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核心資產新路徑!中證A50指數你瞭解多少?

在長期維度下,指數化投資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易方達基金與上交所、中證指數公司聯合打造310指數直通車特別欄目,旨在爲投資者解讀最新市場,分享滬市及指數投資的前沿知識,解決投資者的疑惑,解析中證A50指數投資機會,邀請了易方達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林偉斌、易方達基金指數研究部總經理龐亞平、上海證券交易所創新產品部高級經理徐洋、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市場服務部經理陳怡行共同參與直播交流。

(點擊圖片查看精彩直播回看)

直播金句

林偉斌:

要把握好估值的週期反轉和均值反轉的特性,這樣可以讓你做投資時更加從容,遊刃有餘。

投資於我而言有兩點是不變的,一就是做投資要做好資產配置,二就是聚焦權益資產,尋找具有競爭優勢的核心資產。

戰略層面我們要重視股票,重視中國的股票,戰術上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創造阿爾法收益,如何選取指數更好地表徵行業。

龐亞平:

中證A50指數通過下沉行業顆粒度的創新選股機制,可以更早,更精準地捕捉各個細分行業龍頭的估值崛起期間的高收益。用一句話來類比就是,“捕捉鯉魚躍龍門那一瞬”。

根據對細分行業篩選中證三級龍頭的要求,我們認爲指數具有均衡的力量;基於對高自由流通市值的要求,我們認爲它具有龍頭的力量,盈利相對穩定;由於進行ESG負面剔除,我們認爲指數會具有治理的力量。

全文實錄

重視資產均衡配置

選取優勢核心資產

鄭力海:指數通直播間的觀衆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栗子哥,今天我們也邀請到另外一位老朋友,這是來自易方達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林偉斌老師,還請林老師給直播間的觀衆朋友們先打個招。

林偉斌:直播間的觀衆朋友們我們又見面了,我是易方達指數投資部的總經理林偉斌,也是基金經理。

鄭力海:隨着龍年逐步步入春天,又一個寬基ETF產品隆重登場——中證A50ETF。近年來隨着境內指數化投資發展逐步步入快車道,去年一整年境內的ETF市場資金淨流入創了歷史新高,全年淨流入已超過5000億元,比前一年增長超過70%,勢頭是非常猛的。而且這個勢頭還在保持,比如說像今年以來,主流寬基持續獲得資金的青睞和淨流入,截至2024年3月13日,寬基ETF合計淨流入已經超過3700億元。

其實近期我們也看到市場在年初有一個短暫的回調,在短暫回調後迎來了權益市場的企穩,同時全市場的積極因素也有所增加,投資者偏審慎的預期可能也在逐步修復。

我們先開始今天整個交流的第一個環節,請林老師給大家講講如何去看2024年接下來的整個投資環境?

林偉斌:2024年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現在已經是3月下旬,確實像栗子哥所說,市場有一個深V型的反彈。在年初春節之前經歷了一個快速的下行,然後到了當下有一個整體的反彈。那麼從年初到現在,以滬深300爲代表的寬基已有將近4個百分點的正收益,至少到目前爲止是一個小陽線。

至於2024年的整個投資環境,我們講股票市場投資環境是離不開對實體經濟的研究的。最近兩會剛結束,多看看政府工作報告,讀着讀着你會發現能找到很多投資的感覺。2023年是波瀾壯闊的一年,無論是內部環境還是外部環境,都面臨着很多不利的影響。在這種環境底下,全年中國的GDP增速是5.2%,全年的GDP總量是126萬億人民幣,是非常不容易的。

反映到A股,2023年A股是下行的,投資者可能會疑問,經濟正增長,爲什麼我的投資收益還是下行的?這裡就涉及到對股票的拆解。根據數據恆等式,股票的價格收益等於它的企業盈利,就是估值盈利跟估值的相乘。由於估值盈利EPS也是正增長的,那麼按數據恆等式來看,估值PE就下行。市盈率估值其實還蘊含了無風險利率,又蘊含了投資者偏好情緒,所以從估值來看,其實我們整體的情緒是相對比較悲觀的,在我看來是有點過度悲觀了。

