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保障的實踐與啓示——從“光明影院”公益項目談起》智庫報告
(原標題:《中國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保障的實踐與啓示——從“光明影院”公益項目談起》智庫報告)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3日聯合發佈智庫報告《中國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保障的實踐與啓示——從“光明影院”公益項目談起》。全文如下:
中國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保障的實踐與啓示——從“光明影院”公益項目談起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
2024年12月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殘疾人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廣大殘疾人生存權得到穩定保障,發展權得以更好實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不斷滿足殘疾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保障殘疾人文化權利,對於殘疾人體驗生命意義、提升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的平等、正義、融合、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在殘疾人羣體中,視力殘疾人由於其殘疾特點,相應文化產品供給種類少、渠道窄,精神文化生活較爲匱乏,需給予特別保障。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發佈的《世界視力報告》顯示,全世界視力損傷或失明人數高達22億人以上。中國是世界上視力殘疾人最多的國家之一,數據顯示,該羣體人數達1731萬。感知豐富世界、追求美好人生,是視力殘疾人的重要現實需求。
爲保障視力殘疾人平等享有文化權利,中國健全保障體系,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取得顯著成效。其中,中國傳媒大學傾力打造的“光明影院”公益項目,通過製作推廣無障礙影視作品、建設無障礙影院等,推動文化共享、縮小文化落差,爲視力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文化生活貢獻社會力量,成爲中國積極保障殘疾人文化權利的生動案例。
一、“光明影院”:保障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的創新實踐
(一)“光明影院”七年化繭成蝶
——緣起高校師生打造“文化盲道”的助殘初心。“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做這個項目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夠發揮新聞人的力量,爲視力殘疾人羣體盡綿薄之力。”回想起2017年“光明影院”公益項目初創時的情景,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志願者團隊的師生們依舊滿腔熱忱。主創團隊師生經過認真研討,在紀錄片拍攝、電影短片製作等多個方案中反覆考量比較,綜合視力殘疾人羣體接受能力、院校專業能力、社會資源支持程度,最終策劃實施了“爲視力殘疾人講述電影”的“光明影院”公益項目。根據主創團隊介紹,“光明影院”無障礙電影是在電影對白和音響的間隙,插入對於電影畫面內容及其背後情感、意義的聲音描述,製成可複製、可傳播的標準化無障礙電影。“光明影院”項目堅持“用聲音傳遞色彩,用聆聽感知藝術”,從創始之初即確立了每週爲視力殘疾人羣體提供2部無障礙電影、每年104部的目標,並將這一爲視力殘疾人打造“文化盲道”的初心延續至今,助力我國無障礙信息傳播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探索無障礙電影標準化製作模式。“會拉片,懂視聽。”“光明影院”不僅是一個公益行動,更是一項專業行爲。對視聽語言的理解,視聽修辭的轉換,以及配音、剪輯和對整部影片的把握,都對師生專業能力提出極大考驗。
“光明影院”項目創始成員、中國傳媒大學無障礙信息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付海鉦介紹,從摸着石頭過河到形成標準化製作模式,“光明影院”的創作經歷了從稚嫩到蛻變、從成長到成熟的艱辛探索。“團隊採用標準化製作流程,具體環節包括選片-撰稿-審覈-校對-錄製,每一個環節都堅持‘三審三校’、精益求精,保證講述內容真實還原電影畫面,努力做到最好。”項目組成員、中國傳媒大學教師志願者趙希婧說。
選片環節,“光明影院”突破了以往無障礙電影題材的侷限,涉及動畫題材、現實題材、科幻題材、歷史題材等衆多類型,力求滿足不同年齡段視障羣體的需求。爲了幫助視力殘疾人羣體關注時事動態、更好參與社會,團隊在重要時間節點精心製作系列反映國家、社會、時代發展的影片。
“撰稿和錄製環節,要站在視力殘疾人羣體的視角,用他們可感知的語言生動表現出來。舉例來說,紅色是什麼顏色?是溫暖的、太陽一般的顏色。”“光明影院”項目創始成員、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研究生蔡雨如是說。團隊成員對文字、錄製的把握,力求做到真實、精準還原,以實現對電影的可信解讀。如在戰爭類題材影片中,對各軍兵種、武器、作戰區域的描述都通過反覆查詢資料確保一一精準對應,盡最大努力還原影片信息,努力讓視力殘疾人感受到真實的影視戰爭場景。
