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療法非人人適用 皮膚易過敏應避免

健康醫療網/鄭人豪報導

許多民衆常會尋求中醫的拔罐療法,幫助止痛消腫,紓解症狀,但萬一處理不慎,恐會導致皮膚出現水泡,形成水泡龍!署立新營醫院中醫科主任何裕鈞指出,拔罐看似簡單,但其實暗藏許多危機,除了醫師本身技術,民衆若皮膚易過敏、起泡發紅等,建議就儘量避免。

▼拔罐療法非人人適用 皮膚易過敏應避免(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風寒溼邪導致的腰臀肩背痛,或是風寒性咳喘瘡瘍初期、扭傷急性期後的血腫,甚至中暑,都可透過拔罐來紓解症狀;主要是用特殊的杯罐,透過熱力排除罐內空氣利用形成的負壓用力吸附在皮膚或穴位上,使皮膚出現充血或瘀血的治療方式

拔罐療法常被中醫用來治療止痛消腫、行氣活血或排毒等功用,目前多以火罐法及抽氣法爲主,可單罐或多罐並行,通常留置5至15分鐘,就可幫助患者有效紓緩症狀;何裕鈞說,重要的是必須依照患者的體質看是否適合進行拔罐療法,且進行拔罐前,一定要進行皮膚消毒,並選擇較豐厚寬廣的肌肉部位,才能避免造成治療後的傷害。

拔罐療法須依照患者體質、症狀等,選擇適合的火罐,且醫師必須動作穩、準、快,拔出濃或血時,就應再消毒,避免二次感染;何裕鈞呼籲,患者如有出血性疾病、惡性腫瘤中晚期、孕婦、心腎或呼吸功能衰竭者,就應避免拔罐療法,才能減少治療後引起的不適和風險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