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不行!孫悟空石頭出世的真相揭秘
《西遊記》作爲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不僅在文學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蘊含了許多與自然科學相關的知識。在小說的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作者吳承恩描述了孫悟空的誕生過程,這段描述看似充滿神話色彩,但其中卻包含了地質學上的一些現象,例如球狀風化。這篇文章將通過地質學的角度,探討孫悟空的誕生過程以及與其相關的岩石類型。
孫悟空的誕生與球狀風化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誕生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過程。花果山的那塊奇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胎。”經過漫長的歲月,這塊石頭裂開,產出一個石卵,最終在見風的過程中化作一個五官俱備、四肢皆全的石猴。
這一段描述雖然充滿了神話的色彩,但在地質學中,實際上可以與球狀風化現象相對應。球狀風化是指岩石的棱角因爲易受風化而逐漸縮減,最終形成近似球形的結構。這一過程正好可以解釋孫悟空誕生時“石卵”形成的原因。
球狀風化的形成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岩石具有厚層或塊狀構造;
2. 岩石發育有幾組交叉節理;
3. 岩石難於溶解;
4. 岩石主要爲等粒結構。
根據這些條件,我們可以初步推測出可能孕育了孫悟空的岩石類型,如玄武岩、花崗岩、閃長巖、輝長岩等。接下來,我們將結合《西遊記》的其他描述,進一步探索孫悟空誕生的岩石類型。
八卦爐與岩石熔點的考察
孫悟空在誕生之後,經歷了許多磨難,其中最爲著名的便是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爐中的考驗。在《西遊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孫悟空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爐,經過四十九天的鍛鍊,最終逃出爐外,並獲得了“火眼金睛”。
八卦爐的高溫環境顯然對孫悟空的身體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並沒有徹底摧毀他。那麼,究竟是什麼岩石能夠在如此高溫的環境中保持基本形態呢?爲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八卦爐的溫度範圍以及不同岩石的熔點。
雖然八卦爐是神話中的產物,但我們可以推測它與現實中的爐子有一定相似之處。文中提到“架火的童子,將火扇起鍛鍊”,這說明八卦爐中火焰的溫度可以通過鼓風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在封閉條件下,燃燒煤炭的爐子最高溫度可以達到1600-1700攝氏度。
結合這一溫度範圍,我們可以逐一排除一些岩石類型。
玄武岩的熔點在1500-1600度左右,如果孫悟空由玄武岩構成,他早已在爐中融化;
花崗岩的長石在1200-1600度左右開始融化,如果孫悟空是花崗岩,他應該處於半熔融狀態;
而砂岩的主要成分石英熔點爲1750度,略高於八卦爐的溫度,這意味着砂岩在爐中不會完全融化。
花崗岩的特性與孫悟空的形態
經過上述分析,砂岩似乎是最有可能孕育孫悟空的岩石類型。然而,《西遊記》中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我們注意:“忽一日,開爐取丹。那大聖雙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這個細節表明,孫悟空並不是完全未受影響,而是局部受到了高溫的影響,導致眼部發生了變化,這與花崗岩的性質非常吻合。
花崗岩由長石、石英和雲母組成,其中長石在1200-1600度左右會開始融化,而石英則保持固態。這樣的溫度條件下,花崗岩可能部分融化,特別是長石部分,而石英部分保持穩定。孫悟空的眼睛被薰成“火眼金睛”,很可能就是由於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長石部分融化,冷卻後形成了硬化的外層,而石英部分則保持了清晰的視覺功能。
因此,孫悟空的誕生岩石很可能是花崗岩。花崗岩中的長石部分在八卦爐中發生了融化,而石英部分由於熔點較高,未受到影響,最終導致了孫悟空部分熔融、部分保持原形的特殊狀態。
結論
通過對《西遊記》中孫悟空誕生過程的詳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作者吳承恩在描寫孫悟空的過程中,巧妙地融入了地質學的知識。孫悟空的誕生過程,可以用球狀風化和岩石熔融的科學原理加以解釋。結合八卦爐的溫度條件和不同岩石的熔點,我們可以推測出,孕育孫悟空的岩石很可能是花崗岩。
《西遊記》與自然科學的巧妙結合,也讓我們對文學作品中的神話傳說有了更爲深刻的理解。
吳承恩在創作《西遊記》時,可能並未刻意追求科學的準確性,但他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和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創造出了一個既神奇又具現實依據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孫悟空的誕生不僅僅是一個神話故事,更是自然與人文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