“光明影院”團隊建立起科學高效運作機制,項目團隊中的每個小組都針對自身的工作內容製作標準化手冊,從撰稿、審看、配音到監聽、合成,涵蓋無障礙電影的製作全流程,並延伸到項目的宣傳推廣,保證不斷更新的志願者團隊,能夠始終如一地保持工作水準和電影品質。
7年來,800多名師生志願者參與其中,共製作了600多部無障礙影視作品,類型風格多樣、配音聲情並茂,凝結着“光明影院”項目團隊對實現視力殘疾人羣體基本權利的熱心投入,以及服務國家殘疾人事業的責任和信念。
——推動無障礙文化服務落地生根。“光明影院”的初心不僅是一年完成百部無障礙電影,更是在全社會範圍內積極倡導保障殘障人士的文化權利。在媒介技術重塑信息獲取方式的當下,“光明影院”幫助視力殘疾人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機會充分參與社會文化生活,共享當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
“不僅僅是影片製作,‘光明影院’項目甚至延伸到了電影放映環節。”項目組成員、中國傳媒大學學生志願者李超鵬介紹,從發佈放映信息、協調影院公益放映再到志願者幫助視障朋友入場、現場互動解答、維護觀影秩序、解說以及散場疏導等,“光明影院”在放映環節經過嚴謹周密的思考、設計和演練,力求給視力殘疾人觀影帶來最安全、最佳的體驗。
經過7年探索,“光明影院”現已形成進盲協、進影院、進盲校、進圖書館和進社區的“五進模式”,努力打通視力殘疾人觀影的“最後一公里”。不僅於此,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還專門設立了固定公益放映單元,讓視力殘疾人共享文化盛事,在吸引更多人關注視力殘疾人羣體,關注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新動向、新經驗、新思考、新成就的同時,也立足國際舞臺,講好中國的公益故事、人權故事、精神文明建設故事,對於推進全球信息無障礙傳播事業,同樣發揮了積極作用。
截至目前,“光明影院”項目成果已落地31個省(區、市)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實現2244所特殊教育學校全覆蓋,浙江嘉興、紹興以及江蘇蘇州等地文明實踐陣地全面推廣,20餘個“光明影院”固定放映廳在北京等地掛牌,5個電影節設立“光明影院”公益放映單元,上線中國廣電“光明影院”公益點播專區,覆蓋超2億戶家庭,800萬視力殘疾人受益……隨着一個個數字的增長,“光明影院”依託聲影世界所構築的“文化盲道”不斷延伸拓寬,輻射面更加廣闊,惠及更多視力殘疾人,使以無障礙文化服務助推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公益信念,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產生積極影響。
(二)“光明影院”有效提升視力殘疾人的幸福感獲得感
法國電影藝術家安德烈·巴贊曾在著作《電影是什麼》中提出,人類擁有用逼真的臨摹物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願望。他說,電影這個概念與完整無缺地再現現實是等同的,他們所想象的就是再現一個聲音、色彩、立體感等一應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光明影院”項目讓視力殘疾人獲取信息的同時,對於表達的“信、達、雅”及其起到的美育效果,有了更高追求。
——彌補了視力殘疾人觀影信息和藝術審美缺失。“光明影院”項目受訪師生表示,在確保所觀電影基本信息準確、真實基礎上,團隊在內涵闡釋和技術保障上也苦下功夫,不斷提升影片質感和傳播效果。從內涵闡釋層面看,“光明影院”側重對影片意義的深刻挖掘,在講清楚故事基礎上,還注重對影片內涵進行整體性詮釋,讓觀衆既理解影片的基本內容,還能對影片有更豐富的想象和思考。
項目啓動後,中國傳媒大學師生與北京市盲人學校等建立起密切聯繫,每個月都會派出專門的放映團隊爲學生放映無障礙電影。北京市盲人學校學生王正等表示,以前“看”電影,遇到背景音樂、風景畫面甚至是人物對話,一些通過眼神等肢體語言表達的情節無法感知,常常出現“看不懂”的情形,更難以感受到電影之美。“光明影院”項目在學校禮堂固定放映後,生活多了一份期待和快樂的同時,“聽得懂”的影片也讓同學們更好學習知識,感受外部世界和生活之美。
北京市盲人學校黨委書記王小垂表示,“光明影院”項目以美的追求和美的表達,爲學生等受衆羣體營造了美的空間、美的想象,激發了受衆對美的想象、嚮往和追求,提高了受衆的審美能力,也有助於受衆陶冶性情、完善人格,具有較好的美育價值。
——拓寬了視力殘疾人蔘與社會的渠道。2021年,“光明影院”走進北京市昌平區。區盲協有關負責人介紹,與聾啞等殘疾人羣體不同,視力殘疾人由於視力限制,以及一系列由視力限制帶來的溝通交流難題,不願意、不經常出門。無障礙電影放映活動使這個羣體增加了走出家門的機會,和志願者、其他視障人士有了更多交流,這對於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具有積極意義。北京市盲人學校部分受訪教師表示,“光明影院”項目讓孩子們有了瞭解、感知、參與社會的機會,一些孩子還有機會參與到北京國際電影節、影視作品錄製、座談交流等工作中,在吸引更多社會力量關注、支持這一羣體的同時,也讓他們對豐富多彩的世界和自己的未來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追求。一些家長甚至希望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能夠支持孩子突破視力殘疾人傳統的按摩、音樂等專業和特殊教育學校的選擇,到普通學校接受融合教育,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可以說,“光明影院”爲視障孩子們打造了一條“夢想盲道”。
