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化鵬》「以血洗血」 以血淚報血海深仇
左化鵬》「以血洗血」 以血淚報血海深仇。(圖/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左化鵬專欄】七十六年前的12月12日(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下午二時,六架日本戰機從浙江寧波機場飛抵奉化上空,狂轟濫炸,溪口鎮民猝不及防,死傷枕籍。當時,蔣公猶在前線指揮抗日,他的元配夫人毛福梅,就在溪口故居豐鎬房後門,不幸罹難。
蔣經國,時年三十歲,正在贛州施展新政。突聞家中噩耗,一路號哭,星夜奔喪。母親入殮時,他滿腔悲憤,噙淚疾書「以血洗血」四字,刻石立碑於母親罹難處,誓言此生必報殺母之仇。
八年的浴血抗戰,終於嬴來了最後的勝利。蔣經國逮到了當年轟炸溪口的主謀戰犯芝原平三郎,將他送交軍法審判,其後在上海執行槍決,報了家門的血海深仇。
日本侵華期間,多少無辜的百姓屍填深溝野壑之中,多少的鐵血健兒慘死在日寇的鐵蹄刺刀之下。戰後,正當國人要報仇雪恨,美、蘇、英、法列強,也主張對日嚴懲不貸。蔣公卻突然力排衆議,力主要維護日本天皇的地位,以及維持日本領土的完整。他把「以血洗血」四字,換成了「以德報怨」。
聖經馬太福音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篤信基督教的歐美人士對蔣公「以德報怨」之說,感到十分不解。
論語憲問篇記載,「「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尊奉儒家思想的國人,正要以直報怨,卻報怨無門,同樣感到驚愕。
有史家認爲,蔣公之所以丟掉江山,「以德報怨」或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抗戰勝利,八年的國仇家恨,豈是一句輕描淡寫的「以德報怨」就能一筆鉤消。大仇未報,此恨難消。
中華兒女胸中的怒火,由北向南迅速的延燒,百姓們的嘶聲悲吼,化作鬱郁轟響的驚雷,震動了祖國的大地。不旋踵,蔣公就愴惶辭廟,渡海來到了臺灣。
蔣公困守孤嶼,痛定思痛,勵精圖治,猶圖光復故國山河。正需要國際友邦的支持時,萬萬想不到,忘恩負義,狼子野心的日本,竟出其不意的宣佈和我國斷交,在蔣公的背後狠狠插上一刀。之後,美國、南非等盟邦相繼效尤,一個一個棄我國而去,臺灣成了亞細亞的孤兒,陷於風雨飄搖之中。
蔣公含恨而逝,「以血洗血」的經國先生繼承大位,他主政期間,嘔心瀝血,興利除弊,銳意革新,推行十大建設,帶領檯灣的經濟蓬勃發展,一躍躋身亞洲四小龍之首。相較於當時落後的大陸,臺灣成爲全世界華人的希望。光芒照耀整個神州大陸。
參訪蔣公故居,我佇立在「以血洗血」的碑前,遙想半世多來的往事,不覺思緒翻涌。看到「男經國泣書」血淚斑斑的石碑,我彷彿看到有一隻血管裝滿支架的厲鬼,正躲在碑後偷偷的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