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曾經的常州招牌,其實“死”得並不冤枉
說到蘇大強,很多網友都知道,畢竟江蘇13個地市,個個都有頭有臉。不過在素來散裝的江蘇,如果要說到論資排輩,個個又相互不服氣。
比如說蘇錫常這三個老鄰居,上世紀80年代,費孝通在總結蘇錫常鄉鎮企業的發展經驗基礎上提出了“蘇南模式”,蘇州、無錫、常州就被譽爲“蘇南三霸”。
但在進入新世紀後,伴隨國際產業資本開始向長三角轉移,從上海開始,沿着崑山、蘇州、無錫沿線,依靠着大力引進外資的“新蘇南模式”一騎絕塵,一下子把常州甩在了身後。
當時常州還有一南一北兩大希望,一個是總投資106個億,佔地8000畝,年產840萬噸鐵本新廠開建,另一個90年代的中國VCD霸主之一的新科,正在轉型液晶電視。
這兩個項目哪怕能成一個,那常州在蘇南三強中的話語權絕對會大不相同。
然而鐵本新廠項目在2003年全部下馬,新科也在轉型中失去舊日輝煌。
一步錯,步步錯,常州也因此錯過了10年發展,直到新能源風口到來才抓住了機會,當然這是後話,這裡先不展開。
說回新科,它能從一個鄉鎮企業變成全國知名大品牌,但在成名之後轉型卻如此艱難,如今更早已跌落塵埃,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1
80年代什麼造型最潮流?那一定是爆炸頭、蛤蟆鏡配上蝙蝠衫、健美褲,再加上四喇叭的收錄機,跳起激情的迪斯科。
剛開始四四方方的收錄機都是日本進口,很快就有國內的廠家開始生產,武漢的長江、鹽城的燕舞、南京的熊貓都算是知名品牌。
不過常州無線電總廠生產的星球牌收錄機就更厲害了,不僅銷量在全國數一數二,產品型號和質量更是有口皆碑。
在那個月工資才幾十塊錢的年代,收錄機作爲結婚中必備的大件,買一臺需要花上一年的工資。儘管如此,買的人仍依然排隊。
可惜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到了90年代,VCD開始流行,不過忙於開分廠的常州無線電總廠並沒有抓住機會,反而被常州洛陽第五分廠的秦志尚吃到了螃蟹。
跟那個時候絕大多數的鄉鎮企業一樣,秦志尚早年就創辦了武進縣洛陽電子器材廠,一開始是生產半導體收音機,之後又組裝生產電視機,1987年成了常州無線電總廠的分廠,生產星球牌收錄機。
1992年,秦志尚又瞄準市場熱點,進軍空調行業,畢竟當時的空調可以說得上是暴利。
1993年,羽翼漸豐的秦志尚和“星球”脫離了關係,正式創辦了新科。
除了空調之外,他又抓住了一個大熱點——VCD機。
做了VCD之後,新科的輝煌開始到來,1997年,新科VCD的市場佔有率一度高達30%左右。
那時候在中央電視臺打廣告的VCD品牌們,集體促成了一場VCD市場的大爆發,中國的影碟機市場被迅速培育起來。
VCD之後便是更大容量更高畫質分辨率的DVD,跟DVD相比,VCD顯然是不夠看,所以國內VCD廠家也迅速跟進,但這時,中國品牌第一次集體爲專利買單的名場面出現了。
因爲包括索尼、飛利浦、松下在內的電子巨頭,他們早就把DVD相關的知識產權抓在了手裡。
中國企業想要生產銷售DVD?可以!但必須支付高昂的專利費用。
也就是說,中國企業生產DVD幾乎沒有什麼利潤可言,一不小心甚至就是虧本。
鼎盛時期中國有數百家DVD生產企業,但以松下爲首的6C聯盟和以飛利浦爲代表的3C聯盟在1999年開始追討大筆專利費。
鉅額專利費和頻繁的價格戰逼得廠家們不得不轉型。萬利達做起了小家電領,廈新搞起了手機,步步高開始做復讀機和電子辭典等電子產品。
秦志尚和新科也不得不轉,除了保留空調業務之外,新科轉頭開始搞起了EVD。
普通人一般很難理解EVD和DVD的之間的技術區別,那如果拿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中國光刻機來作類比,新科和合作夥伴想用EVD來繞開DVD的專利壁壘,優勢是EVD的圖像清晰度是DVD的五倍。
但由於片源、價格、加盟廠家等問題, EVD的大規模產業化並沒有實現,最後還輸給了索尼主導的藍光格式。
踩了跟頭的新科,轉頭把重注壓在了液晶電視之上。
2
新科做液晶電視的起源,其實還是做DVD。
應了那句東方不亮西方亮,受困於國際巨頭追討高額專利稅,再加上國內碟機市場低迷,新科開始專注於國際市場,一開始是爲其他企業做貼牌,然後慢慢在歐美市場建起了銷售渠道。
爲了打開美國市場的局面,新科選擇了移動DVD作爲敲門磚。
