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茶坑戰鬥,一新四軍戰士身中6彈,堅持走了7裡山路突圍

1944年4月,在浙江茶坑山發生了一場戰鬥,新四軍的留守部隊與3000多名敵人激戰,其中,8中隊僅有100多人。

當天下午太陽落山時,他們已經打了3個多小時,暫停作戰休息。

不料,敵人趁機進攻,8中隊的一名戰士連中6彈,他憑着頑強的意志,跟部隊走了7里路。

身中6彈,能夠活下來的機會渺茫,但這名同志竟堅持了7天7夜,並頑強地活了下來。

這名戰士是八中隊的政治指導員,2年前,他第二次加入部隊。

新中國成立後,他轉入地方工作,1979年他再次進入部隊工作。

他的一生中,曾三次進入部隊,在新四軍的戰鬥中九死一生。

當年茶坑戰鬥,他是如何活下來的,在他三次入伍的經歷中,又發生了什麼?

堅強意志

這名有着傳奇經歷的戰士名叫魯冰,他原名叫樑儀。

茶坑戰鬥發生在他第二次入伍期間,那時,他在5支隊的8中隊擔任政治指導員一職。

1944年4月,抗日戰場上,日軍已出現疲乏的狀態,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因爲在日軍之外,還有老蔣手下的頑固派四處作惡。

國共第二次合作對全國人民來說,是一件好事,但老蔣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真心實意地與共產黨人合作。

這也是爲何後來會發生“皖南事變”的重要原因,此事之後,因爲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惡劣影響。

爲了維護國民黨的形象,老蔣決定不再明面上謀害八路軍、新四軍等部隊,轉爲暗中使絆子。

只不過對於浙東一帶的游擊隊,他是明着針對,絲毫不遮掩自己的意圖。

畢竟這一支部隊爲了打游擊戰,他們一開始並未使用新四軍的番號,還隱蔽行動。

這兩個特點都給了老蔣動手的機會,就在1943年12月20日,老蔣密令李默庵部行動。

李部派遣了“圍剿”部隊前去作戰,不僅如此,還調去了突擊總隊第一隊行動。

這支隊伍配備了英、美提供的精良武器,一個隊裡有5個營,總計5000人。

這一支“圍剿”部隊抵達目標地點後,很快就被新四軍的戰士們發現了。

算上之前探查到的情況,那時,在游擊隊附近活動的將軍已達3萬多人,而他們只有3000多人。

兵力懸殊之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事,戰士們不願看到像“皖南事變”一樣的慘劇發生。

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四軍軍部的領導同志決定,讓浙東遊擊縱隊接受番號,以此試圖警告、阻攔頑固派進攻。

這一舉措也是無奈之舉,是爲保證浙東一帶的根據地,抗擊日軍的戰鬥能繼續下去。

然而,這一舉措並未讓老蔣停手,相反,蔣軍步步緊逼。

1944年2月19日,爲應對敵人的進攻,浙東當地決定遊擊縱隊主力主動突圍。

突圍成功後,分散到各地打游擊,降低被蔣軍一鍋端的可能。

當年5支隊和金蕭支隊留在會稽一帶戰鬥,魯冰同志就在5支隊8中隊內戰鬥,擔任政治指導員一職,時年23歲。

蔣軍不善打游擊,而新四軍的同志們早已在腦中裝下了一幅地圖。

不久,我軍主力順利突破重圍,分散到各地打游擊,老蔣“一鍋端”的幻想徹底破碎。

發現我軍主力已經順利離開後,蔣軍即刻派出5個突擊營,共3000多人,外加2個地方保安團,朝四明山上留守的戰士進攻。

茶坑戰鬥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發現敵情後,留守部隊立刻應敵,打退了敵人3次進攻。

到太陽落山時,他們同敵人已經打了3個多小時,暫時停下來整隊。

沒想到,敵人還有餘力,趁着他們休息,突然從左側進攻。

恰好,這也是魯冰同志所在的陣地。敵人的裝備很多,輕重機槍火力攻擊下,許多人中彈受傷。

他在陣地上指揮戰鬥時,也不幸,連中3枚子彈,他還沒來得及轉移,敵人繼續開火,另外3枚子彈打在了他的大腿上。

巨大的衝擊幾乎將他的大腿肌肉打壞,他腿上的韌帶已經暴露在了外邊,腿上的傷口大於他的手掌。

他的兩根肋骨也被子彈打斷,還有一顆子彈則陷在他左肩裡,他全身幾乎是血肉模糊的。

八中隊裡尚有戰鬥力的同志不多了,大家決定撤退轉移。

看着重傷的魯同志,大家焦急又心疼,隊伍裡已經沒有多的擔架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將做出怎樣的選擇?

