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8億活躍用戶,高德地圖賺不到錢?

0 1

國民級APP,賺錢依然很難

第一次知道,原來高德有這麼多人在用。

今年整個中文互聯網月活超過7億的 App 就五家。

高德地圖赫然在榜,位列第四,前面分別是微信、淘寶和支付寶。

榜單顯示,微信月活用戶量超 10 億,位居榜首,是唯一月活破10億的應用。

淘寶與支付寶則分別以 9.2 億、8.9 億的月活用戶量位列第二和第三,抖音還要往後稍一稍。

沒錯,一個地圖導航軟件比大家吃飯、上廁所都要看的抖音,活躍用戶還要多。

然而就是流量如此之大,用戶如此之多的高德地圖其實並不賺錢,一直在虧損。

2014 年是高德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阿里巴巴集團對高德進行了戰略投資並最終實現了對高德的全資收購。

當時,馬雲花了14.5億美元收購,原因也沒別的,就是覺得它的市場潛力大、商業化空間大、未來盈利預期足。

可惜事與願違,從2014年阿里收購高德那天開始,高德地圖一直就在虧損。

如今十年過去,高德地圖也沒有實現盈利,依舊是在虧損。

目前可以查到的數據,高德2022年一季度報告給阿里的虧損,大概有 3.2 億人民幣,雖然之後再也沒有對外披露過,也可以從阿里的財報中窺得一二。

根據阿里巴巴集團公佈的2024財年財報:

報告期內包含高德的本地生活集團營收598.02億元,虧損額從上年的131.48億元收窄至98.12億元。

雖然虧損收窄,但高德還是缺乏盈利能力,需要阿里持續不斷地輸血也是既定事實。

爲什麼擁有如此流量池和用戶池的APP就是賺不了錢呢?

0 2

不被用戶信任?

高德的發展可以追溯到 2002 年,公司成立於中國,最初專注於電子地圖數據的研發與製作,在早期階段,高德主要進行地圖數據的採集與整理。

2007 年,高德開始向車載導航市場進軍,與衆多汽車廠商建立合作關係,將其地圖數據和導航軟件預裝在汽車上,汽車用戶成爲其早期的重要用戶羣體。

隨着智能手機的興起,高德及時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的巨大潛力,開始佈局移動地圖導航業務,推出了適用於智能手機的地圖應用。該應用憑藉其在地圖數據方面的優勢,迅速吸引了大量手機用戶。

除了基本的地圖瀏覽和導航功能外,還逐漸增加了實時路況查詢、周邊信息搜索等功能,以滿足用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儘管如此,高德的實際導航能力,一直被用戶所詬病。

手機裡的App,誰的路子最野?不少人的答案也許都是高德地圖。如今的高德在導航方面門派林立,“穿牆派”“野路派”“難過派”“終點不符派”,經常對用戶發起干擾之法,很容易讓人走着走着,突然“迷失了回家的路”。

比如,有網友表示:

“高德地圖給我帶的路,旁邊500米有大門不指引,給我導航到柵欄下面,奈何我還不會輕功,等我學會穿牆之術再來。”

除了穿牆之術外,高德地圖在導航時,還有可能讓你穿江而過。

那些僻靜之處的小路,往往成爲推薦的首選。

還有可能路線本身沒有問題,但通過的程度很成問題,往往出現“高德導航了,司機很難過”現象。

高德地圖,之所以不走尋常路,似乎源於測繪路線、導航算法的共同作用,這一行業通病,在百度地圖、騰訊地圖那裡似乎解決的更好一些。

因此,儘管高德用戶數量多,但好評率並不高,至少“缺德地圖”這樣的美稱還沒出現在同行身上。

與此同時,高德地圖雖然“歪路”不斷,但也依靠車道級導航、人車分離定位、室內導航等功能,成爲大多數人的導航首選。

但是這些都是不怎麼賺錢的項目,大多免費對用戶開放,卻要付出大量的研發成本。

比如,不少用戶潛意識裡的避免違法違規的“護航神器”,事實上,高德地圖並非“全知全能”。

很多時候需要司機或行人“踩坑”才能“查漏補缺”,完善路線規劃——高德地圖導航出來的“奇怪路線”也多是用戶探索出來的。

但正因爲不斷更新和收集地圖數據的鉅額成本,成了高德虧損的主要來源之一。

0 3

高德成不了“另一個美團”

2014年,高德地圖原董事長俞永福曾發文表示:

高德地圖將去除廣告,專注於地圖導航。

說實話,當初俞永福喊出這個口號屬實有些“理想主義”了,廣告一直是高德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畢竟不是慈善機構,除去廣告是準備用愛發電嗎?