儘管盈利是正增長的,但估值是波動的,像彈簧一樣正弦震盪。從2021年一直到2023年,估值一直在下降,甚至我認爲到2024年的1月份,已經到了彈簧的極點,正迎來迅速反彈的時候,這其實就是情緒的收復。但是情緒並不是沒有來由的,其實它包含了對盈利的預期。有的時候盈利稍微有一點向下拐的勢頭,投資者的情緒就迅速反應,比盈利還悲觀,而當盈利稍稍上揚的時候又會過於亢奮。所以我們要利用好情緒,還有估值的週期性。這一點是2024年做投資,特別是A股投資的時候需要重點關注的。

2024年的我們GDP的增長目標是5%左右,再加上3%左右的名義通脹,名義GDP就達到8%。無論是從美國的、歐洲的發達市場,還是咱們中國信用市場來看,股票資產和權益資產的長期投資,特別是以寬基爲代表的這一類基金或指數,還存在“GDP+”的效應。投資者爲什麼投資股票?就是因爲它的長期收益是可以跑贏GDP、跑贏通脹的。而我們老百姓把工資收入儲蓄起來之後,要麼存銀行,要麼買債券或買點股票,本質上資產配置完之後,整個資產組合的第一要點就要戰勝通脹,而長期能戰勝通脹的就是那些創造GDP、創造國家財富的企業股權價值帶來的增長。

我想說的一點就是,由於我們國家GDP的增長,盈利是長期正增長的。而估值是受短期預期的影響的,有的時候悲觀,有的時候樂觀,所以要把握好估值的週期反轉和均值反轉的特性,這樣可以讓你做投資時更加從容,遊刃有餘。

鄭力海:好的,謝謝林老師,其實從林老師的發言裡面,我覺得可以抓到幾點比較關鍵的要點跟投跟直播間觀衆朋友們分享一下。

首先,我們爲什麼要需要去關注權益市場,因爲我們在做資產配置的時候,都有一個很樸素的願望就是至少是能跑贏通脹。而GDP就把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增速考慮在內了。而經濟發展速度背後是優質公司,優質經濟體會給整個國家的GDP創造這樣財富的增速。因此,權益資產構成了我們去對抗通脹,或者是長期實現財富增值保值的一個重要手段。

其實就整個A股市場的估值來看,目前處於歷史相對比較低的一個水平的,所以從中長期的財務財富管理角度,或者是這些資產的價值角度,當前可能都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的低位佈局的窗口期。

寬基指數就是近年來投資指數的熱門產品,其實2023年一年就貢獻了指數市場近20%的增量,可以看到ETF市場是在加速增長的。這也代表居民在財富管理過程中,對指數代表權益市場是越來越認可的。關注權益市場,最好、最方便的方法就是關注寬基。林老師如何看待當下市場裡這些寬基的投資價值?

林偉斌:什麼叫寬基?我們直觀的感覺就是很寬,所謂的“寬”是能夠覆蓋全市場的各行各業。比如說中證指數公司是我們國內的很頂尖的指數編制公司,它把全中國5000多個上市公司分成11個一級行業,50個二級行業,98個三級行業。這11個一級行業,我們大都耳熟能詳,比如說金融地產、消費、信息技術、醫藥等等。

在國內有幾個最核心的寬基指數,比如說滬深300,成份股是滬深兩市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如果用“二八”法則來看,這300個公司的總市值佔整個A股將近100萬億的總市值當中的55%。滬深300其實是一個很典型的寬基,因爲它市值大,所以叫大市值風格的寬基。中證500也比較常見,相對偏中盤,這500個公司佔整個A股總市值當中的13%左右。

而中證A50 是指中證指數編制的A股中50只大市值的股票,這50支基本都是在滬深300裡面,但更加聚焦,後面我們會詳細展開,中證A50的寬基也是全覆蓋11個一級行業,也覆蓋了至少60%~70%的二級行業,50%~60%的三級行業。

那麼寬基的好處在哪裡?第一就是均衡分散,不會過度聚焦在某一個行業。它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新陳代謝。具備競爭優勢的公司成長壯大之後,市值也會變大,中證A50的成份股會動態更新。

鄭力海:總結一下:寬基能覆蓋的行業較多,中證A50指數作爲展示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的一個新寬基,對於全市場具有較好的表徵性。經歷一季度深V反轉之後,大家對核心資產關注也是隻增不減。均衡覆蓋11個一級行業的寬基能夠減少投資者對於行業輪動的關注負擔。第二,核心資產對A股優秀上市公司的表徵性是比較強的。請問林老師當下如何看待覈心資產這方面的投資機會?