當時美國市場上日本品牌的移動DVD貴的要1399美金,而新科同樣性能的產品只賣799美金,極具性價比的新科自然大受歡迎。
在轉型的大背景下,移動DVD的成功成爲新科業績的亮點。而新科藉此機會也與夏普、飛利浦等液晶屏製造商建立了業務關係。
2003年起,新科開始批量生產液晶電視,形成了移動DVD、車載液晶顯示系統、液晶電視三大液晶產品陣容。
當時中國液晶電視正處於市場培育的早期,作爲全球最大的彩電製造基地,由於國產液晶面板的缺失,使得國產電視品牌不得不高價從韓國、日本、中國臺灣企業手中採購,巨頭的壟斷更直接導致液晶電視價格居高不下。
那時候,一臺32寸的液晶賣個七八千非常正常,當時的電視品牌還以使用夏普的液晶屏作爲賣點,這其中就有新科。
做中國的夏普——這就是新科轉型的目標,帶有EVD高清碟機功能的32寸、37寸、42寸新科液晶電視,全面殺入液晶電視市場。
2003年初,中國液晶電視的主要品牌不過六、七家,不到2年時間,液晶電視的競爭者已不下20個品牌。
在這種局面下,半路出家的新科面對同行對手的競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使用的是夏普屏,可問題是,競爭對手用的也是夏普屏。
這樣的場景,每天出現在國美和蘇寧這樣的大型家電賣場裡,比發展歷史、比品牌優勢、比堆料細節,新科液晶電視都沒有優勢。
在激烈的2C市場競爭,新科自然而然就敗了下來,或許是之前DVD的經驗所致,秦志尚又帶領着新科又走上了幫人貼牌代工的老路。
代工靠上游廠家的訂單吃飯,有追求的代工廠會鑽研技術,提高競爭壁壘,甚至反向來引導上游品牌,這其中就以富士康爲代表。
不過新科做液晶電視代工完全是在吃老本,不僅利潤低,量也沒有做起來。
偏偏還遇上了2008年金融危機,國外消費不景氣直接導致訂單減少,與此同時,新科就不可避免的開始虧損。
剛開始,世人都以爲這僅僅是新科發展史上的一個短暫的困局,但金融危機過去後3年,新科液晶電視還是進口組件代工組裝,一切沒有變化。
新科另一大業務基本盤空調卻在格力、美的品牌的擠壓下越發沒有了聲音,而網絡的普及不僅消滅了光盤,也讓新科移動DVD失去了市場。
這樣的新科自然每況愈下,甚至到了無法償還到期的銀行貸款,直接面臨破產的地步。
3
對於2011年的常州而言,在國內外有分量的品牌,還沒有哪個能超過新科。
再加上新科還帶動了一大批人發展,爲新科做配套的,就有幾百家企業。而這幾百家企業,有的是家庭作坊,有的已經發展爲小型企業、中型企業,甚至也有大型企業。
所以新科絕不能倒,爲了解決新科的問題,常州市成立了新科問題協調領導小組,由分管經濟的副市長掛帥任組長,爲挽救新科進行全方位的協調。
對外的說法,新科還是轉型升級,並不是破產重組。
對於轉型升級的方向,是所有領導關心的重點。但63歲的新科掌門人秦志尚卻說不出來,最後勉強說了個網絡兼顧系統。
其實在十多年後的今天,關於網絡兼顧系統的資料都少的可憐,可想而知,這並不是個什麼好的市場機會。
新科陷入困境的原因非常多,也並非幾句話就能說得清楚,但從事後一系列的分析來看,最致命的原因,是掌門人根本不重視核心技術的儲備,或者壓根就沒有打算在技術方面做投入。
偉人曾經說過,落後就要捱打,對於處處落後的新科而言,最後的結果也就難免了。
2013年常州地方國資委宣佈重組整合新科電子,主要生產新科牌液晶電視,但根據官網的最新資料,年銷售達40萬臺,年產值近4億人民幣,單臺產值才1000元。
在2015年,新科的液晶電視還曾短暫的“回過魂”,當時深圳的操盤團隊還請來了已故的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來做代言人,可惜雷聲大雨點小,最後還是老樣子。
新科的空調業務則被先前的供應商豐潤集團併購,現在的新科空調除去爲數不多的家用掛機之外,主打產品變成了新風空調、熱泵乾衣機、空氣源熱泵等。
如今在電商平臺上搜索新科,最多的產品是新科音響,如果你看一下產地,就會發現大多來自廣州,這是新科授權的音響生產基地,說白了就是貼牌產品。
30年河東,30年河西,曾經被新科視爲學習對象的夏普也因持續經營低迷,在2016年被臺灣鴻海收購。
作爲曾經的“液晶之父”,現在竟然委身於一家代工廠,並在市場白熱化競爭中逐漸淪爲了四線電視品牌。
這樣想來,新科“死“得也不算冤,用常州話來講:
瞎(ha)白(bie)相(xiang)也只好白(bie)相(xiang)相(xia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