIG和OMA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的建築綜合體,都覆滿綠植,顯得生機勃勃。整個新加坡就像一個綠色主題公園,守規矩的居民就像NPC一樣。
有時你還能目睹到小動物的身影,比如大蜥蜴、水獺、野豬、野雞等。以上這些動物中最容易見到的應該是野雞,在常年排名亞洲第一的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校園裡,野雞會在草地上慢悠悠地啄地,還能看到兩隻野雞在打架,因此該校還被網友戲稱爲“野雞”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隨處可見的野雞,長得很美但不能吃,因爲未經批准捕殺最高可罰一萬元新幣。
精英式教育,從小開始卷
新加坡以教育立國,信奉精英教育。有人說新加坡人最怕“輸”,每樣東西都想拿到第一,有數不清的第一名和榮譽,就像班級上成績優異的學霸,媽媽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新加坡的中小學每天只上半天的課,下午是自由活動時間。當地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分流,“高考”的滋味更是提前到了“中考”,讓這裡的“卷”從娃娃抓起。
新加坡從幼兒園、小學到高中都有着濃重的補習氛圍,孩子從六七歲就要去上奧數課、GEP補習班、華文班,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補習班,並且不僅輔導考試科目的補習班爆火,課外活動補習的火爆度也絲毫不遜色。
如此重壓下的新加坡小孩,由於長期用眼,近視率高達80%。2019年,當地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52%的中小學生有補習,超過七成學生補習的科目是數學;小一到小三學生當中,約三成補習至少兩個科目;而一戶家庭平均每月在每一名孩子身上花360多新幣的補習費。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隨處可見在自習的人。
早在2015年,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公佈的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小學排名顯示,新加坡是全球基礎教育第一的國家。新加坡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連續多年超過世界其他教育強國登頂榜首,並獲得數學、閱讀、科學三項第一。此外,新加坡實行雙語教育,每個學生除了學習英語還需要學習一種官方母語,比如華語、馬來西亞語、印度語,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爲多元化,並且在全球化競爭的當下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
△南洋理工大學的The Wave體育館,是東南亞首座以木材爲主要材料建造的大型建築,約有三層樓高,能容納千人。其屋頂呈波浪狀,長約72米,中間沒有任何樑柱。
在新加坡上大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據統計,新加坡同一年讀小學的學生中,每4個人中只有1個會進入公立大學攻讀本科學位,而每年進入理工學院(類似國內的專科)的學生人數是進入公立大學人數的2.6倍。儘管大學升學高達75%的淘汰率反映了新加坡分流教育體系的嚴格,但也由此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
△新加坡的大學校園景色優美,讓人忍不住想進行一次Campus Walk。
2024年,TikTok CEO周受資再次被推到聚光燈下,周受資可以說是新加坡精英教育的“經典成功案例”。新加坡精英教育,簡單說就是層層選拔式分流,讓優秀者更優秀、讓普通人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的教育培養機制。在此背景下,新加坡孕育出排名全球第8、亞洲第1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全球排名第26的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研學,行走的課堂
如果換個思路去了解新加坡,應該是研學,將課堂搬到沒有天花板的地方。
接近600萬人口的新加坡,面積只有上海的十分之一大,卻擁有6所公立大學和1所公幣資助的私立大學。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知名度較高,這些沒有圍牆的大學和社區融爲一體,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擁抱世界。
△研學營來到新加坡管理大學,與精算和保險、醫療行業大佬面對面暢聊。
2月26日,中國平安“勵志計劃”新加坡研學營從上海出發,抵達新加坡開展爲期三天的研學交流活動。研學團一行25人,主要來自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湖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他們來自參加“勵志計劃”公益項目的83支隊伍中獲勝的9支隊伍。
“勵志計劃”至今已舉辦了20年,累計獎勵超6000名學生,發放獎金2100餘萬元,資助高校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和田野調查,深入研究,爲解決社會問題貢獻青年智慧。這次的研學目的地之所以選擇新加坡,正是看中這裡一流的教學資源、先進的金融市場、完善的醫療養老體系,以及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經驗。
△2023年“勵志計劃”海外研學營的學員在新加坡地標——魚尾獅打卡留念。
這次研學的安排緊湊,讓新加坡的輪廓逐漸清晰。“勵志計劃”研學營的學員們到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與當地學生及教授交流;參觀ECO環保公司、新生水廠、金融管理局、市區更新發展局,瞭解新加坡在低碳環保和金融方面的努力;走進海軍部村莊立體養老社區,學習醫療養老的先進經驗;在夜間動物園的朦朧月色中尋找動物的身影;打卡牛車水和魚尾獅,品嚐當地的特色美食,如肉骨茶、海南雞飯、貓山王榴蓮和咖啡......