——激發了視力殘疾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內生動力。對於幸福的追求,常常源於“看見”。視覺作爲感知世界最重要、最直接的感覺之一,是人們能夠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基礎性感官功能。“光明影院”項目以觀影活動爲載體,爲視障羣體積極搭建社會活動和交往平臺,有效提升其社交能力,精神面貌有明顯改觀。“好的電影會讓我們在某一個時間段去體驗各種人生的感覺,所以電影的力量是無窮的。”北京市盲人學校中學老師茹甜子說。電影以動人的故事傳遞生活的感悟與深刻的思想,電影這扇窗也應該爲每個視力殘疾人敞開。
文化生活如同陽光、空氣,是個體生活和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對視力殘疾人而言,“光明影院”無障礙電影可以增加其人生體驗,幫助其獲取知識,滋養心靈,豐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水平和素養,對於其平等融入社會,具有重要賦能作用。北京市盲人學校部分受訪學生表示,“光明影院”讓他們同步感知國家的發展進步、時代的變革、社會的變遷,這不僅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更拓展了他們想象的空間和思維的邊界,激發他們勇敢探索外部世界、追尋內心夢想、追求幸福美好生活。
(三)“光明影院”保障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的經驗範式
——以高校學生爲重要參與力量,發揮其澎湃活力。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受訪者認爲,“高校青年作爲‘光明影院’志願團隊的主體力量,在創作過程中既有專業支撐,又有澎湃活力,爲中國無障礙電影的製作、傳播探索注入了青春動力。”培養青年學生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是高校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光明影院”項目的創始動力。“光明影院”項目鼓勵青年學生積極投身光影製作和人權發展鮮活實踐,有效增強了他們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意識,既體現了中國傳媒大學的辦學宗旨,也強化了學生對新聞傳播學專業的價值堅守,避免陷入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思維,實現了個體與時代、青春與公益、初心與奮鬥的“雙向奔赴”。
——以高校爲依託,發揮其專業、技術、人才優勢。高校教師團隊爲學生提供整體指導、專業支持和業務把關,成爲項目團隊的堅實後盾。中國傳媒大學的老師將“光明影院”項目定義爲“公益+教學+科研+實驗”,引導青年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教育報國,用專業知識服務國家和社會。“光明影院”團隊學生志願者溫莫寒表示,從項目的整體策劃,到每一部影片的選取、文稿的撰寫、配音、後期製作以及放映、傳播等,都由師生羣策羣力完成,專業精神、社會經驗、青春熱情結合在一起,創作過程順暢、溫馨,也讓學生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成就感。從最初僅5名志願者,到如今數百名志願者共同支撐着這個輻射全國的公益項目,作爲核心指導者的趙淑萍老師深有感觸地說:“充分放手,相信學生。”學校的大力支持、老師的精心指導,是項目行穩致遠的不竭動力。
——推進無障礙信息傳播研究與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光明影院”始終堅持答好“文化扶貧”的新答卷,走進喧囂城市,走進偏遠山區,足跡遍佈全國。2023年11月1日,在由中國國際扶貧中心、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等聯合主辦的2023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上,中國傳媒大學《以文化幫扶促鄉村振興——校企合作“光明影院”無障礙電影製作與傳播公益項目案例》榮獲“第四屆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並被收入南南合作減貧案例庫。2023年12月1日,在第32個“國際殘疾人日”到來之際,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指導,中國傳媒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主辦的“無障礙信息傳播與人權保障”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中國、法國、蒙古國、馬來西亞等十餘個國家的代表共同探討提升社會的殘障包容性、推進信息無障礙傳播賦能殘障人士的路徑方法,分享了無障礙信息傳播領域的中國經驗,獲得國內國際、業界學界的高度評價。
“光明影院”項目還爲中國批准加入國際上唯一一部版權領域人權條約——《關於爲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印刷品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簡稱《馬拉喀什條約》)提供了智力支持與實踐經驗。2021年,“光明影院”項目承擔國家版權管理部門“視聽作品與《馬拉喀什條約》實施”課題研究任務,圍繞中國實施該條約過程中提供視聽作品無障礙格式版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被授權實體的具體操作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爲條約在中國的實施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中國保障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的舉措和成就
