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狂燒錢挺陸龍頭廠 臺灣晶圓二哥危險?
聯電,這家過去兩年好不容易營運「轉骨」、市值攀上近20年來最佳的臺灣晶圓代工廠,真的會受此衝擊嗎?(示意圖/shutterstock)
爲什麼一則中國官方基金的投資新聞,被認爲將衝擊臺灣晶圓代工二哥?
當中國傾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身在臺灣的我們又該如何去思索這一局?
當彼岸的產業大帆揚起,可能被衝撞的,又豈止此岸的一家公司。
中國晶圓代工龍頭、纔剛送走三位臺籍董事的中芯國際,11月24日宣佈最快明年完成擴產的深圳廠,將迎來國家級基金:大基金二期(全稱爲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筆約新臺幣150億元的資金入股;隔日,印着「陸挺中芯擴廠!強尬聯電」斗大頭版標題的報紙,鋪滿臺灣各大便利商店的報架。
這個標題的解讀着力於:隨着中芯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其追求先進製程的路,就此被斬斷,未來該公司能夠發展的技術,只剩28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當中國以國家之力金援「中芯」,首當其衝的,自然是3年前已撤守先進製程、專注成熟製程的聯電了。
聯電,這家過去兩年好不容易營運「轉骨」、市值攀上近20年來最佳的臺灣晶圓代工廠,真的會受此衝擊嗎?很可惜,從統計數字推論,確實頗有可能。
中國強攻成熟製程
全球「衝」最快的前段班
以賽亞調研統計,未來3年,全球28奈米成熟製程的擴產競賽上,中國的晶圓代工廠是「衝」最快的一羣業者,其中,又以中芯爲最。預估到了2024年,中芯的成熟製程產能將較今年增加2.4倍,而排名第2,則是隸屬華虹集團的「上海華力」,預估產能將成長至多120%。
儘管同一期間,聯電未來3年成熟製程產能,也將較目前增加70%,只是,在此消彼漲態勢下,目前在全球晶圓代工業排行第4的聯電,與緊追其後、排行第5的中芯,雙方差距有望從目前的2%,逐步往「一字頭」縮小,「頗有坐五、望四,搶三的姿態。」有臺灣媒體如此解讀。
這代表什麼?「不進則退,當一家公司的市佔率往下掉,它未來的成長動能、市值都可能會跟着下降。」一名外資分析師直言。
不過,也有反對聲音認爲,臺灣半導體廠的技術、服務,普遍優於中國半導體廠,因此,即使將來中芯、華力都有新產能開出,也未必代表這兩家業者,就能從聯電、格羅方德等業者手上搶奪訂單。
聯電也指出,該公司目前訂單,其中有7成比率,是客戶保證下單3至6年的「長約」,至於餘下3成短約,「就看未來市場怎麼競爭。」
然而,目前半導體產業的詭譎就在於,除了供需、技術、價格,這些傳統競爭要素之外,「政治」,也同樣在形塑該產業的發展。
用政策拚自制率
聯電的「陸客」紅利將不再
這一切,得從中美貿易戰說起。
3年前,美國對中國樹立關稅屏障後,緊接着,就輪流把對岸IC設計的龍頭海思、晶圓代工的龍頭中芯,先後納入貿易黑名單,導致這兩家公司不但無法再向技術具「美國成分」的晶圓代工廠、如臺積電投片,更不能採購先進製程的設備,如艾司摩爾的EUV(極紫外光)顯影設備,自此,這場貿易戰也升級爲科技戰。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3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