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機,時機未至

2011 年,Siri 在 iPhone 4s 上露面,智能手機初步具備了與人對話的能力。但此後數年, Siri 並沒有越來越聰明,反而時常被人吐槽成“智障”。除 Siri 外,其他手機廠商搭載的類似產品,也莫能例外。

直到2017年,媒體才又開始鼓吹智能手機 AI 元年,噱頭主要是AI芯片。

當年5月,臺積電開始量產蘋果A11芯片,這款芯片被搭載進9月發佈的iPhone 8、iPhone 8P和iPhone X。緊隨其後,9 月 2 日,華爲在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發佈了麒麟 970 芯片,華爲將這款芯片定義爲“全球首款智能手機移動端 AI 芯片”。

榮耀則在2017年11月發佈榮耀View 10,打出了“你的第一臺AI手機”的口號。

但在次年,AI手機的概念便不再熱鬧,更別提帶動換機潮。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累計爲14.049億臺,‌相比2017年的14.655億臺減少4.1%,而2017年相比2016年也呈下滑的態勢。‌

6年後,隨着Chatgpt在全球的大火,AI手機的概念再次火熱起來。

2023年8月,華爲發佈Mate 60系列,內置盤古大模型。11月,vivo X100系列發佈,搭載了70億參數的藍心大模型。2024年1月,OPPO Find X7系列發佈,搭載了70億參數的AndesGPT大模型。2月,小米14 Ultra發佈,採用了自研的Xiaomi AISP AI大模型。

這是部分近一年來已經發布的 AI手機,無一例外,各大手機廠商都把大模型當作了自己的核心宣傳賣點。

根據 CounterPoint 統計的數據,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在 2017 年最高達到 15.66 億部,後續進入下降通道,2023 年全年銷量將同比下降 5.31% 至 11.60 億部。但在2024 年預計會實現3.36%的正增長,至 11.99 億部。而根據Canalys的最新研究,今年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同比增長10%,出貨量超過7000萬部。

看起來,在AI的推動下,手機市場結束了多年的負增長,重回增長通道了。但事實上,按照Canalys預計,新一代生成式AI手機在2024年將僅佔中國市場出貨量的12%。今年上半年,銷量的提升,利用的是618這些電商平臺的促銷日,出貨量大的還是價格相對較低的低端機型。

從時間線上看,手機作爲當下大家的“必需品”消費之一,經過了7年的市場下跌後,迎來一波小的“觸底反彈”也在情理之中,多年積累的換機需求有一個小爆發也並不意外。

01 換機潮不會發生

覆盤手機行業的發展歷史,會發現,手機的換機潮一共出現了兩次,一次是2012-2015年出現的智能手機換機潮,這一次換機潮直接帶來了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代。第二次是2019年-2020年的5G替換4G的換機潮,直接帶動了各種視頻應用、工具、內容進入爆發期。

第一次換機潮,從供給端看,蘋果、安卓兩大智能手機開發者陣營,將各種PC應用在移動端重做了一遍,併產生了各種適用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應用。手機從單一的通信功能,全面轉變成了移動的社交、娛樂、辦公、消費終端。從需求側來說,以蘋果爲代表的智能手機一經推出,消費者就對其趨之若鶩。以小米爲代表的安卓機陣營,玩起了那個在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飢餓營銷”,小米F碼一碼難求。

而第二次換機潮是在悄無生息完成轉換的,19年5G來臨的時候,滲透速度遠遠快於13-15年智能手機的換機潮。爲什麼會如此?

答案也簡單,那就是這輪換機潮是供給邏輯驅動的。從需求側看,4G網絡的網速已經基本可以滿足用戶日常的手機適用需求,沒有理由更換成5G手機。但對手機品牌商來說如果19、20年以後推出的還是4G手機,那無疑是自掘墳墓。所以,那時候的現狀就是20年以後的手機,無論是高、中還是低端都是5G手機,因爲市場上壓根買不到4G手機了。

那麼把供需兩側的邏輯放在當下的 AI節點去考量,會有新故事嗎?