初入軍營

1944年茶坑戰鬥中,魯冰同志身中6彈,暫時喪失了戰鬥力。

同志們想帶他走,然而部隊裡已經沒有多餘的擔架。

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將如何抉擇?

中隊長和戰友們爲了帶走他,最後決定讓4名戰士擡着他離開現場。

魯同志聽後堅決不同意,眼下隊伍很缺戰鬥力,他不願因自己的傷而拖了大家的後腿。

後來,他讓通信員幫忙扶着,咬牙堅持走了7裡山路,直到他們到了部隊的救護站,他才鬆了口氣。

而後,他又因爲失血過多而昏迷。

傷口包紮完後,魯同志還在昏迷當中,但部隊並沒有脫離險境,敵人正向他們靠攏。

沒有辦法,大家只好將魯同志拜託給老鄉家中。

但這非常困難,也很爲難老鄉,因爲國軍在戰後一定回來搜查老鄉家中,看是否藏匿傷員。

因此,大家就先把他藏到了寺廟裡,不久,當地一位保長髮現了他。

這位老鄉雖然是保長,但他更傾向於幫助共產黨人,見魯同志傷成那樣,他於心不忍。

於是,他把人轉移到了山上一處偏僻農家中,爲了避免搜查,大家又將他藏在百米遠的茅草中。

這戶農家的大姐,守着魯同志七天七夜,每日送湯藥來喝。

就在這樣的照顧下,他奇蹟般地活了過來。

蔣軍見“圍剿”計劃失敗,只好撤退,部隊出動一個連的同志,找到他,帶回了部隊。

他抵達醫務所時,大家這才發現他身上的傷口已經腐爛。

很快,魯冰同志的事蹟傳遍全部隊,並被《新浙時報》報道。

他在後方養了半年的傷,跟隨部隊轉移、隱蔽,後來他等不及了,傷還沒好完,就回到了隊伍中。

解放戰爭勝利後,他到寧波工作時,想找到當年救他的老鄉,但始終沒有消息,這也成了他的遺憾。

魯冰同志參與革命時,才15歲,但在短短几年時間裡他就形成了堅定的思想。

1936年,也就是“盧溝橋事變”的前一年,他在“溫嶺新聞”社擔任實習生一職。

他在那裡學習了排字印刷等報社的技術,還參加了讀書會,學習到了豐富的知識。

1937年“盧溝橋事變”,在溫嶺當地,組織建立了一個戰時服務團,主要配合抗戰宣傳,吸引更多進步人士加入。

不久,魯同志也加入了“青戰團”,因爲他在報社的工作經歷,他做抗戰宣傳工作非常出色。

1938年6月,他加入了黨組織,成爲一名光榮的共產黨人。

然而,就在他加入青戰團短短6個月後,國民黨要求解散該組織,認爲組織內部人員複雜,結構臃腫,應停止活動。

事實上,組織內並不像國民黨講的那樣混亂,相反,大家各司其職,井井有條。

爲此,黨組織的地方同志,領着大家在1939年新年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鬥爭。

那個時候,魯同志因爲其出色的表現,已經成爲縣上政工隊的黨支部書記。

他與委員同志一起走在最前列,扛着橫幅,與國民黨對峙,其間,他們還被抓進去關了3個小時。

縣長害怕發生流血事件追責到自己的頭上,同意和青年代表談判。

然而,由於當局的殘酷壓制和談判無果,他們的鬥爭以失敗告終。

在這一斗爭中,魯同志和一干同志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如果再留在溫嶺,恐遭遇不測。

組織爲了保留有生力量,便將他們介紹到了皖南的新四軍,接受訓練,並繼續學習。

這是魯冰同志第一次入營,在那裡他學到的很多,但他沒有想到,後來他也有機會參與到情報工作中去。

穿過風雨

魯冰同志一生中曾三度入伍,而第一次入伍的經歷對他後面的經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當年,他們到皖南新四軍報到時,是拿着書記劉清揚同志給的《三國演義》去的。

書裡面夾了一封密信,接待他們的事巖寺兵站的指導員毛澤全同志。

他們的組織關係順利轉到了軍部,幾天後,他們抵達了教導總隊,並加入新兵隊伍,接受了一個月的訓練。

訓練結束後,他順利選入文化隊,在那裡他認識到了更多才華橫溢的同志們。

在文化隊生活學習的半年十分難忘,魯同志成爲一名錶現突出的學員,並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觀念和人生觀。

