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大腸癌「吃好動好」就能預防 醫師列10點防癌新知

▲排便習慣改變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示意圖達志影像

文/肝膽胃腸科醫師錢政弘

在各個媒體可以看到許多關於大腸癌預防的文章,很多觀念都是老生常談,雖然如此,還是整理一些新的醫學資訊給大家,畢竟有50- 60% 的大腸癌,是可以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來預防。

以下列出跟大腸癌有關的危險因子和預防方法,加上一些說明,讓大家能充實新知

1、運動運動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機率,在動物實驗中可以看到,運動會使得腸道菌叢改變,增加短鏈脂肪酸,幫助免疫調節抗癌

2、加工肉品加工肉品製作過程的添加物高溫製程都會有致癌產物出現。這類肉品富含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肝臟分泌膽酸,而過多的膽酸在大腸會被細菌代謝成「次級膽酸」,次級膽酸會造成腸黏膜病變。最近研究顯示有膽結石或接受膽囊手術的病患長期追蹤發現,右側大腸癌的機率上升,這個族羣就該少吃點紅肉、加工肉。

▼不吃紅肉能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示意圖/達志影像)

3、酒精長期喝酒(每日2杯酒)會改變腸道結構,增加細菌的毒素進入全身循環,造成發炎反應及糖尿病,全身代謝異常也會增加罹癌風險。

4、過重或肥胖肥胖會增加胰島素分泌,促進細胞增生變異。肥胖和腸道細菌也會互相影響,腸道細菌和其代謝產物改變和大腸癌的生長有關。肥胖會增加次級膽酸的形成,其易破壞DNA,使年輕族羣容易罹癌。

5、膳食纖維全谷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有利於惡名昭彰的具核梭酸桿菌(F.nucleatum) 生長(有關具核梭桿菌引起大腸癌的說明,可參考下方延伸閱讀連結);有研究顯示,改吃高纖低油食物,是可以減少腸道具核酸桿菌的數量。多吃高纖食物可以幫助好菌生長,如雙歧桿菌的增加,會產生豐富的短鏈脂肪酸,有助免疫療法的抗癌的效果

▼多吃高纖食物可以幫助好菌生長。(示意圖/達志影像)

6、乳製品牛奶、鈣補充發酵乳製品(如優酪乳),可改變腸道菌相。此外乳製品含豐富的鈣質,鈣可以結合膽酸和遊離脂肪酸,減少它們對腸道黏膜的毒害;並抑制食物中血紅素對大腸的致癌作用。

7、紅肉紅肉在烹煮時常以高溫加熱,易產生有毒物質(多環銨類),紅肉富含血色素-鐵質,攝取過多容易產生活性氧化物質,破壞細胞DNA。

8、Omega 3 脂肪酸補充海產的Omega 3 脂肪酸(如魚油)不論在減少大腸癌的發生、進展、遠處轉移皆有好處。Omega 3 脂肪酸可以增加抗發炎細菌(乳酸菌比菲德氏菌),減少具核梭桿菌和大腸桿菌,促進人體對腫瘤的免疫反應,同時增加免疫療法的效果。

▼想遠離大腸癌,多吃魚是個好方法。(示意圖/達志影像)

9、含維生素C 食物、維生素D 、綜合維他命這幾項補充品的好處多來自動物實驗,在人類的證據力較弱,參考即可。

10、抽菸抽菸對增加大腸癌的影響是非常久的,就算戒菸超過25年以上還是有風險(不要放棄喔!還是戒菸啦!),抽菸會影響腸壁分泌黏液的功能,造成病原體不容易清除,影響腸道菌相生態;吸入的化學物質會產生自由基,造成大腸息肉及息肉的癌化

結論是請記得多運動,多吃膳食纖維、乳製品或牛奶,少吃加工肉品,乖乖做篩檢,即可遠離大腸癌。

延伸閱讀 腸道壞菌引起大腸癌https://www.facebook.com/1259391184116950/posts/1666364763419588/

※本文原刊登於錢政弘醫師粉絲專頁,經本人同意授權轉載。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