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鎮的紅地毯 從中華民國走回中國
圖爲4月1日,馬英九攜家人到湖南馬家祖墓祭祖,表達慎終追遠之意。(新華社)
總統的脊樑:二○二四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的兩岸視角(天下文化)
三月廿七日,馬英九偕大九學堂一行抵達上海浦東機場,未見禮賓的紅地毯。其實,這條「紅地毯」是在五天後鋪在湘潭縣的白石鎮。
四月一日,馬英九赴白石鎮祭祖。迎賓者將通往墳塋的水泥田埂,用紅色木板架起蜿蜒約兩百公尺的棧道加以拓寬,這纔是足可載諸史冊的一條別開生面的「紅毯」。
馬英九此行有兩個身分。一個是在祖塋前抆淚體證父祖「家庭教育沒有失敗」的馬家兒孫,一是在中山陵動議「和平/奮鬥/振興中華」的兩岸共好倡議者。此行他在這兩個身分的表現,都配值走在紅地毯上。
這是一趟「謁祖尋根」之旅。謁四個「祖」,尋四個「根」。
一、白石鎮祭祖:幾度提及「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祖澤與孝思」。馬英九在爺爺墳前的泣淚,多多少少也觸動了天下父母及兒女的心思。無忝爾所生,幾人能夠?
二、中山陵謁陵:這是對中華民國的謁祖尋根。謁陵後,馬英九發表談話,先將講稿的近四十個字的標題逐字念出:「民國一一二年三月廿八日馬英九前總統率馬英九基金會同仁與同學敬謁南京中山陵致詞」。
就此,將南京中山陵的中華民國,與民國一一二年今天在臺灣的中華民國連結。此後,在他的談話中,「中華民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總統/憲法一中/一國兩區/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兩岸隔海分治」等符號及概念就陸續開閘而出。中華民國,根自大陸;中華民國,花果在臺灣。這應是馬英九想表達的意識。
三、連結兩岸共同的祖與根:此次行程的兩條主線,是以中山陵及南京總統府串起來的「中華民國行程」,與各地抗戰史蹟串起來的「抗戰史行程」。因而,此行不但是中華民國在大陸的歷史尋根,其實也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同歷史溯源。因爲,中共也是出生自中華民國。
中共迄今仍自稱是「孫中山最忠實的繼承者」;中共也必定承認,艱苦抗戰的勝利是由全民以中華民國共同贏得。馬英九想說的是,中華民國在孫中山及抗戰時皆是中華民國,則今天中華民國一一二年的中華民國,當然仍是中華民國。這是兩岸必須誠實面對的從未斷裂的共同歷史與事實。中華民國(包含辛亥革命與抗戰等)其實是兩岸共同的根源。
四、中華民族的謁祖尋根:兩岸撕裂,「中國/中國人/中華民族」皆成尖銳及衝突的語詞,馬英九此行則將「炎黃子孫/中國/我們中國人/兩岸中國人」說得理所當然。
許多人注意到馬英九面邀大陸高校生來臺灣參與祭孔,他是在表示,臺灣其實有較大陸更「中國」的中國元素。
馬英九更轉化孫中山的遺囑「和平/奮鬥/救中國」爲「和平/奮鬥/振興中華」,有了時代性,也使我想到習近平的「三大倡議」。
馬英九說的「和平」可說是「兩岸和平倡議」,可比對習近平的「全球安全倡議」。馬的「奮鬥」是「兩岸發展倡議」,可比對習的「全球發展倡議」。馬的「振興中華」甚至可視爲與習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應,是「兩岸文明倡議」,可比對習的「全球文明倡議」。
如果將馬的「和平/奮鬥/振興中華」與習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對應,兩岸會有更高遠的各自與共同的空間。
大陸有人批評馬「只說和平,不談統一」,但「振興中華」卻是一個可以高於並大於「統一」的概念。
振興中華,可以和平統一,但也可以雖未統一,但和平發展。
綜上所述,馬英九這趟謁祖尋根之旅,主要想呈現的也許是如前文所說:中華民國,根自大陸;中華民國,花果在臺灣。臺灣不要自己斬了根,大陸不可滅殺了花果。
馬英九此行能將「中華民國」展開到這樣的程度,令許多人感到驚奇;相對而言,接待方中共能讓馬英九將中華民國揮灑到這種程度,尤其令更多人驚異。
聯合新聞網專欄《重磅快評》指出:這意味着北京已經領略,臺灣人民必須藉由「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走回「中國」。若不由此徑,臺灣人民反將走向臺獨。
亦即,中共應已警覺,兩岸當前重中之重,是在必須維持中華民國。
馬英九當然更看清了這樣的情勢。馬此行的操作即可視爲嘗試將中共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路徑」轉向「中華民國路徑」的引導。
這如同我主張了逾卅年的「杯子理論」:中華民國是杯,臺灣是水;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臺獨與中共都不要打破這隻杯子。
馬英九此行已將藍綠紅三方都帶進了深水區。藍若不能借此情勢建立以「一中各表」爲主軸的兩岸論述來說服選民,恐怕再難有翻身的可能。綠若仍以否定「中國/中國人/中華民族/四九年以前的中華民國」的臺獨意識爲政治基調,而將「和平保臺」實際上操作成「和平保臺獨」,則兩岸勢將一路走到黑。「臺獨與和平水火不容」,民進黨可以討厭王滬寧的這句話,但不能不思考這句話的真實性。
所以,馬英九的「中華民國路徑」,不但是說給中共聽的,更是說給藍綠聽的。
馬英九的操作可能超過了中共的預料,但因此也許已將中共推到進退兩難的處境。如果中共嘗試採行「中華民國路徑」,勢須有一個內外操作的大轉彎,顯非輕易。反之,如果仍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路徑」,則必須設法否定甚至斬斷馬英九此行效應的發酵發展。
中共若對馬英九此行改採否定的看法,即不但是與馬英九這個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兩岸介面人物的破裂,甚且是宣告與「中華民國路徑」的最後破裂,也是與臺灣現存的寄望以「中華民國」與「中國」維持和平共好關係的反臺獨民意的破裂。臺灣必定走向「懼統容獨」之路。
中共如今不只是要回應馬英九,而是必須迴應:臺灣還有沒有中華民國?臺灣還要不要中華民國?
面對馬英九指出的「中華民國路徑」,中共是要抽刀斷水?還是順水推舟?
看過馬英九此行,《大屋頂下》愈加希望藍綠紅三方能共同推進「新型兩岸關係」。舊的兩岸關係是「中共與臺獨皆要消滅中華民國的兩岸關係」,新型兩岸關係則是「中共與臺灣共同維持中華民國的兩岸關係」。
兩岸要從中華民國走回中國,中華民國本是來自中國。(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