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聚焦數字出行助力碳中和:“科技賦能”搭建綠色交通體系

中新網北京6月5日電(記者 潘旭臨)在第50個“6·5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滴滴發展研究院5日聯合發佈《數字出行助力碳中和—踐行綠色交通 引領低碳出行》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旨在推進全民數字化綠色出行方式普及,助力碳中和的實現。

近年來,基於綠色和共享理念,並在數字科技支撐下,中國城市交通運營效率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爲“碳中和”發揮積極作用。

報告將數字出行助力“碳中和”的路徑概括爲“1+3”模式,其中“1”是指以“共享出行”理念引領低碳出行方式,爲用戶提供共享單車、拼車、電動汽車等綠色出行服務,綠色出行方式帶來的減碳效應相對具體、可量化;“3”是指以“反向定製”升級綠色交通體系,以“共建共享”普及綠色基礎設施,以“科技賦能”搭建綠色交通體系。

國家政策引導和數字出行的帶動下,包括步行自行車電踏車(助力自行車)、電動兩輪車在內的慢行交通不斷髮展,共乘出行、電動汽車等綠色出行方式逐漸普及,碳減排效應顯著。

報告稱,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滴滴通過發展共享單車/電單車、拼車、順風業務,推動網約車電動化轉型,在全國範圍內幫助用戶實現二氧化碳減排501.5萬噸。

報告指出,交通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國總碳排放量的約10%,其中道路交通在交通全行業碳排放中的佔比約80%,且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以道路交通爲主的交通行業綠色化轉型勢在必行。

隨着中國數字化出行方式的快速普遍,已爲公衆提供更環保、綠色、便捷的出行方式和出行體驗。報告認爲,數字化在幫助公衆實現可量化的碳減排的同時,還可以基於數據技術優勢,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低碳綠色轉型,如推動政府建設充電樁、助力城市綠色綜合立體交通網搭建等方面也將發揮更大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