在盈利難的重壓下,最終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開始做起了生活業務。

這也是阿里給他們找到的一條出路——坐擁龐大流量,如果再拘囿於地圖導航,那就跟坐在金山上要飯差不多了。

如今進入他們的二級界面儼然是“另一個美團”,這麼一個地圖 App ,正在不斷被塞進網約打車、吃飯洗浴、機酒票務、買房洗衣等等的服務。

高德最早開展商業化嘗試是打車業務,這也是最貼合導航APP的業務方向,地圖集合打車是很好很便捷的設計,不用再開一個軟件。

2017年,高德推出了聚合打車服務模式,用戶可以在app應用內一鍵呼叫多個網約車平臺的車輛;2019年,高德繼續擴大其出行服務,發佈傳統出行數字化升級方案,首批接入了近40家出行企業。

2021年是一個轉折點,隨着滴滴接受安全審查,高德抓住機遇,大肆搶佔市場份額。在滴滴下架期間,高德通過收取更低的司機佣金,以及更具吸引力的價格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原本使用滴滴的司機和乘客。高德的市場份額因此得到了顯著提升,成爲滴滴的重要競爭對手。

饒是如此,因爲只做聚合平臺,且收取的抽成低於行業,“有時甚至免傭”,高德打車仍然難以賺錢。

去年9月,高德打車被曝盈利,據“晚點Latepost”報道,高德在扣除B端、C端補貼、返點、總部費用後毛利爲正。扣除多個項目的費用,才做到“毛利爲正”,高德賺錢之難不言而喻。

其實,賺錢難,可謂整個打車服務行業的縮影。

打車服務賺錢難,高德近些年加速入局本地生活。

2020年,發佈“高德指南”,進軍酒旅、餐飲團購。2021年,在阿里組織架構調整後,高德升級爲“出門好生活開放服務平臺”,並和“同門師兄弟”餓了麼深度聯動。

今年3月,高德、口碑正式合併,俞永福還爲此開了一場誓師大會。據稱,未來,阿里旗下所有的本地生活到店業務將統一整合在高德地圖的入口中。

但本地生活業務不是那麼好開展的,高德同樣是做聚合平臺,但很容易造成“什麼都會什麼都不精”的局面。

在酒店預訂和旅遊服務方面,攜程、去哪兒等專業平臺已經建立了深厚的市場根基。這些平臺擁有豐富的酒店資源、成熟的價格體系以及完善的用戶評價機制。高德在進入這一領域時,很難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與之相匹敵的優勢。

高德的到店業務面臨着來自美團和大衆點評等本地生活服務巨頭的激烈競爭。

美團和大衆點評通過多年的市場耕耘,已經建立了龐大的商家數據庫、活躍的用戶社區以及精準的推薦算法。高德要想在這一領域分一杯羹,需要克服用戶習慣、商家合作等多方面的障礙。目前美團的敵人只有抖音,高德完全排不上號。

哪怕是傳統的廣告投放,高德都存在先天短板。與其他專門的廣告平臺或內容平臺相比,高德地圖在廣告精準投放和用戶興趣匹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難度。

因爲其主要數據來源是與出行相關的數據,對於用戶的其他興趣愛好和消費行爲的瞭解相對有限,相比抖音、快手、微信來說差了太多。

早年阿里如日中天的時候,手上有花不完的錢,可以給高德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如今阿里開始走下坡路,對於生態圈內的企業支持力度必然大不如前。而高德又是連虧十年的虧損大戶。在自身商業化舉步維艱的情況,高德未來的路,不會太順暢。

| 金投研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