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晶賣35億度綠電給半導體後段大咖!媒合光電廠種冰草

寶晶能源經營團隊,右起發言人賴明宗、董事長蔡佳晉、總經理陳來進、協理許秉文。王鬱倫攝影

臺灣半導體大廠綠電需求大增,寶晶能源已與臺灣半導體後段製程大咖簽訂合作備忘錄(MOU),預計採購35億度電,最快9月開始供電,寶晶董事長蔡佳晉指出,CPPA(企業購電合約)已有20多家,9成電力都賣光光,屏東農林大型光電新案場也已有大型半導體客戶詢問預約,蔡佳晉笑說附帶條件是:必須參與地方創生。

寶晶成立於2016年,業務包括直營電廠售電、光儲及儲能輔助服務、創生計劃、能源整合服務等等,上半年毛利率49.46%,直營電廠效益高,有此底氣,蔡佳晉也每年撥一定預算支持地方創生,是綠電業者中對農村永續態度最積極者。不僅替賣綠電,寶晶也做媒合。「我們剛媒合一家大型半導體電客戶,協助他們在太陽能電廠下種植冰草!」蔡佳晉表示。冰草是一種耐旱植物,土地耐受性高,是能作爲沙拉生食原料的經濟作物。

寶晶目前案場總髮電容量約127MW,已拿到售電執照部分24~25MW,剩餘案場預計年底前完成審覈取得執照,屆時將可把所有電力轉賣給民間企業CPPA,由於售價比臺電價格每度高1元,將對營收產生貢獻,蔡佳晉透露目前已有20多個客戶,這家臺灣半導體後段製成大咖也與寶晶簽訂MOU,採購綠電35億度,雙方正在細節洽談中,最快9月就能供電。

蔡佳晉指出,很多寶晶的客戶都重視永續,也想協助農業,故寶晶也扮演媒合角色,目前已經媒合一家售電客戶跟地方合作創生計劃,「希望大家在光電方面跟農村共好,這纔是良心。」蔡佳晉表示,農村裡有三種樣態,農業、農村跟農民,三者都要顧到,少一環長期都不會好。

「我們不覺得那是支出!」蔡佳晉表示,寶晶願意拿每個案場投資計劃的10~15%做地方創生,不擔心花費很高,「ESG有自償性」他說。

撥預算投入地方創生 引售電客戶助農村永續

綠電需求熱,寶晶2025年主要成長空間來自1.掛牌案場數量增加,還有70~80MW建置案場會送件並聯,屆時將達近200MW發電容量。2是售電收入增加,包括調頻輔助儲能業務及26MW光儲標案。

2022年能源署第一次公告太陽光電結合儲能,寶晶標到26MW,佔總標案三分之一,每度價格9.59元,將帶動營收成長,現在林邊枋寮光儲16MW臺電測試能力也已經通過,執照已取得,就等光電執照下來可以售電。

寶晶目前積極投入臺灣最大單一發電量光電案場「屏東農林電廠」,最高發電容量達450MW,除電廠也會投資飯店休閒農場,合計投資金額上看210億元,預計2025年下半啓動,迄今籌備已經1年多。

「我們是以農爲主,光電加值,地方共好!」蔡佳晉表示,以前地主做1億元,寶晶接手可以提升到3億元,透過光電加值一倍以上價值,另外也會蓋休閒農業飯店,不只是產值增加,也促進就業人口達250人。

寶晶能源的林邊枋寮跟屏東案場都因爲土地酸度4.4過高(一般農作土地酸鹼值爲5.5~7),生產糧食有限,適合的作物頂多只有茶葉跟香蕉,先前農林種植茶葉投資25億元,但很可惜地力不足,沒有很成功,且後段製程也很辛苦,年產量一千多噸茶葉,但後段茶乾製程只能消化300~400噸,剩下的加工不了,只好減價賣掉或倒掉,但若還要投資後段製程得再花8億元,所以寶晶承租這塊土地。

「我必須嚴肅講,臺灣的農業太陽能光電要起來,大面積的地方創生是很重要的,因爲地方缺就業機會,農民流失很嚴重,不是缺土地,而是在貧瘠。」蔡佳晉表示,很多地方農業產值是不錯的,但有些地方土地經濟價值只有30幾萬一公頃,相對雲林有100多萬元,價值差3倍,「要農人在貧瘠土地硬做,最後只是雙輸!」蔡佳晉解釋最後農民還是放棄,土地荒蕪。

蔡佳晉指出,在地人不在意是種電還是種茶,在意的是是否創造機會,有沒有回饋計劃,幫地方創生,故寶晶協助規劃成休閒農場飯店,找國際業者來經營,打造低碳零能源消耗的綠能飯店,他也跟地方政府談,可以建造青年宅及開放式充電停車場,平地造林也是可能方向,多元創造地方價值。

漁電共生成本高 呼籲貧瘠農地以產值而非產量爲目標

政府現在推漁電共生,做法很多,面臨的土地樣態也很多,挑戰不小,蔡佳晉表示,其實複合利用成本很高,容易相互干擾,他建議土地利用應切兩半,光電賺錢投入貧瘠土地改良,或發展高經濟價值農作及溫室經營,這些智慧農業不以規模量產爲主,以永續農村角度看光電,而不再以農業角度看光電。

政府推行光電「一地兩用」成本過高,他指去慕尼黑看展發現歐洲營農型案場比例很低,不到1%,連歐洲都還在實驗性質,他因此建議臺灣在農電結合上可以變通,妥善運用國發會推動的68個地方創生城市的貧瘠土地。

「解決農村問題就解決農業問題!」蔡佳晉表示,農村先必須富起來,貧瘠土地的農村人口流失高,偏山或海邊鹽鹼地必須解套找出新方法。

蔡佳晉表示,根據過去營農型農地種電經驗,開發商得做排水並根據地塊形狀規劃,農村最大資本就是土地,要協助這些地方創生,必須站在農村角度協助開發休閒農場或農產品加工廠,農產品沒有知名度,就協助品牌通路,思考如何對地方好,事情才能作得成。

蔡佳晉表示,外界擔心良田種電,但枋寮跟農林案的地很肯定不是良田,不影響糧食安全。

他指出,很多城市都面臨人口流失及低所得問題,開發複合利用計劃,維持部分農作,以光養農,不僅可以碳中和當地農業碳排,延緩氣候變遷,他預估光電拿走糧食系統的農地比例僅3~5%,比對政府預估的臺灣人口下滑幅度,糧食安全問題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