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億,1737家科技創新領域企業!銀行這次爲何敢投敢貸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 杜壯
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的設立將有利於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處於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重點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提供信貸支持。
據中國人民銀行消息,日前,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簽約和投放規模不斷擴大。
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科技金融的決策部署,加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政策落實,11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國務院國資委、金融監管總局召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工作推進會議,要求各銀行機構要用好用足政策資源,對清單內企業和項目做到“應籤盡籤、能投盡投”。截至11月15日,銀行累計與1737個企業和項目簽訂貸款合同近4000億元,有力支持了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企業首貸和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目前,科技創新成本高、週期長、風險大,金融機構“看不懂”“不敢貸”“不願投”導致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窄,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依然存在。特別是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通常因規模小、輕資產、難估值而面臨融資難題。
爲加強對初創期科技型企業融資支持,2024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科技部等部門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其中1000億元額度專門用於支持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中小企業首次貸款,激勵金融機構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據悉,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發放對象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21家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中國人民銀行對貸款臺賬進行審覈,對於在備選企業名單或項目清單內符合要求的貸款,按貸款本金的60%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
對於再貸款支持的領域,分爲兩個部分。科技創新再貸款由科技部、工信部依託“創新積分制”,支持範圍包括“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科技企業,優先支持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企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關鍵產業鏈龍頭骨幹企業及上下游關鍵配套企業、參與組建創新基地平臺企業以及國家級科技園區內企業。
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篩選形成備選項目清單,重點支持工商業節能降碳、工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老舊農機具淘汰更新、交通運輸、現代物流等領域。
相關人士表示,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的設立將有利於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處於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重點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提供信貸支持。
依託“創新積分制”評價
本刊記者注意到,在科技創新再貸款中,“創新積分制”作爲評價標準,發揮着重要作用。
“創新積分制”是一種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通俗來講,就是給科技企業創新能力打分。自2020年起在國家高新區試點。它通過大數據精準“畫像”,識別挖掘一批研發能力強、成長潛力大、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優質科技型企業,引導科技創新資源、財政優惠政策、金融資源、創業投資等向科技型企業精準聚集。
根據2024年8月科技部辦公廳印發的《“創新積分制”工作指引(全國試行版)》指出,創新積分核心指標共涵蓋3類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第一類是技術創新指標,具體包括研發費用金額、科技人員佔職工總數的比重、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發明專利申請量等7個指標。第二類是成長經營指標,具體包括高新技術產品收入、營業收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所得稅減免額等6個指標。第三類是輔助指標,包括吸納應屆畢業生人數、承擔建設省級及以上研發或創新平臺數量等5個指標。
截至2023年底,實施創新積分制的試點高新區已達133家,其中包括101家國家高新區和32家省級高新區,覆蓋全國25個省份,積分企業已超過10萬家。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與科技部依託“創新積分制”評價,遴選了首批近7000家符合條件的企業,向21家全國性銀行推送。據悉,中國人民銀行與科技部正在組織開展第二批32萬餘家科技型企業創新積分評價,遴選企業名單推送給銀行。
目前,“創新積分制”已成爲科技金融發展的重要指標。7月,財政部、科技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實施支持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的通知》明確,要依託創新積分制從初創期和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中篩選的備選企業納入融資擔保計劃支持範圍,支持銀行開發適合科技創新類中小企業的創新積分制相關融資等產品;6月,中國人民銀行、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紮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指出,要高質量發展企業創新積分貸業務,擴大創新積分制評價範圍至全部高新技術企業,鼓勵建立省級創新積分數據庫,在全國範圍推廣創新積分制,支持各地開展各具特色的科技金融創新實踐等。
向民營和中小企業傾斜
如何實現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有效對接和良性互動?科技金融提供了一種解題思路。銀行等方面大力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積極構建多元化融資渠道。這對於科技型企業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中國人民銀行11月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獲得貸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別爲26.21萬家、25.79萬家,獲貸率爲46.8%、55.7%,獲貸率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
資本市場向“新”信號日漸明顯。以債券市場爲例,截至11月11日,今年以來,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發行數量達439只、發行規模合計5140.71億元,發行數量和規模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爲了支持科創企業融資,各地也在想方設法幫助科創企業解決“成長的煩惱”。天津、泉州等地通過設置“白名單”的形式,打通融資落地的“最後一公里”。
對於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工作的下一步發展,上述會議指出,要聚焦提升審貸放貸效率,優化機制流程,加大資源保障,對照最新產業政策標準修訂完善授信管理政策,開闢貸款審查審批“綠色通道”,開發與初創期科技型企業以及中小企業技改融資需求更加匹配的貸款產品,拓寬抵質押物範圍,加快貸款簽約投放進度。
中國人民銀行方面表示,將與有關部門緊密協作,將政策更多向民營和中小企業傾斜,分類施策提升銀企對接效率,爲金融服務營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