大家從一開始互不認識的拘謹i人,一次又一次地破冰,到最後全員e人,這也是研學的意義所在——很高興認識你,新朋友。
△傍晚時分,“勵志計劃”海外研學營學員在夜間野生動物園,準備變爲一隻“老鷹”,迴歸大自然。
“這是什麼垃圾?”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邱博然同學,關心城市固體廢棄物的全過程處置。從大一那年開始,他就和同學們一起錨定固廢這一領域不斷探索,深入走訪132家社區學校和47家企業,收集1463份問卷,關注可回收物回收難、餐廚垃圾資源化低這兩大難題。參觀ECO環保公司過程中,他近距離接觸到了課本所學環境、健康與安全知識,還發現該公司從卸料、危廢處理,再到無害化處置方面與國內的同類公司有許多相似之處。
這趟研學,讓他受益匪淺,也埋下了希望的種子。雖然他已拿到北京大學的直博保送資格,但也希望未來可以有機會到新加坡學習更多。他說:“國與國之間總有差別,對應的制度和模式也就不盡相同。對外交流不僅能夠了解別人,同時也更能明白自己。”
△海軍部村莊二樓的小販中心,當地的老人與學員拉家常。
對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邱媛同學來說,這趟研學印象最深的是海軍部村莊。她在這裡看到,養老可以如此觸手可及——垂直型甘榜(村莊)建築容納了十一層生活空間,把農場、醫院、購物、居住、公共生活都包含進來。
復旦大學的任若琳同學認爲,這次研學真正體會到了不同國家、不同管理體制、不同政策所帶來的奇妙融合之感,每個人都對自己支持的一方充滿自豪與辯證地看待。老話說得好: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新加坡雖好,但中國十四億人、成千上萬座城市,也會有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
△研學營學員參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市區重建局,進一步拓寬他們的知識和視野。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無論網上如何描述新加坡,想了解它都不如親身來一趟。免籤後絲滑入境,你也需要一趟“研習”,新加坡面積不大,市區的景點幾乎都挨在一塊,準備一雙好鞋citywalk就能走遍;藍天,陽光……自然中的一切在這裡完美融合。中產們嚮往的生活方式,在這裡都能找到。
△學員們來到新生水廠,從“一滴水”的一生學習先進的水處理和水循環技術。
3月12日,新加坡旅遊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入境新加坡的旅客有144萬人次,其中來自中國旅客逾3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的3萬多人次,增加超過九倍。中國是新加坡最大的遊客來源地,激增的遊客一方面是受免籤驅使,另一方面是因爲歌手Taylor Swift在新加坡連開6天演唱會(難怪你最近的朋友圈“含坡量”直線飆升)。
△研學營一行在樟宜機場準備回上海。這次新加坡之旅是他們人生中的一段難忘的回憶。
英國作家伍爾夫曾說:“我希望你們可以盡己所能,想方設法給自己掙到足夠的錢,好去旅遊,去無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來或過去,去看書、做夢或是在街頭閒逛,讓思考的魚線深深沉入這條溪流中去。”
一千個人的眼裡有一千個新加坡。作爲一個世界交通樞紐和亞洲金融中心,這裡可以說是一個“文化火鍋”,匯聚來自全球各地的人。與中國互免簽證後,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抵達獅城,正如新加坡旅遊局那句slogan一般——心想獅城。
校對:遇見;排版:呂秀才;圖片:除備註外均來源於作者
田逸夫
你對新加坡有什麼印象?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