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殘疾人權利 增強社會包容性(國際視點)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巴西、新加坡、德國探索提升殘疾人福利——

保障殘疾人權利 增強社會包容性(國際視點)

本報記者 時元皓 孫廣勇 劉 赫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30日 第 16 版)

當前,全球殘疾人權益保障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聯合國數據顯示,目前殘疾人總數約佔全球總人口的10%。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多次重申,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建設一個更加包容、公平、可持續的世界,充分保障殘疾人權利。近年來,巴西、新加坡、德國等國綜合施策,探索優化無障礙環境建設,提升社會保障和服務水平,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殘疾人就業,幫助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

巴西——

擴大保障計劃 推動融入社會

每年8月21日至8月28日是巴西的全國殘障人士周。今年全國殘障人士週期間,巴西巴拉那州首府庫裡蒂巴市舉辦了“藝術與包容”主題展覽,相關協會、基金會、特殊教育學校等組織殘障人士帶着其製作的工藝品等參展。不久前,巴西首都巴西利亞也舉辦了一場“無障礙藝術”活動。30多名殘疾人藝術家受邀展出藝術作品,殘奧會運動員現場舉行講座,公衆蒙上眼睛體驗“盲人足球”活動等。巴西政府表示,這些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提升公衆對殘疾人權利的認知,促進社會包容發展。

根據巴西地理統計局2023年發佈的數據,巴西約有1860萬殘疾人。爲促進殘疾人更好工作生活、積極融入社會,巴西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保障殘疾人就業權利。

2011年,巴西推出“無限制生活”國家殘疾人權利計劃。2023年11月,巴西政府將該計劃進一步擴大,推出了“無限制新生活”計劃,將在未來幾年投資約65億雷亞爾(1美元約合5.7雷亞爾),用於實施保障殘疾人權利、增進社會包容的95項行動,包括建立巴西國家手語翻譯中心,提供24小時手語翻譯;對6.3萬名特殊教育教師和10.6萬名特殊教育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實施殘疾人領導力培訓計劃等。

今年3月,巴西政府推出“無限制新生活”計劃門戶網站,詳細列出了95項行動的實施階段,網站還配有輔助工具,以幫助更多殘疾人監督項目的具體實施。巴西國家殘疾人權利秘書處機構關係主任安東尼奧·費雷拉表示,數字環境建設是“無限制新生活”計劃的一部分,網站的建設保障了信息共享及95項行動的透明度。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這95項行動已有約1/4完成或部分完成。

巴西還通過立法加強殘疾人工作權利保障。巴西勞動和就業部今年1月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巴西有超過54萬名殘疾人在正規就業崗位工作。巴西法律規定,擁有100至200名員工的公司,必須僱用2%的殘疾人員工。員工人數越多,殘疾人員工的要求比例也越高。1000名員工以上的公司,殘疾人員工佔比必須達到5%,違反法律的公司可能面臨高額罰款。據巴西媒體報道,2023年,巴西殘疾人就業人數相較2008年增加了64%。

新加坡——

完善無障礙設施 方便社交生活

60多歲的朱迪是新加坡殘疾人福利協會的志願者,出行需要依靠輪椅。“我經常乘坐公交車。新加坡的公交車在車門處設置了方便輪椅上下車的連接板,車裡也有殘疾人專門使用的空間,非常方便。”朱迪說,很多市政設計也都有方便殘疾人出行的無障礙斜坡和電梯,幫助更多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

2022年,新加坡公佈了第四個提高殘障服務水平的總藍圖即2030年總藍圖。根據該總藍圖,新加坡政府將在殘疾人獨立生活、終身學習等方面加強部署,在2030年前努力爲殘疾人打造一個包容友好的社會環境。

新加坡交通部和陸路交通管理局選取了10個有較多視障居民的市鎮,計劃在這些市鎮的300多個斑馬線處安裝可發出聲響的交通信號燈。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和建設局要求建築大廈業主在翻新時確保大樓有基本的殘障友好裝置。

爲提高殘疾人學習和工作能力,新加坡政府運營了幾十所特殊教育學校,專門針對聽障、視障、智障、殘障等人士進行培訓教育。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日前試運行了協助服務中心,方便殘疾人在住所附近參加社交與學習活動。

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次長蔡瑞隆表示,新加坡努力幫助殘疾人融入社會、保障其正當權益,未來將採取更全面、可持續的政策措施,讓殘疾人得以發揮自身潛能,增強融入社會能力。

德國——

拓寬就業渠道 加強技能培訓

對健全人來說,失去光明會是怎樣的體驗?在德國法蘭克福市中心有一座名爲“黑暗中的對話”盲人體驗館,在60分鐘的體驗時間裡,參觀者僅依靠一根盲人柺杖,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體驗盲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包括過馬路、乘公交車、購物等。“剛開始我都不會走路。在看不見的環境裡使用聽覺、嗅覺和味覺去感知,每邁出一步都很艱難。”體驗者艾瑞克對記者說,全社會都應尊重殘疾人,爲他們融入社會創造更好條件。

在“黑暗中的對話”盲人體驗館工作近兩年的殘疾人丹尼爾告訴記者,目前殘疾人培訓的投入是普通職業培訓的2至3倍,他們畢業後大多能憑自身技能做到自食其力。“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非常需要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能力。”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德國約有208萬名殘疾人工作在不同崗位上,約佔勞動人口總數的4.53%。爲保障殘疾人的就業和生活,德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按照規定,重度殘疾人每年有權多享受5天假期。殘疾人失業後可獲得政府和企業的相關保險金,政府還會爲殘疾人提供再就業保證金,減少就業障礙。對於殘疾兒童,政府會提供學齡前特殊教育,幫助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德國殘疾人職業培訓制度比較完善,各個培訓學校設置的專業衆多,包括電腦技術、機械製造、印刷、縫紉等。學校通常依據殘疾人的殘障類別和他們的個人喜好,重點培訓不同的專業技能。在殘疾人培訓學校經過3年至5年的學習後,德國聯邦勞工局將爲畢業生介紹工作。德國法律規定,凡是超過20人的用人單位,都有義務爲殘疾人提供至少5%的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