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臺灣周登場! 楊士毅「島嶼交換故事」揭序幕
第二屆「臺灣周」(Taiwan Festival)8日晚間在澳門國父紀念館正式開幕,由紀錄片導演楊士毅的《擁抱.島嶼交換故事》展覽揭幕。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主任盧長水錶示,今年適逢孫中山誕辰150週年,臺灣周活動不只呈現臺灣故事,更邀請澳門朋友一起交換故事,是此次「臺灣周」活動最大的交流特色。
文化部駐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盧健英表示,第二屆「臺灣周」(Taiwan Festival)以五位平均年齡35歲的臺灣青年創新達人的故事,展現刻正在臺灣進行中的青年觀點,青年價值,及所展現出的多元生活風格。最大的目的便是希望點燃大家對生活環境的熱情,在創意的年代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這個時代不需要大人物,微小與微笑也是改變社會的力量。」。
藝術家楊士毅從臺灣與澳門皆是島嶼的背景出發,創作了四件大型剪紙鐵雕,以表現對海洋母親的關懷,楊士毅說,剪紙不是目的,背後愛的故事纔是力量。曾參加剪紙工作坊的澳門市民亦上臺與大家分享每一幅剪紙背後的故事,展覽將在文第士街的國父紀念館展出至本月20日止。
除了用剪紙說故事的金獎導演楊士毅之外,臺灣噶瑪蘭族裔音樂創作人吳欣澤,用西塔琴走進世界,學習世界音樂與歌謠的融合再造。放棄紐約華爾街上的白領工作,參與城市與古蹟光改造運動的徐芳筠,改造臺南正興街成爲最具話題性一條街的高耀威,推動臺灣冷門景點復甦計劃的「歐北來」旅遊達人蔡升達,這五位藝術家以及社會創新倡議者,他們共同的特色就是「想的和別人不一樣」,以及不怕失敗的精神,這也因此形成了臺灣多元價值的文化景觀,也就是華人社會常形容臺灣的「人情味」。
臺灣周第二週的活動《青春議事—臺灣小影展》,分別以「愛與勇氣」及「青春紀事」兩大主題單元,安排5部長片、6部短片免費放映。短片作品包括《爸爸的手指頭》、《在路的遠方看見光》、及描述臺南奇美博物館藏品故事的《博物館藏品選粹》,俱是鮮少公開播放的作品。長片作品包括:《暑假作業》、《翻滾吧!阿信》、《九降風》、《野球孩子》、《飛行少年》等多部入圍國際影展或得獎作品。
9日活動包括下午3點由徐芳筠主講《減燈看見光—城市古蹟光美學推動者》,和您分享她與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點亮全臺首座「光之廟宇」臺南風神廟的歷程,「感光臺南」計劃如何將光美學揉合了在地人文之美,開啓光影與城市美學的對話。晚上7點半則有西塔琴吳欣澤的《從太平洋到印度洋-西塔琴音吟遊之旅》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