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的跨文化傳奇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加拿大蒙特利爾上演法語舞臺劇《美猴王》——
孫悟空的跨文化傳奇
楊 寧 楊襄婧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5年01月08日
第 06 版)
近日,中國駐加拿大蒙特利爾總領事館舉辦“中加友好之夜——融合之美創意戲劇演出”活動。由當地華人及各族裔藝術家聯袂獻演的法語舞臺劇《美猴王》精彩亮相,展現了東西方藝術的和諧共生。
視聽盛宴
夜幕降臨,蒙特利爾大芭蕾舞劇院的舞臺被精心設計的佈景和絢麗的燈光裝點,將觀衆帶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
舞臺劇《美猴王》以中國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爲藍本,融合妙趣橫生的法語評書、宛轉悠揚的京劇、扣人心絃的古箏演奏和精彩絕倫的皮影藝術,共同呈現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聽盛宴。
法語評書藝人樑天治將孫悟空機智勇敢的形象和超乎尋常的經歷呈現得淋漓盡致。她的聲音時而高亢激昂,展現孫悟空橫掃妖魔的場面;時而低沉婉轉,傳達孫悟空內心世界的獨白。
京劇演員姜釋迦演繹的美猴王時而現身臺前,揮棒翻騰,狂放不羈;時而隱於幕後,化身剪影,神秘莫測。
古箏演奏家王然將古箏的音色發揮到極致,每一次撥絃都直擊觀衆心靈,爲舞臺劇增添一抹古典韻味。
經過演員們惟妙惟肖的演繹,觀衆彷彿身臨其境,跟着孫悟空上天入地,隨着美猴王歷盡悲喜。最終,《美猴王》在樑天治與觀衆的互動問答中落幕,留下懸念。“這猴子真的被壓在山下了?想要知道結局,敬請期待下一場!”全場掌聲如潮。
箏韻傳情
提及《美猴王》的創作理念,樑天治說:“編排這樣的戲劇並非只是簡單翻譯,而是要‘再創作’,需要學習用適當的語言和形式與當地觀衆交流。”
王然在《美猴王》中負責舞臺配樂和音效設計。她強調:“我的主要任務是與法語評書相配合。其中最關鍵的是,評書者在講故事時有其特定的氣息節奏,我必須跟隨這個節奏。當評書者斷句時,我的古箏音樂也要相應地停頓,以確保我們在節奏上能夠很好地呼應。”
不僅如此,王然的古箏還要根據不同場景的情感色彩來選擇合適的曲目,從而增強劇情感染力。比如,她選用曲目《高山流水》來描繪花果山水簾洞的寧靜,悠揚的旋律與水簾洞的神秘仙境相得益彰;而深沉的曲目《一生所愛》則以哀婉的音色表達出美猴王與師傅爭執後的痛苦掙扎。
在此次音樂創作中,30%的部分是王然選用現成的樂曲,而70%則是她根據自己對劇本的深入理解和現場感覺即興創作的。“這次創作讓我重新思考古箏的可能性,除了既定的演奏方式以外,不同的音效會帶來不同的感覺,我重新認識了這個樂器。”王然說。
交流交融
舞臺劇《美猴王》讓西方的戲劇表現手法與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相映生輝,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一次嘗試。
演出開始之前,劇場旁的大廳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互動活動。參與者在書法體驗中領略漢字的力度,在京劇戲服試穿中感受穿越時空的奇妙,在剪紙藝術中體驗傳統技藝的精細,在知識問答中加深對中國國粹的認知。現場每個人都置身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浩瀚之海,收穫知識與樂趣。
“導演羅伯特·睿德以外國人的身份執導《美猴王》,融入了西方視角。而我則是從東方視角理解劇本,將古箏音樂傳遞給觀衆,這也是一種融合。”王然表示,“這次演出給觀衆提供了沉浸式的視聽體驗,讓觀衆在現場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震撼力。”
儘管中西結合的戲劇表演在海外推廣面臨着諸多困難,如古典名著的推廣力度不足,以及外國觀衆對評書、京劇、古箏等藝術形式認知有限,但《美猴王》的演員們仍然全力以赴。他們致力於通過中西文化融合和經典故事的現代詮釋,讓更多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