他當了黨支部委員,還擔任小組長等職位,大家稱他爲政治戰士。

那時,只有政治十分可靠,堅守秘密的同志才被大家稱爲“政治展”。

在文化隊裡,他還見證了《新四軍軍歌》的誕生。

1939年3月,周總理受組織委託,向駐紮皖南的同志們傳遞中央精神。

當年他們在陳家祠堂開會,他們的隊伍一遇會就拉歌,還要陳毅將軍唱歌。

那時,陳將軍就唱了法國的《馬賽曲》,唱完這首歌,他向大家提議,新四軍也要有自己的軍歌。

部隊裡沒有鋼琴,僅有一個口琴,部隊的軍歌是靠大家的嗓子唱出來的,歌詞也是大家一起寫的。

最後由陳毅將軍來改詞,何士德同志譜曲,《新四軍軍歌》誕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軍歌演唱成功後,舉辦了一次午餐會。

沒想到,日軍派來了12架飛機,轟炸雲嶺、中村一帶,張佑赫羣衆都有傷亡。

可以說,新四軍的軍歌,是在一片腥風血雨和戰士們的團結下誕生的。

自文化隊畢業後,他除了繼續做宣傳工作,還參與了繁昌保衛戰,從第二次戰鬥一直到戰鬥結束。

這裡剛忙完,軍部政治部的袁國平主任,交給了他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潛入國民黨的炮兵14團,獲取情報。

組織爲什麼選他去調查,是因爲14團的書記,正是他的哥哥樑仲道。

潛入14團最主要的目的是搞清楚,國民黨爲何要調軍?

國軍第三戰區說要調幾個師部,還有5個機械化炮兵團增兵,需要新四軍配合。

魯冰同志毅然接下了這個任務,他以軍部中尉副官的身份,換上國軍的軍服,到屯溪找到了他哥,並試探其抵達皖南的目的。

他的這個哥哥以前和大哥樑質文一起,加入了共產黨,後來,他個人又因爲1927年老蔣背叛革命,離家出走避禍,並脫黨。

一直到抗戰時期,他爲生計加入了國軍,但沒有入黨,對共產黨疑似有好感,他在14團中專門負責公務聯絡。

魯同志報到後,他將電報和作戰文書都拿出來看了,這些情報都被彙報給了軍部。

後來,他就在哥哥那裡住下了,不久,他從哥哥那裡得知,國軍部隊將撤回廣西,避免日軍切斷後路。

他哥哥提了一個要求,希望能將自己的妻兒送回溫嶺老家。

魯同志將情報和這一請求一併上報,組織同意了他的請求,這年4月,哥哥的家人順利返回了老家。

一個月後,他返回軍部做工作彙報,路上偶遇了他的表姐夫,此人在鐵路警察所擔任所長,執意要留他宿。

在談話中,魯同志得知,要在當地建一個招待傷兵的友社,還要設置一個招待所,問他願不願意來幫忙。

這麼重要的事,他肯定不能立馬答應。事後,他回到軍部,向鋤奸部的副部長湯光恢同志彙報了情況。

聽完彙報後湯副部長很滿意他的工作,當面表揚了他,還說軍首長也很滿意。

隨後,在湯副部長的安排下,他參與了此次友社,打入了金華火車站內部。

他的名字也是在那個時候,從“樑儀”改爲了“魯冰”。

第二次打入敵方內部,爲期5個月,在那期間,他成功打入敵人內部,並說服了一些國民黨人提供情報給他。

但他沒想到,局勢變化如此之快,原本他認爲自己基本結束任務後,能返回皖南軍部。

他等軍部指示時,趙先綬先找到了他,要他暫時先不要回皖南,巖寺兵站也被封了。

也是這樣,他才躲過了一次劫難。後來,在趙同志給的消息下,他走了數千裡,終於同組織接上了關係。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還跟隨部隊參與瞭解放戰爭,到20軍擔任保衛科科長,抗美援朝發生後,他跟隨9兵團作戰。

新中國成立之後,1953年春天,他在華東公安,擔任防空處長,歷任要職。

他在地方工作26年後,1979年,他又一次被組織調任到海軍工作。

這是他第三次入伍,他到葉飛將軍身邊,擔任助手一職,協助工作。

回望魯冰同志的軍旅生涯,可謂波瀾起伏,九死一生,他的信仰從未發生過動搖,工作盡職盡責。

離休後,他繼續爲收集新四軍的軍史奔走,並組織了部隊史料編寫,爲軍史研究作出了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