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交友要「重質不重量」 研究告訴你幾個最剛好

▲30歲後的友情該追求細水長流。(圖/unsplash)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

許多人把生活重點都放在另一半,其實友誼在人生中也很重要,研究顯示只要人生中有交心的好友,對於生活的滿意度就會大大的提高,因爲人是需要社交的,此外「爲他人而存在」的心情,也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不過隨着事務越來越忙碌,維持友誼也是需要費心的,究竟一生中有多少知己就足夠呢?

人類是需要溝通、社交的生物,年輕的時候喜歡探索世界,加上正在求學,10歲至24歲的年紀交際圈是最大的,平均有9位時常聯繫的朋友,到了30歲就降成7位,之後逐步遞減,因爲除了工作,組織家庭或照顧孩子等因素,相對也在人際關係的維持上心力不足。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羅賓.鄧巴博士研究,大腦可粗略地處理150段友誼關係。然而這些關係自然有程度之分,有些只是熟人,還有普通朋友、親密好友跟知己,知己的定義包括他知道你所有私密的事情,像是跟家人的感情、是否曾經劈腿或是一些你最深層的想法等。

根據美國堪薩斯大學的研究,兩人相處40小時以上可從陌生人變成普通朋友、相處90小時(約4個整天)可變成親密朋友,若是要變成知己至少要相處200個小時以上,大約是8.3天,當然都要是在相處氣氛良好的情況,而且是「工作以外」的前提下才行。

風靡全球的美國影集《六人行》講述6個好友在生活上的趣味故事,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擁有許多生活知己,研究顯示30歲後,親密好友其實擁有3到5個、知己擁有1個其實就足夠了,若幸運一點,親密朋友有4至5個,對生活的滿意度最高,但若擁有3個,幸福度其實相差無幾,所以不用再怨嘆自己朋友不夠多,與其花大把心力去經營普通朋友,還不如多多問候、關心自己的好朋友們,會得到的幸福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