文化權利是一項基本人權。中國傳媒大學“光明影院”項目,正是中國保障視力殘疾人平等享有文化權利、滿足其更高需求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從完善政策法律體系到狠抓具體落實,從提升無障礙設施理念標準到提供豐富多元的無障礙產品和服務,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不斷得到更好保障。
越來越多的視力殘疾人通過普通高考步入大學校園,通過閱讀和參與文化活動習得知識文化、提高就業技能、拓寬職業道路、實現人生價值,在共享社會文化成果的同時也爲社會奉獻着自己的光和熱。
(一)中國保障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的政策法律體系不斷健全
國家發展規劃對於各項事業發展具有戰略導向作用。在各類政策規劃的制定中,中國始終統籌考慮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保障。國務院先後發佈8個殘疾人事業五年發展規劃,併發布實施《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等一批專項規劃,細化具體化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工作任務和責任清單。
其中,盲文規範普及工作紮實推進。盲文是視力殘疾人欣賞文化產品的重要途徑,自2009年起先後實施的四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均規定了盲文推廣等相關任務要求和完成指標。設立視力殘疾人閱覽室,擴大視力殘疾人讀物出版規模等項目發展目標伴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得到不斷提升,爲視力殘疾人和健全人同等享受不斷繁榮的文化成果鋪平了道路。
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是視力殘疾人平等充分享受文化權利的有力保障。1990年頒佈並經2008年、2018年兩次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是國家保障殘疾人權益的專門立法,規定了殘疾人文化權利保障的基本原則和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保障的具體措施。該法設立“文化生活”專章,承諾“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參與文化生活的權利”;強調“殘疾人文化、體育、娛樂活動應當面向基層,融於社會公共文化生活,適應各類殘疾人的不同特點和需要,使殘疾人廣泛參與”;要求政府和社會採取措施,“組織和扶持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及其他殘疾人讀物的編寫和出版,根據盲人的實際需要,在公共圖書館設立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圖書室”。
2023年頒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爲視力殘疾人更加充分便捷地享有文化權利提供了進一步支撐。該法設有“無障礙信息交流”專章,規定了一些保障視力殘疾人無障礙享有文化權利的條款,例如:“國家鼓勵公開出版發行的圖書、報刊配備有聲、大字、盲文、電子等無障礙格式版本,方便殘疾人、老年人閱讀”;“國家鼓勵教材編寫、出版單位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實際,編寫、出版盲文版、低視力版教學用書,滿足盲人和其他有視力障礙的學生的學習需求”;“音視頻以及多媒體設備、移動智能終端設備、電信終端設備製造者提供的產品,應當逐步具備語音、大字等無障礙功能”等。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等法律中,也有與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保障相關的條款。
中國還積極推動本國政策法律與國際條約接軌,不斷擴大視力殘疾人文化產品供給範圍,提升產品質量,促進視力殘疾人文化事業領域的國際交流。2021年10月23日,中國正式批准《馬拉喀什條約》。根據該條約規定,中國可以爲包括視力殘疾人在內的閱讀障礙者提供無障礙格式版作品,包括利用其他相關國家作品提供無障礙格式版,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等。中國視力殘疾人可以獲取的作品資源進一步豐富,獲取作品的成本進一步降低。
(二)中國保障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的舉措不斷加強
近年來,爲保障視力殘疾人更便捷地閱讀,以及欣賞電視、電影、戲劇等文化作品,各項行政舉措接連出臺。
