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正東專欄》尹錫悅能掀起韓國的右派革命嗎

韓國總統尹錫悅4日在憲法法院出席彈劾案庭審第五次辯論。(美聯社)

今年以來,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民調從低谷反彈,有些民調已超過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這點應該讓被收押起訴的尹錫悅總統相當振奮。而且,在野黨黨魁李在民雖然民調遙遙領先,但他違反選舉法一案很快將二審宣判,可能喪失選舉資格。屆時就算要進行總統補選,執政黨未必會輸。

對韓國民意反轉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爲執政黨策略得宜,用美國牌和反共牌召喚保守選民回籠。一種則認爲在野黨無限上綱,從罷免第一順位代理總統到推動可能有礙司法獨立的特別檢察案,導致對在野黨反感升高。再加上美國輿論對於韓國政情轉向擔憂美韓同盟受到衝擊,以及首爾街頭捍衛尹錫悅的羣衆涌現年輕男性,所謂保守選民回籠相當有說服力。

首先,韓國保守派長期以美國馬首是瞻。國會通過彈劾案後,尹錫悅政府積極接觸川普友人。先是美國保守派最大遊說團體「美國保守聯盟」(American Conservative Union)主席施拉普(Matt Schlapp)密會尹錫悅,其後,川普2016年的競選總部主席麥納福特(Paul Manafort)訪韓,廣泛接觸國民力量黨人士。

同時,尹錫悅支持者還類比挺川普的國會暴動,認爲是在野黨偷走去年4月國會選舉,因此要發動戒嚴拿回選舉,防止國家被共產化。

1月初,美國衆院亞太主席金映玉(Young Kim)和親川普的意見領袖都疾呼主導彈劾勢力傾向順應中國、綏靖朝鮮,若彈劾通過對美國極爲不利。

其次,20~30歲的年輕男性有不少本是2022年支持尹錫悅的重要力量,他們不滿女權主義,易受仇恨言論的渲染,很容易接受韓國的反共敘事。他們雖然不是年輕男性的絕大多數,卻在同年齡層聲量很高。

雖然尹錫悅用反共指責在野黨的證據不多,主要是在野黨以「尹錫悅採取對北韓、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的敵對政策」作爲彈劾事由之一。但是,尹錫悅頑強的抵抗意志,加上「極右化」青年的傳播,讓用反共合理化戒嚴的敘事很快在同溫層中擴散。這也可說明,爲何彈劾案通過1個月後,20~30歲男性反對彈劾者從15%倍增到30%。

但是,尹錫悅戒嚴和川普的右派革命有兩點不同。第一,川普右派革命對外敵採取積極行動,且所描述的外敵行爲不斷翻新。相對而言,尹錫悅的行動只有對內沒有對外,其所描述的外敵行爲相對陳舊,也沒有清楚證據。

第二,川普右派革命以經濟問題爲核心,而尹錫悅戒嚴只有政治問題。按照川普所述,外敵侵奪美國經濟利益,他要對外擴張則是要擴大美國經濟利益。但是,尹錫悅所描述在野黨的「反國家行爲」,則是把國家共產化,和北韓、中國勾結,缺乏庶民經濟。

正因爲議題訴求的內向性和侷限性,韓國的政治極化僅限於核心政黨支持者,以至於當執政黨民調上升後,隔幾天在野黨民調又趕上,中間選民則無動於衷,他們不因在野黨帶來政治混亂而接受執政黨的謊言,也不因執政黨荒腔走板,而對在野黨照單全收。

換個角度看,所以會有龐大中間選民,也因爲兩黨的分歧在對外政策而不是根本價值。因爲沒有如宗教般的價值對立,政策的相互妥協空間存在,採取堅壁清野的不妥協態度就會成爲兩面刃,雖可強力動員核心選民,但又趕跑中間選民。如此,戒嚴無法帶來翻轉世代的革命效果,政黨對撞只是相互毀滅的消耗戰,而持續的消耗戰則摧毀文明進步所需要的信任,雖然最後有一方力竭投降,但多年累積的規則秩序也將蕩然無存。

看看臺灣,我們像美國還是像韓國?答案應該很清楚。

(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