從需求側看,用戶對 AI的需求顯然是存在的,但需求點是在真正的 AI,而不是“ AI噱頭”。儘管當下 AI行業火熱,但不管是PC端還是移動端的各類大模型應用,還是 AI應用,對很多人而言,尚顯“雞肋”,“智障”“錯誤”時有發生,很多人嚐鮮過後,便失去了興致。以引發行業變革的龍頭ChatGPT爲例,2023年3月,ChatGPT已擁有超1.81億的活躍用戶,但一年後的4月,用戶總數依然停留在1.8億,流量更是持續下滑。

AI手機,也不例外。現有的 AI手機,手機廠商自帶的AI大模型、應用的成熟度,自然比不過專門做大模型和 AI運用的廠商。AI的嚐鮮熱潮已過,當發現都是“噱頭”之後,只有真正的 AI才能激發消費者的需求。

那廠商堅決拋開需求側的反饋,堅決從供給側發力是否可行?依舊艱難。因爲相比5G手機,AI手機是一次成本高昂的冒險。

相較於5G手機,AI手機廠商需要面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成本。在硬件層面,AI手機對芯片的推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運用層面,對運用的交互方式也有新的要求。從成本看,AI手機的成本包括三個部分:計算成本,推理成本,大模型工具調用成本。相比傳統的智能手機而言,每一項都是新的增量成本。

這也意味着,在需求端不明顯的情況下,一旦要在供給側形成對消費者的“包圍”,成本將非常昂貴。除非大幅提高手機的銷售價格,可消費者願意爲尚未準備好的AI手機買單嗎?

02 營銷也要適度

AI手機的發展,從根本上而言,依賴於AI產業的發展。但目前來看,AI行業已經進入一個“起飛蕭條期”的階段。

從投融資看,AI 賽道從去年 3 月左右開始火起來,下場的創業者很多都拿到了融資,但 9 月之後形勢開始急轉直下。到了今年,市場還在進一步變冷,從 1 月到 5 月,拿到主流機構投資的 AI 公司不會超過 30 家,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追加輪次的公司。

從大模型公司看,OpenAI的ChatGPT5一直難產至今,業內紛紛猜測,以堆砌算力暴力訓練的方式還能否創造奇蹟,在語料枯竭的情況下,ChatGPT5還能如期出來是個未知數。

所以,儘管目前各大手機廠商都在通過開發AI手機的使用場景,並將AI功能部署到最新的旗艦產品中,來積極吸引消費者,同時投入重金營銷,試圖說服消費者爲AI手機買單。但消費者對AI手機的評價並不如廠商預期中的好。

“現在啥東西都配個AI 名號蹭熱度,就跟幾年電腦裝機圈的‘吃雞主機’‘吃雞顯卡‘吃雞處理器’一樣,目前感覺 AI更像是營銷而不是科技。”有消費者就在社交媒體表示。

盤點市場已有的AI手機,主要功能有Ai通話、Ai語音助手、Ai畫圖、Ai消除功能,但從實用性而言,其實一般,特別是Ai畫圖裡的圖片生成,基本離譜。在大多數的用戶看來“手機上的很多AI功能很多在沒有被賦予AI之前就有了,只不過手機廠商藉着AI風潮,對這些功能進行了升級拓展,部分AI功能實用性很低。”

“我自己用的就是OPPO手機,OPPO更新的系統AI這塊確實有些東西,還挺好玩的,譬如AI摳圖消圖、智能識圖。但是也僅限於好玩,實用價值有限。小布AI,最多是個百度AI搜索的水平,離文言一心都差着十萬八千里。”有購買OPPO AI手機的消費者就表示,支持手機廠商發展AI軟件,但是不支持手機廠商拿AI這個概念去炒作產品。

“軟件無所謂,但是AI硬件不好用,就是花了大錢,但沒有買到實際體驗”。這是部分消費者對現在營銷的AI手機的想法,這背後其實是花大價錢購置AI手機的謹慎。這對手機廠商的啓示是,和當初的智能駕駛一樣,不可過度誇張AI手機的AI效果,避免讓用戶產生過高的期待,一旦預期落空,受傷的只怕還是手機品牌自身。

有業內人士就認爲,對手機廠商而言,現下最好的選擇還是在現有AI技術的基礎上,去真正洞察消費者需求,讓技術去真正匹配需求,形成差異化賣點。至於大的變革,需要的是靜待AI產業的發展。

比如就有消費者這樣表達了他對當下AI手機的期許:“朋友發給我一張照片,說這裡很好玩。AI可以幫我查詢。是什麼地方?附近的房價怎麼樣?是否建議我這種喜好的人去這裡,具體有什麼娛樂節目,然後人流在什麼時候比較密集?怎麼樣可以錯峰出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