盲人數字閱讀推廣工程是中國各級政府推出的服務視力殘疾人享受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典型舉措之一。爲破解傳統盲文書籍出版存在的製作成本高、印製工藝和校對過程繁瑣、耗時長等難題,2017年起,國家有關部門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攜手實施盲人數字閱讀推廣工程。這一工程旨在利用數字出版傳播平臺和盲用閱讀設備,向視力殘疾人提供數字有聲讀物、電子盲文和定製化、持續性知識文化服務。“雖然一個個的盲文點字摸上去澀澀的,但是在我心中它們像是跳動的音符。”談起閱讀帶給自己的喜悅,視障女孩王雅祺的臉上滿是燦爛的笑容。截至2024年10月,該工程已有353家公共圖書館激活智能聽書機設備146575臺,激活率81.24%。智能聽書機登錄用戶62281個,在線交互累計10224萬次3583萬小時,總平均單次使用時長約20分鐘,單臺產品單日使用時長更存在超過14小時的情形。
視力殘疾人藝術活動快速發展。1987年,中國成立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視力殘疾人約佔團員總數的三分之一。藝術團赴上百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交流演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稱號。當前,全國各類殘疾人藝術團體已有226個,一大批優秀的視力殘疾人樂手、視力殘疾人演唱者脫穎而出。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部門自2001年以來每四年聯合舉辦一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在2021年舉辦的第十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中,有約2400名殘疾人蔘加,其中不乏視力殘疾人,演出內容涵蓋聲樂、器樂、舞蹈和戲曲四大類藝術。
視力殘疾人文化周活動走向常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新聞出版署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連續多年在全國開展殘疾人文化周活動。僅2023年文化週期間就開展相關活動13459場次。其中,盲童公益誦讀活動、無障礙觀影活動等備受視力殘疾人喜愛。
視力殘疾人蔘與文化產品創作的渠道不斷拓展。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相關部門多次舉辦殘疾人文學創作研修班,視力殘疾人作家參與其中,不斷提升文學創作能力。殘疾人作品雜誌專刊和視力殘疾人作家撰寫的書籍大量出版,彰顯中國視力殘疾人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三)中國保障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的無障礙環境建設不斷完善
無障礙是殘疾人等特殊羣體全面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基礎和前提。對於視力殘疾人而言,幫助他們在文化生活領域進行聽、嗅、觸、摸等感知的無障礙設施猶如一條條“文化盲道”。
中國政府和社會越來越認識到,一旦“有障”轉變爲“無障”,視力殘疾人就能更加積極地參與文化生活,爲社會創造文化財富。伴隨着認識水平的不斷提升,無障礙設施標準設定理念更加清晰,標準體系建設日益完善。
《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作爲中國無障礙環境建設領域首部專門性法律,明確提出“國家推廣通用設計理念”。這一設計理念和着眼點不再強調爲殘疾人羣體專門建造便利設施,而是在設計的過程中就自然地將殘疾人羣體的需求平等地納入了設計範圍內。該法還着眼個案中的合理便利,要求在通用設計的前提下,針對不同類型的殘疾人進行必要和適當改造和修正,以確保殘疾人在具備平等地位和機會的前提下,享有或行使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
無障礙設施標準是確保無障礙設施“管用”“好用”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中國已出臺多個保障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的無障礙設施國家標準。2012年,中國首個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的國家標準《公共圖書館服務規範》正式實施,明確公共圖書館服務對象包括所有公衆,應努力滿足殘疾人等羣體的特殊需求,規定視障閱覽室宜設置在圖書館本體建築與社會公共通道之間的平行層。2019年,中國圖書館標準化領域專門服務於殘疾人羣體的國家標準《圖書館視障人士服務規範》正式實施,對服務對象、服務資源、服務內容與形式、服務要求、服務監督與評價等予以規範。目前,中國圖書館視障服務標準規範體系框架初步形成。在國家標準指導下,各地圖書館視障文化服務致力於提量擴面、提質增效,常態化服務有效開展,專業化水平大幅提升。
隨着數字時代的到來,互聯網信息無障礙標準逐步建立。2020年3月1日,中國互聯網信息無障礙領域首個國家標準《信息技術 互聯網內容無障礙可訪問性技術要求與測試方法》正式實施,提出提供語音驗證碼、增加語義描述準確的網頁標題等58項具體指標,標誌着互聯網“盲道”鋪設取得實質進展。中國開展政務網站和APP無障礙及適老化改造專項行動,2021年以來共對2726家網站和APP進行改造,爲視力殘疾人獲取信息、進行交流、獲得公共服務、實現網上辦事創造了更好條件。
中國政府還鼓勵發展具有引領性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並致力於加強標準之間的銜接和貫通,逐步構建起科學規範、系統配套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體系。
