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形機器人多強爭霸

在國內,人形機器人憑藉春晚的二人轉表演迅速“出圈”。2025年,巨頭的跨界佈局、初創公司的創新活力、國產替代的加速推進以及計算機技術的深度賦能,共同推動着人形機器人行業邁向新的高度,產業有望進入量產、集中功能測試階段。

人形機器人,不僅外形像人,還能像人一樣行動和思考。它不是簡單的機械裝置,而是融合了環境感知、運動控制和人機交互三大核心技術模塊的高科技產物。其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從工業製造到家庭服務,從醫療健康到特種作業,人形機器人的身影無處不在。

如今,人形機器人正處於商業化爆發的前夜,市場規模的增長速度令人咋舌。在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也在飛速擴張,2024年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7.6億元,2026年有望突破100億元。

2024年,以特斯拉、OpenAI旗下的FigureAI、挪威初創企業1X爲代表的多家科技公司及無數初創團隊紛紛投身於人形機器人的浪潮中。2025年的人形機器人行業,可謂是羣雄逐鹿,百家爭鳴,整個產業有望進入量產、集中功能測試階段。

特斯拉憑藉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成功經驗,強勢入局人形機器人市場。Optimus的快速迭代和性能提升,讓特斯拉在人形機器人領域聲名鵲起。從2022年首次亮相到2024年的多項技術突破,Optimus已經具備了自主行走、自動充電、物品搬運等多項能力,並計劃在2025年小批量生產,2026年大幅提高產量並向外部出售。

除了特斯拉,華爲和小米也紛紛佈局人形機器人領域。華爲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的正式運營,標誌着華爲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全面入局。小米則憑藉其在智能終端領域的深厚積累,推出了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並不斷加大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投入,強化智能終端領域的佈局。

衆多初創公司也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嶄露頭角。國內的宇樹科技發佈了低價人形機器人UnitreeG1,憑藉親民價格和強大的性能,有望推動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FigureAI的最新產品Figure02具備強大的AI能力,能夠實現快速常識性視覺推理和手眼協調,展現了初創公司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創新活力。

文/本報記者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