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就是長骨刺?舒緩腰痛 日常這些動作都要少做
坐骨神經痛就是長骨刺?日常5個動作要少做。(示意圖/Shutterstock)
診間常見60、70歲的老人家,一進來就喊:「我的腰痛、腿又麻,晚上還會一抽一抽的痠麻痛,整晚睡不好,很折騰!」經過醫師診斷之後,多半發現有坐骨神經痛的問題。
●坐骨神經分佈廣 脊椎老化影響大
骨科醫師劉大永表示,因爲坐骨神經的分佈範圍很廣,在腰椎部分,只要椎間盤突出壓到其中一條神經,或是老人家的脊椎隨着年老而退化狹窄,或是長骨刺壓迫到坐骨神經,都會感覺疼痛。
歸納起來,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常見脊椎退化或長年骨刺造成坐骨神經痛,年輕族羣的坐骨神經痛,則多半因爲姿勢不正確、運動不當、搬重物或是外傷導致椎間盤突出而造成。
●坐骨神經痛初期症狀像腰痛 痛麻感從腰部往下肢延伸
劉大永指出,坐骨神經痛的初期症狀很像腰痛,不過,隨着神經壓迫的程度加重,疼痛感會循序漸進往下肢延伸,像是臀部、大腿外側與後側、小腿外側、腳底板等部位,都會開始有疼痛感,大部分的病人都是當疼痛範圍擴大、坐立難安時,纔會來就診。
此外,有些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初期會以爲是「閃到腰」而不去理會,但是,閃到腰是腰椎附近肌肉拉傷,通常休息幾天就會好轉,但坐骨神經痛則不同,會以反覆腰痛或痠麻症狀來表現,若不積極處理,即使休息個幾天也不會好轉,反而會越來越嚴重。
●坐骨神經痛開刀與否 需視個別病況而定
要確認是否爲坐骨神經痛,可藉由詢問病史、檢查神經傳導、照X光確診,然而,「醫生,我的坐骨神經痛到底要不要開刀?」這是坐骨神經痛的患者一定會詢問的問題。神經科醫師陳龍表示,要視病人的病況而定,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大致可以分爲以下幾種:
1、口服藥物治療:口服消炎止痛藥物、肌肉鬆弛劑、抗憂鬱劑或抗顛癇藥物等,都能緩解病人的疼痛不適。
2、注射藥物治療:局部注射類固醇,可以有效止痛,但不能長期使用。
3、復健治療:局部熱療、電療、骨盆牽引、運動治療、鍼灸、推拿、拔罐、徒手整背、按摩等。
4、調整生活習慣:如果不調整生活習慣,包括站姿、坐姿、睡姿、搬東西的姿勢、工作姿勢等,那麼不管是口服或是注射治療的效果不會好。
另外,一些增強腹肌及背肌肌力的運動要加強,尤其是老人家,緩和持續的運動,或許可以擺脫坐骨神經痛。
5、手術治療:若症狀持續惡化,使用藥物及復健等保守療法仍無法緩解疼痛症狀時,就需專業的神經外科醫師評估神經學檢查與進一步核磁共振檢查,當神經根有明顯被壓迫時,例如已出現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就應考慮開刀處理,以免發生併發症。
(示意圖/常春月刊提供)
●長骨刺不等於坐骨神經痛 骨刺並不限於脊椎
「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骨刺」這三種病名,常被混爲一談,三者雖然密切相關,但不完全相等。很多原因會造成坐骨神經痛,而椎間盤突出只是其中一種,另外,也並非所有的椎間盤突出都等於骨刺,只有少數人因時間久了,椎間盤鈣化才形成骨刺,那麼骨刺和坐骨神經痛有什麼關係呢?長骨刺就是坐骨神經痛嗎?
劉大永提及,民間常說的「長骨刺」,其實並不是正式的醫學名稱,不論是骨頭增生、骨頭周圍的贅生物、椎間盤突出等,只要壓到神經的物體就統稱爲骨刺。
骨刺分爲「軟骨刺」和「硬骨刺」,軟骨刺即是椎間盤突出,硬骨刺就是骨頭增生物,像是有些運動員長期投球、手肘的施力點就會長骨刺,骨刺並不限於脊椎部位,只要有骨頭的地方、使力不當,就可能增生小骨刺。
●脊椎退化膝蓋也受影響注意 這些族羣要小心
爲了避免脊椎提早退化,引發坐骨神經痛、膝蓋發炎等問題,陳龍提醒,坐着的時候腰椎與臀部呈90度,腰椎容易遭受擠壓,所以,坐着時腰椎的負荷比站着的時候來得大,若坐着且背又往前傾的話,腰椎的負荷會更大。
因此,坐着時應該使用靠背支撐住腰椎,才能減緩壓力,打電腦、坐着工作的人,每隔50分鐘至少要起身活動5分鐘,不管是拉拉筋、伸個懶腰,站起來走動走動都可以。
此外,搬重物的人,如搬家工、搬運工、建築工人等,因工作常需要扛重物,腰椎受力非常大,椎間盤容易突出、長骨刺而壓迫到坐骨神經;所以,常搬重物的人要注意正確的搬重物法,要蹲下去搬而不要彎腰去搬,或要穿着護腰工作,以減少腰椎的傷害。
而體重過重的胖胖一族,腰椎的負荷大,坐着的時候對坐骨神經的壓迫也較強,所以,維持適當的體重,對脊椎會比較好。
值得一提的是,平常沒運動的人,腰椎周圍的肌耐力不足,如果遇到不當外力或運動姿勢不正確的話,椎間盤就容易突出,久了長骨刺壓到坐骨神經,就會疼痛。所以,平日要靠運動來強化核心肌羣,強化腰椎的保護力,才能間接保護坐骨神經的健康。
另外,還有嚴重的骨鬆症患者只要咳嗽或用力不當如提重物,就可能發生脊椎的壓迫性骨折,可能會壓迫到坐骨神經,甚至會影響行動力,造成臥牀的嚴重後果,都得特別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