(四)中國保障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的無障礙產品和服務不斷豐富
隨着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針對視力殘疾人的無障礙產品日益豐富,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供給能力不斷增強,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基於觸覺的文化產品種類繁多。觸覺是視力殘疾人精確感知社會的重要渠道,盲文書籍是視力殘疾人最常用的文化產品之一。2021年以來,中國每年出版新版盲文書500餘種(含明盲對照本100餘種),重印盲文書400餘種,最多時達到每年1200個品種,3000萬印張。豐富的盲文書籍資源爲視力殘疾人同享“書香”提供堅實支撐。此外,爲了讓盲文書籍惠及更多有需要的視力殘疾人,中國大力發展盲文圖書館。目前,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共有視力殘疾人閱覽室座席約3.52萬個、盲文圖書1.466億冊。隨着科學技術發展,視力殘疾人通過觸覺通道獲取信息的方式更爲多元,盲文顯示器、盲用電腦等產品陸續進入視力殘疾人生活,成爲獲取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方式。
基於聽覺的文化產品極大豐富。有聲讀物是視力殘疾人最主要、最便捷的閱讀載體。當前,由中國盲文出版社製作的盲用有聲讀物已涵蓋大、中、小學教材,涉及文學、醫學、評書、音樂等多個領域。此外,一些專注於音頻內容製作與傳播的互聯網平臺快速發展,大量用於讀屏、聽書的信息化輔助產品相繼面世,讓視力殘疾人擁有更多選擇。
新型文化產品方興未艾。近年來,口述影像得到越來越多關注,國家出版基金支持盲文出版社的可供視障人士和聽障人士觀看且擁有版權的無障礙影視作品已經有870部;中國盲文圖書館新館開館至今13年,每週在館內放映1部影片,均由館員現場講述,累計開展觀影活動700餘場,服務3萬人次,完成腳本創作已達300餘部,總字數約240萬字;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機構、殘聯部門、社會組織經常組織視障人士觀影活動。除“光明影院”項目外,中國一些互聯網視頻平臺專門開設無障礙專區,通過讀屏形式進入網站的用戶將被直接導航進入該專區“閱讀”完整影像,受到視力殘疾人廣泛歡迎。此外,在科技助力下,一些博物館、展覽館向視力殘疾人張開懷抱,在無障礙NFC展館信息激活、導覽音頻、可觸摸展品、在線雲展廳等多樣態產品支持下,視力殘疾人獲得前所未有的無障礙遊覽體驗。
三、中國保障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的經驗和啓示
中國保障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的實踐,充分反映了中國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積極履行國際人權條約義務,踐行“平等、參與、共享”的殘疾人事業發展理念,不斷提升視力殘疾人權利保障水平的積極作爲,也爲其他國家提供了經驗和啓示。
(一)堅持發揮國家主導作用
尊重和保障殘疾人的人格尊嚴和各項權利,使他們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機會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彰顯着一個國家的責任和擔當。
中國作爲《殘疾人權利公約》締約國,認真履行《公約》義務,無論是在制定與殘疾人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還是在促進和保障殘疾人權利實現方面,都秉持《公約》精神,採取了務實而有力的舉措,通過爲殘疾人提供通用設計的產品、環境、方案和服務,提供合理便利及特別輔助用具和支助服務,積極迴應殘疾人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和需求,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注重加強以殘疾人爲主體的法律法規建設,業已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爲主幹,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等爲重要支撐的殘疾人權益保障法律法規體系。
中國積極將殘疾人事務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多部門聯合制定《“十四五”提升殘疾人文化服務能力實施方案》,扶持有條件的省、市、縣三級公共圖書館建立盲人閱覽室(區),增加盲文圖書和視聽文獻資源,配備盲文圖書及有關閱讀設備,爲盲人提供盲文讀物、有聲讀物、大字讀物、無障礙版本的電影、電視劇等產品,切實做好盲人閱讀服務。扶持全國50個地市級公共圖書館、200個縣級公共圖書館的盲人閱覽室建設。持續實施盲人讀物出版工程、盲人數字閱讀推廣工程,重點支持出版50種殘疾人題材或殘疾人作者的圖書、音像製品;扶持優秀殘疾人作家的作品翻譯對外出版;鼓勵殘疾人題材優秀影片、紀錄片、公益廣告、網絡視聽節目製作播出;鼓勵電影院線、有線電視提供無障礙影視服務。推動線上無障礙影視作品製作播放。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光明影院”項目予以資助,發揮了相應引導作用。
(二)堅持引導民間力量參與
殘疾人事業是一個浩繁的系統工程,國家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爲殘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務。
