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評 | 分心駕駛=開盲車,警惕“瞬間失控”毀一生
近日,關於"一醫生因車禍去世肇事者開車看手機"的話題衝上熱搜,引發網友關注。11月28日,浙江海寧市人民醫院發佈訃告稱,該醫院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劉磊同志因傷醫治無效,於當日9時31分逝世,享年45歲。次日,海寧市人民醫院一工作人員表示,劉磊醫生因車禍離世。事發當晚,劉磊過人行橫道時,一車主駕車看手機,肇事車主已被警方控制。
劉磊醫生不幸命喪車輪下,不僅讓他的家人和同事悲痛不已,也令當地羣衆和無數網友感到十分惋惜。而之所以釀成這場悲劇,是因爲肇事車主開車時看手機,這實在讓人無比憤怒,大家紛紛表達對分心駕駛行爲的強烈譴責和聲討,並期待相關部門早日查明真相,嚴肅處理肇事者,以告慰劉磊醫生的在天之靈。
當下,開車玩手機是不少駕駛員的行車陋習。據公安交管部門介紹,當車速爲60公里/小時的情況下,開車時看一眼手機最少需要3秒,車輛則開出約50米的距離,這50米幾乎等同於盲開。實驗表明,開車時打電話發生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駕駛狀態下的2.8倍,開車時看手機、發短信發生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駕駛狀態下的23倍。這個實驗結果,難道還不足以換回一些人幡然醒悟,從此收手嗎?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明文規定,駕駛機動車不得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爲。人人知曉分心駕駛的危害性,奈何還是有一些人心存僥倖,管不住自己的眼和手,開車時"小動作"不斷。除了開車時玩手機,還包括操作導航設備、車載影音設備;吃、喝、抽菸;撿拾物品,等等。此類交通陋習嚴重威脅着公共安全,已經造成了不少交通事故和人員傷亡。一起起悲劇,一次次印證了分心駕駛如盲行,"瞬間失控"毀一生的道理,帶來的教訓極其深刻,值得大家認真吸取。
禍患常積於忽微 ,交通安全容不得絲毫大意。根據概率學原理,一次分心駕駛,也許不會出事,但在多次重複的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就成必然的事。只是待到悲劇發生時,後悔也遲了。
治理分心駕駛陋習,關鍵在於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各地公安交管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強化路面管控。同時,深化智慧警務建設,充分發揮電子警察系統的作用,提高分心駕駛行爲的發現率和查處率。此外,還需進一步暢通"隨手拍"舉報渠道,鼓勵羣衆共同監督分心駕駛行爲,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代價,以儆效尤。
治理分心駕駛陋習,根本在於從"心"抓起。相關部門要深入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典型案例以案釋法警示教育作用,引導廣大駕駛員遠離交通違法和陋習,做到知畏知止,主動向文明交通新風尚靠攏。
在這方面,一些地方已作出了積極探索,並取得了明顯成效。比如,今年以來,北京公安交管部門積極探索發送"私人定製"安全提示新舉,對一年內曾因駕車撥打接聽手持電話等妨礙駕駛行爲被記錄或處罰的機動車駕駛人或車主,點對點發布提示短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此舉是主動警務、預防警務的生動實踐,於潤物細無聲中引領文明交通新風,生動彰顯了北京交警"主動跨前一步"的責任擔當,爲其他地方治理分心駕駛陋習提供了有益參考。
根據唯物辯證法,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即使再嚴密、再精細的治理,也無法取代交通參與者的自律自覺。因此,我們每個人尤其是廣大駕駛員都要繃緊"安全之弦",時刻把文明挺在前面,處處將規則放在首位,積極爭做文明交通的宣傳者和踐行者,在思想上、行動上切實做到"安全大如天",堅決向分心駕駛陋習說不,不觸碰法律紅線,不能越雷池半步,共同營造安全、文明、有序、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
文/楊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