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響證券私募主體監管“第一槍”,首批20家頭部機構被納入試點名單

證券私募主體監管來了!

近期,部分頭部私募陸續接到通知,北京轄區證券類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主體監管工作試點正式啓動。

根據中國證券報報道,爲建立監管與市場的有效溝通機制,提升監管部門對行業風險的識別能力,打通監管部門引導、服務行業機構的路徑,北京證監局借鑑持牌機構主體監管工作有益經驗,啓動北京轄區證券類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主體監管工作試點。首批試點名單包含股票多頭、量化、債券類等20家證券私募基金管理人,淡水泉、仁橋、漢和、磐澤、九坤、乾象、卓識、聚寬、天算、信弘天禾、樂瑞、明毅等機構在列。

界面新聞記者查詢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發現,上述已知的部分首批被納入試點中的私募管理規模均在50億元以上。同時,截至6月27日,註冊地爲北京市且管理規模爲100億元以上的證券私募管理人一共有19家。

具體來看,此次主體監管工作主要包含建立信息報送制度和強化監管激勵兩個方面。

按照相關方案要求,試點內私募基金管理人應定期向北京證監局指定郵箱報送《管理人檔案表》《基金產品情況表》;公司及主要股東、關聯方發生負面輿情、重大訴訟或涉衆投訴、重大控制權變動等情形,應及時向北京證監局指定郵箱提交書面報告或《重大事項報告書》。

同時,根據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情況,北京證監局將視情況向基金業協會通報主體監管對象相關的正面、負面信息,如建議加快辦理管理人登記或產品備案、納入分類整治列異名單、暫停產品備案等,通過雙向激勵起到積極引導規範展業的作用。

主體監管工作試點按照以下四點原則開展:一是監管資源與主體監管對象數量相匹配原則,選取少數機構實施主體監管,提高監管效能;二是正向引導與監管警示相結合原則,對試點機構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要求整改規範爲主,必要時依法採取監管措施,提升私募機構監管配合度,培養私募機構合規意識;三是保密原則,主體監管所獲取的業務信息可能涉及商業秘密,相關信息僅供監管工作使用,原則上不與其他單位、個人共享相關信息;四是動態調整原則,主體監管名單內機構可視情況進行調入調出,實現名單動態更新和各類別機構臺賬的有效銜接。

北京一家被納入試點名單中的頭部私募相關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私募行業的監管趨嚴是大勢所趨,公司也會積極配合相關工作,目前已經增設了專門的崗位人員來負責相關工作。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在北京打響證券私募主體監管“第一槍”以後,預計後續上海、深圳等私募主要聚集的城市也會陸續跟進,而且相關地區的頭部私募大概率也會率先被納入試點名單。另外,試點成功之後往往還會走向推廣,未來應該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私募被納入到主體監管的體系中去。整個私募主體監管體系的建立將有利於加強對相關私募的監管,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將有利於引導整個行業合規意識的進一步提升。

上述業內人士同時指出,頭部私募雖然數量相對較少,但是從管理規模上看佔比卻非常高,從頭部私募開始試點,實際上也意味着管理着行業絕大部分資產的私募管理人能夠首先被納入到監管中去,這也是非常合理的選擇。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末,在協會登記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8300餘家,管理私募證券基金9.2萬隻,規模近5萬億元,已成爲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其中,管理規模前400傢俬募證券機構佔行業管理規模比例近80%,管理規模後2000傢俬募證券機構佔行業管理規模比例僅約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