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保障離不開民間力量的廣泛參與。民間力量不僅能彌補政府力量所覆蓋不到的空白,同時也可增進全社會對殘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消除對殘疾人的偏見和歧視,推動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保障殘疾人平等享有各項權利和自由。經過不懈努力,中國保障視力殘疾人人權的社會基礎更加堅實,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參與更加廣泛,各類社會組織、經營主體和志願者積極投身視力殘疾人事業,有力促進了視力殘疾人文化權利保障的專業化、常態化和可持續性。平安公益基金會連續三年每年給予100萬元,支持“光明影院”項目,正是中國民間力量參與殘疾人事業的典型案例。
(三)堅持立足本國國情實際
中國殘疾人事業紮根於本國曆史文化傳統和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同時注重學習借鑑國際先進經驗,成功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殘疾人權益保障道路。在保障殘疾人康復、就業、教育等權利的同時,中國致力於協調增進殘疾人其他各項權利,使殘疾人權利保障真正成爲公正、包容、惠及每一個體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鑑於視力殘疾人羣體的特殊性,整個社會更加重視將其法定文化權利轉化爲實有文化權利。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設有省級殘疾人專題廣播節目24個,地市級殘疾人專題廣播節目184個,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共有1541個盲文及盲文有聲讀物閱覽室開展視力殘疾人文化服務,全國各類殘疾人藝術團體通過組織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開展文化進殘疾人家庭“五個一”活動,讓視力殘疾人共享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四)堅持技術驅動賦能
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更改變了殘疾人的命運。隨着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的不斷突破,科技進步正在給殘疾人生活帶來新的希望。《“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對科技助殘提出明確要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健康、養老、助殘等民生科技研發應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佈的《中國殘疾人發展與社會進步年度縱覽(2023)》顯示,中國已經催生了一大批現代科技助殘企業,充分發揮高科技助殘優勢,不斷提升廣大殘疾人的福祉,爲殘疾人提供更多自主、便利和平等的社會參與機會。
以提升視力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爲例,觸覺反饋無障礙技術將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的震動時長、頻率和強度進行組合,向視障用戶傳遞差異化信息。騰訊視頻開通“無障礙劇場”專區,自動識別通過“語音讀屏”進入的用戶,將劇場入口置於其頁面顯著位置。此外,一批專爲視障人羣設計的遊戲產品,通過AI技術綜合處理玩家信息並進行實時反饋,不僅能滿足玩家的操作需求,更提供了社羣交流的平臺。科技之光,不僅成爲視力殘疾人的“眼”,更照亮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有機會和健全人一樣參與社會生活,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
(五)堅持強化主體意識
在發展殘疾人事業中,中國始終強調尊重殘疾人意願,注重殘疾人的參與,激發殘疾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培樹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推動殘疾人由被動的受助者真正轉變成爲權利主體,成爲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和享有者。中國首位視障播音專業碩士畢業生董麗娜,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用聲音爲更多視力殘疾人描繪世界的美好;視力殘疾人作家陳光炅的作品關注殘疾人的生活、工作、情感,書寫視力殘疾人的精彩故事;視力殘疾人企業家曹軍長期致力於助盲軟件開發,幫助視力殘疾人更好地瞭解世界、融入社會……
“我看不見世界,但希望世界看見我”,一名參加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比賽的中國視力殘疾運動員說出了廣大視力殘疾人的心聲。中國努力提升視力殘疾人主體意識,引導全社會平等對待視力殘疾人,正視視力殘疾人的價值和貢獻,注重向視力殘疾人賦能,多種形式促進視力殘疾人學知識、強本領,爲視力殘疾人平等接受教育、實現就業、參與文化活動和全面融入社會創造條件,讓視力殘疾人迸發出更加豐富多樣的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