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提前結束募集 南方、博時已達募集上限

自1月7日全市場首批基準做市信用債ETF開啓認購後,便受到資金追捧。

貝殼財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目前(1月14日),已有6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結束募集,其中,南方基金、海富通基金、易方達基金、大成基金旗下ETF提前結束募集,此外,博時基金、華夏基金旗下產品也於1月13日結束募集。其中,南方基金、博時基金均稱募集資金已達30億元募集上限。

據悉,這批產品均爲2024年11月下旬上報,並於2024年最後一個工作日(去年12月31日)正式獲批,且同時於今年1月7日發售。

業內人士認爲,這類ETF收益表現較穩,風險相對較低,適合風險偏好不高,且希望獲得較穩收益的投資者。

4只基金提前結束募集

2025年開年以來,債市儘管有所波動,但整體震盪走牛,首批8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也備受關注,這是一種跟蹤特定信用債指數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根據批文,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和海富通基金的ETF跟蹤“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指數(950245)”,廣發基金、博時基金、大成基金和天弘基金等4家基金公司的ETF則跟蹤“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指數(921128)”。

其中,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指數從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債券中,選取符合上交所基準做市品種規則的公司債券作爲指數樣本,以反映上海證券交易所流動性較好的公司債券的整體表現。

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指數則聚焦於深交所上市的中高等級信用債,以深圳證券交易所基準做市債券清單範圍內的公司債、企業債作爲指數樣本,反映深市基準做市信用債市場運行特徵。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14日收盤,2023年以來,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指數、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指數分別漲10.46%和9.79%。

就在基金開啓募集後1天,南方基金旗下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便宣佈提前至1月8日結束募集。

該基金隨後公告稱,截至1月8日,基金募集期內的有效認購申請已超30億元的募集規模上限,最終,該基金募集期有效認購申請確認比例結果爲98.700%。

隨後,海富通基金旗下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也宣佈於1月10日提前結束募集。

1月14日,易方達基金、大成基金旗下產品均發佈公告,將基金的募集截止日提前至1月13日。

同日,博時基金旗下的信用債ETF博時公告稱,截至1月13日,本基金累計有效認購申請份額總額已超過30億份(摺合爲金額30億元)的募集規模上限,基金管理人將對1月13日網上現金、網下現金及全部網下債券有效認購申請採用“末日比例確認”的方式予以部分確認。

首批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發行火熱是近年來我國債券ETF發展迅速的縮影。

國泰君安研報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8日,我國債券ETF數量已達21只,總規模超1800億元,相比2023年末約800億元左右的淨值規模,增長了近1.3倍。“2022年跨市場債券ETF的落地以及2024年資本新規的正式實施,都成爲了債券ETF發展的助力,與此同時,在當前較低的利率中樞水平下,超額收益獲取難度的顯著提升,以及每年15-20bp的成本優勢都使得債券ETF成爲了機構與部分個人投資者工具化投資配置的較好選擇。”

新產品適合哪些投資者?

對於投資者而言,首批基準做市信用債ETF是否值得關注?

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運營曾方芳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首批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屬於債券型指數基金,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於貨幣基金,但低於混合型基金與股票型基金。同時,由於屬於指數基金,其具有與標的指數以及標的指數所代表的債券市場組合相似的風險收益特徵。“總的來說,這類ETF收益表現較穩,風險相對較低,適合風險偏好不高,且希望獲得較穩收益的投資者。投資者可以將這類基金作爲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以求分散風險,實現資產的多元化配置。”

華夏基金髮文稱,債券ETF集中於特定細分市場,具有特定的風險暴露,其相對清晰的收益和風險來源,便於投資者開展長期戰略配置及短期戰術配置,平滑組合波動。

債券ETF適合三類投資者,首先是保守型投資者,可以考慮國債、政府債券ETF等,尋求較穩定的收益;其次是進取型投資者,企業債ETF或高收益債券ETF是不錯的選擇,收益更高但風險也相對較大;三是長期資產配置者,例如機構投資者,將債券ETF納入資產組合,用來快速調整投資組合,平衡股票等高風險資產,實現短期或長期策略目標。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