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口數據揭曉!強省會,又贏了

文丨西部君

全國總人口已連續兩年減少。誰是新的人口大贏家?

隨着各城2023年人口數據的陸續揭曉,答案已越來越清晰。

01

2023年是各方面迴歸正常化的首年,人口數據的變動也因此更具觀察意義。

就目前多城公佈的數據來看,有幾個標誌性變化,值得注意。

一,2022年人口集體減少的四大一線城市,有望全部轉正。

日前,北京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常住人口爲2185.8萬人,比上年增加1.5萬人,結束了“六連降”的局面。

上海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爲2487.45萬人。相較於2022年增長11.56萬人,同比增幅0.5%,創2015年以來新高,也是時隔數年人口增量首次超過10萬。

尚未公佈數據的廣州、深圳,人口增長也基本無懸念。

當然,由於2022年的基數具有特殊性,因此四大一線城市人口普漲局面到底能夠維持多久,還待觀察。

至少對北京、上海來說,變化的可能性很大。

因爲不管是參考它們的人口規劃,還是實行的減量發展政策看,京滬的常住人口都已基本上見頂。

02

二,省會城市,整體延續人口持續增長勢頭。

2023年,目前公佈的人口增量在10萬以上的城市,除了上海,其餘全部是省城。

合肥:21.9萬

貴陽:21.9萬

杭州:14.6萬

成都:13.5萬

並且,值得注意的,從這幾年的情況看,省會城市的人口增長整體處於穩健狀態,顯示出極強的韌性。

2021年,人口增量前十強城市,除了青島、寧波,其餘全是省會城市。

其中,增量在20萬以上的四座城市全部屬於省城:武漢、成都、杭州、西安。

2022年,人口增量前十強城市中,前九名,都由省城包攬。

不出意外,2023年,這一格局整體上將會繼續被強化。

03

這一情況的出現,其實並不意外。

之前西部君就說過,在人口總量見頂的情況下,相當一部分內陸省份的人口格局,都將進入“一省一城”階段。

也即,除了省會城市,其餘城市的人口都將進入下行通道。

這一方面與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打造“強省會”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城鎮化和人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

要知道,對於很多內陸省份來說,如果沒有能夠在全國具有一定人口虹吸能力,能擔負起全省擔當的省會城市,人口的持續流出,是難以避免的。

因爲當前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已轉負,各地的人口爭奪,已完全進入存量化時代。要搶人口,就必須更多依賴於中心城市的“定海神針”作用。

當然,從目前的情況看,省會城市的人口增長,也已未必能夠保障全省人口的增長。

如2023年,合肥人口大增超20萬,但安徽全省常住人口依然減少6萬。

然而換個角度看,如果沒有合肥這幾年在產業等各方面的城市能級的提升,安徽人口流出規模可能更高。

另外,從宏觀政策層面看,對於中心城市的倚重,已越來越明顯。

2018年,南京、哈爾濱、瀋陽、濟南等多座城市,被點名“龍頭作用不夠”、“省會作用不夠”、“中心城市作用不夠”。

2019年,上層定調: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羣正在成爲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

今年初,權威會議明確:

要建立健全同宏觀政策、區域發展更加高效銜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準性和利用效率,增強土地要素對優勢地區高質量發展保障能力。

而對多數內陸省份來說,所謂“優勢地區”,就基本上集中於省會城市。

所以,目前各城市的人口格局,其實不是在一年之內發生的變化,而是多年來持續形成的。

可以預期,未來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04

那麼,哪些城市的人口增長還有較大空間?

根據各地的2035年城市總規看:

上海人口增量基本見頂;

廣深成在百萬級;

杭州、武漢在200萬級;

合肥、西安爲300萬級;

鄭州、長沙則屬於500萬級。

當然,這只是規劃情況,如果從目前人口進一步向中心城市集中的趨勢看,不排除省會城市人口規模將進一步擴張。

相應的,對哪些仍未真正變強的省會城市來說,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