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經濟進入U型低谷
(shutterstock)
中國經濟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創造全球主要經濟體唯一的正增長(2.3%),及今(2021)年估計將至8%或以上的增長率之後,各方關注的是即將來臨的2022年。
今年第1季出現大幅反彈18.3%後,接下來2、3兩季卻不如預期,分別下滑至7.9%與4.9%,因而一般對第4季及明年展望普遍保守。海內外經濟機構對中國明年經濟增長的預測大致均落在5.2%到5.6%之間,果真如此,中國經濟就將正式進入了「5時代」。
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前30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速達10%,此後呈階梯式下降。2012年開始約有4年,進到7%至8%的「7時代」;2016年之後進一步減速,迄2021年約6年處於平均6%的「6時代」。因此,2022年開始進入「5時代」亦不讓人感到意外。關鍵是,接下去會怎麼走,是一路持續下行呢?還是較長期地在5%上下築底?或是還有可能在日後有所反彈?這個問題的答案影響深遠,不僅影響中國崛起復興的進程,也影響到中、美國勢的長消乃至全球權力結構的變化。
我的分析及研判,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處於6%或5%的現象,放在一個較長期如30至50年的週期中觀察,應該是一個「U」型曲線的低谷,或遲或早,中國的經濟增長渴望回升至少到7%至8%中度增長的水平。
理據一:中國大陸經濟自2012年以來的階梯式下滑,就長期而言是一種「非常態」。主要是習近平在2013年上臺後針對之前經濟發展的三大偏差進行矯正。偏差之一是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中國爲救市及保8採取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不得不採取「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等緊縮手段;偏差之二是長期追求高增長致破壞生態,須以強調青山綠水的政策加以矯正;偏差之三是積弊已深的嚴重腐敗,必須下最大決心反腐整頓。這三方面的矯正在極大程度上對生產、出口、投資、消費都產生了緊縮效應,並反映在增長率的減緩之上。如今矯正均見成果,非常態將向常態迴歸。
理據二:中國GDP預計在2030年前後超過美國,這將是美國焦慮升到最高、中美關係最緊張的時刻,中國必須加足馬力,力爭在2050年時實現GDP兩倍於美國。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中國的平均經濟增長率要保持在至少大於美國2.5%的水平,換言之,未來中、長期如果只能維持5%或甚至更低的增長率,很難爲中國當局接受。
理據三:這一點最重要,因爲想要不等於可以要。中國經濟可以恢復中高增長的供給面條件日趨成熟,這包括長期大力投入的基建效應將逐漸發揮,理工科技人才數倍於美國的養成,政府治理體系與能力的持續提升及改革的持續推動,這意味着中國經濟在供給面的潛在產能將大幅增長,凡事都將大大擴充決策與當局採取更爲擴張的宏調政策之空間。
前不久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提「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或正是爲這樣的形勢做鋪墊。 (作者爲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