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麥田守望者”
測定土壤成分、分析土壤墒情、彙總各地塊歷年田間數據……3月24日,新疆哈密市農業農機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李麗一如既往爲即將到來的春小麥播種做準備。
李麗是一名90後。2017年,哈密市制定引進人才新政策,面向各高校招聘一批農業技術人才。剛剛從甘肅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的李麗懷揣理想與信念,從甘肅來到新疆哈密,成爲一名農業技術員。
2019年,哈密市農業農機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建立糧食高產試驗團隊,在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春小麥產區、伊州區玉米產區推廣新品種,李麗成爲團隊裡爲數不多的年輕人。
資深農藝師們負責標準化種植技術和良種質量把關,李麗則在田間地頭與農戶們直接打交道,負責記錄數據。一開始,良種推廣工作並不順利,不少農民直搖頭:“這老品種我們種了幾十年,沒啥風險,難道你們這些年輕人還能比我們會種糧食?”
有上一年的試驗田數據在手,李麗心中有數。她乾脆和農戶打賭:“免費提供新品種種子和技術,減產算我的,增產了算你的!”
小麥和玉米良種下了地,李麗不辭辛苦,不管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她都定期在巴里坤各鄉鎮巡迴指導農民,一方面確保農民按標準化規範種植,一方面及時記錄數據,爲後續大規模推廣新品種做準備。
這一年,巴里坤遭遇暴雨天氣,有幾個地塊受了災,即將收穫、籽粒飽滿的麥子成片倒伏。看着一夏天的心血付諸東流,李麗蹲在地頭,淚水止不住地流。可她骨子裡那股不服輸的勁兒又被激發了出來。
團隊成員也都投入到新的技術攻關中,不斷嘗試抗倒伏技術措施,引進抗倒伏品種、調整技術方案……“那些日子太難熬了,每一次失敗都是打擊,但也是經驗的積累。”回憶起那段艱難時光,李麗滿是感慨。
經過4年反覆試驗,哈密市農業農機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從400多個小麥和玉米品種裡,成功篩選出10多個適應哈密市本地條件的優質高產抗病品種,像春小麥品種糧春1242、糧春1354、核春115、糧春1758,玉米品種九聖禾2468、雨禾2號等,此外還篩選出了多個棉花高產新品種,如塔河2號、新陸中78號等。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團隊的努力下,新品種實測畝產成績連續4年打破新疆春小麥單產紀錄。
2024年夏,在哈密市農業農機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指導下,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奎蘇鎮種植的春小麥新品種“糧春1758”高產示範田經農業農村部測產專家組實地測產驗收,實現了百畝方平均畝產796.1公斤的高產新紀錄。
喜訊傳來,哈密市農業農機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內一片歡騰。李麗說:“每一次產量的突破,都是對我們努力的最好回報,也讓我更加堅信科技興農的力量。”
如今,李麗已是哈密市農業農機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科副科長、高級農藝師。8年時間,她用心血和汗水,在新疆大地上寫下了科技興農的一篇篇論文、一份份答卷。在西部的田野上,她的科技逐夢之旅正在繼續。(魏永貴 克衣木·卡德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