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將降息、長天期60%獲利空間...債券ETF送分題?專家提4原因不看好

美國聯準會預計9月將降息。路透

隨着聯準會持續放鴿,越來越多投資人開始佈局債券,準備迎接9月降息,債券ETF討論度也不斷上升。然而押寶債券ETF真的是送分題嗎?爲何不斷有放鴿訊號,但手中持有的標的卻不見大漲?

以下爲影音內容:

如今市場開始爲聯準會降息最準備,不少人開始紛紛壓注在長天期債券ETF上,不過爲什麼會是「長天期」債券?

「長天期」債券對利率的敏感度較高,以5年、10年期美國公債爲例,在同樣利率下降1%的情況下,因爲存續期較長,長天期債券的漲福也會略高。這也是長天期債券ETF佔市場大宗的主因。

先簡單回顧一下關於債券的一些小知識。

債券價格與殖利率關係相反,價格越高、殖利率越低。此外,債券與股票不同,前者在發行之初就已經確立了到期日,因此不論是哪一檔債券ETF,一定會標明鎖定的是短天期10年內,或是10年期、20年期以上。

許多人押寶長天期,爲的就是當利率往下,存續期較長也會帶來更大的漲幅。然而不少人都忽略影響長天期的因素,並不單隻有利率走勢,景氣、通膨也都會對其有重要影響。真正受政策影響較大的,反而是短天期的債券。

自2022年開始,美國大幅升息,短天期債券受影響,價格上漲;長天期則沒有明顯上揚趨勢,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開始呈現倒掛情況。

而觀察近一年來短天期殖利率曲線下跌,更是反應出市場對降息的預期動作;與之相對,長天期殖利率開始上升。

不過就算市場對降息有高度預期,可是債券ETF(特別是長天期債券)也不一定會大漲,原因可以分爲4點探討。

第一,通膨問題

先對比美國10年期公債與基準利率,會發現過去美國10年期公債最高價格,往往都是在利率趨近於0的時候。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債券價格創新高,也是因爲利率在相對低點。不過以後利率還有機會重回0嗎?

現在美國利率高達5%,3、5年內要重回0利率可能性極低,原因就出在通膨仍處在相對高點。

以前通膨大約落在2%,現在已經來到3%,聯準會也預估未來通膨要重回2%以下非常困難,利率要降至低點也不容易。這也導致債券價格不太可能觸碰前高。

第二,美國政府花錢太狠

債券殖利率的組合,其實就是市場的供需。債券由政府發行,相當於供給,買債則等於是需求,如此則形成殖利率的走勢。

然而直到2034年,美國政府都處於財政赤字,且赤字佔到接近美國GDP6%以上,這就意味着未來十多年的時間裡,美國政府都需要大量舉債。

加上目前美國總統選舉,川普很有可能當選,普遍預期川普當選後會減稅以刺激經濟,政府收入又將減少,就更會需要舉債以應付開支。供給又增加的情況下,若是需求沒有跟上,那債券價格不僅不會上漲,還有可能下跌。

第三,「強力買家」消失

過去債券價格上漲,部份原因可以歸於美國政府自行買債,若是接下來沒有QE,這些債券還漲的動嗎?

過去幾次QE,規模從6千億到3.8兆,部分買的就是美國公債。2008年金融危機時,長天期債券直到宣佈量化寬鬆之後,纔出現明顯殖利率下跌,在那之前都是短天期作出反應。

以此推測9月降息,長天期債券也或許不太會有明顯波動。加上這次降息是屬於「預防性降息」,出現量化寬鬆的政策可能性也極低,債券市場就少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買方。

第四,新臺幣匯率影響

2022年美國暴力升息,但臺灣並沒有跟着升息,這導致美元上漲、新臺幣貶值,而接下來美國降息,臺灣會跟上嗎?

目前央行表態「不一定要跟上」來看,接下來很可能出現美元貶值、新臺幣升值的情況,而投資債券ETF,其中已經包含隱含的匯率風險,假設新臺幣升值,債券市場賺到的價差,換回臺幣後又會因匯率而打折。

綜合以上4點,就算降息,買長天期債券也不一定是「送分題」。

債券ETF到底能不能買?投資人應該先明確自己的目標,若是要賺價差就較不適合;但若是專注於殖利率表現,現在許多債券ETF是高於股票的,特別是投資級公司債ETF更是如此。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投資觀點與紀錄,並非建議。申購前自行評估風險,並詳閱公開說明書。※

◎本文內容已獲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