林偉斌:其實核心資產是個通俗的說法,就像在一個羣體當中,最重點的、起引領作用的,而且是能代表市場的就叫核心。買核心資產其實就是買各個領域當中的龍頭股,市值夠大同時又能夠代表整個行業,而且盈利也相對穩定。

中國泱泱大國14億人口,擁有全球超大的統一市場的消費能力,消費肯定是能夠代表中國市場的行業之一。第二,中國擁有全世界工業體系最健全的、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比如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生產襪子,生產皮鞋,生產衣服,跟當下的東南亞很多國家很像。40年改革開放之後,我們當下出口的新三樣新能源能夠打天下了,新能源車、新能源上游,新能源車下游這一類當中的電力設備已經成爲外資來重倉中國的核心資產,也是核心資產當中的第二大權重股。

政府工作報告中有講到,中國的現代化的產業體系是有分層次的。第一是傳統產業,我們目之所及能看得到大部分傳統產業要迭代升級。第二層次的是戰略新興產業。就像飛機的兩個引擎一樣,一個是傳統產業要升級迭代,一個是戰略新興產業,還有一個引領性的正在佈局的叫做未來產業。

中證A50的50個成份股,既要能夠覆蓋升級當中的傳統產業的龍頭股,又要覆蓋戰略新興產業當中的龍頭股,同時也要覆蓋未來產業的龍頭股。但在選股的時候,並不是讓5000個公司簡單按照市值排序,因爲傳統的產業本來市值就夠大,很容易選出過多的傳統產業。因此,中證A50指數的編制有一個巧妙點,它直接在剛纔說的98個三級行業裡選最大市值的那家公司,因爲有的三級行業屬於未來產業的,有的屬於戰略新興產業,有的屬於傳統產業,這樣就能選到每個行業的核心的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然後在這98個三級行業龍頭股中,抽取50個大市值的標的,這就是A50。

鄭力海:好的,謝謝林老師。中證A50指數是一個可以把龍頭做到更細分的指數,它是從中證三級行業裡面去選龍頭,並且選取三級行業裡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來作爲成份股,來反映各行業的龍頭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除了剛剛提到的50個各行業的分佈均衡和龍頭屬性突出之外,中證A50指數基於公司治理的篩選規則去進一步優化成份股的選樣方法,也使其區別於傳統寬基。

林偉斌:其實最近我也在不停體會投資中的變與不變。我認爲不變的就是投資方法論。於我而言有兩點是不變的,一就是做投資要做好資產配置,二就是聚焦權益資產,尋找具有競爭優勢的核心資產。

隨着時代的變化,隨着實體經濟以及產業的迭代進化,投資標的在不停變化。與之相對應的,A50的 50個成份也是在動態調整的,它每半年調整一次。隨着核心資產的變化,行業的龍頭股也在變化,進而指數的成份股也在變化。

在整體的投資過程中,戰略層面我們要重視股票,重視中國的股票,戰術上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創造阿爾法收益,如何選取指數更好地表徵行業,兩個層面都需要重視。

鄭力海:我覺得指數就是變與不變最好的代表,因爲指數的編制方法除非有重大調整,一般不會有特別大的改變,但指數的成份股或者說它跟蹤的龍頭也好,行業分佈也好,可能是隨着上市公司的變化,時代的變化,產業的變化是在不斷迭代的。

最早的上證50,還包括MSCIA50,深證50以及科創板50等等,要麼代表某個板塊的核心資產,要麼代表整個A股市場的核心資產。在以上這些50指數中,請林老師爲我們講解一下與中證A50的相通或者區別之處。

林偉斌:如果就變與不變來談,這些50指數中的第一個不變就是始終是50只股票。第二個不變,就是大家始終在努力尋找着市場當中的核心資產的方向是不變的。

上證50主要選取的是在上交所上市的2000多隻股票中市值最大的50只個股,而且它的選樣方法是從大到小市值排列,所以其中銀行股票居多,當然還包括食品飲料。深證50選取的是在深交所上市的2000多隻股票中市值最大的50只個股,其中新能源股、醫藥股與高端製造居多。對於富時A50、MSCIA50以及中證A50來說,覆蓋滬深兩市,因此上述行業都有覆蓋。但中證A50是下沉到三級行業去尋找行業龍頭,MSCI A50是先在11個一級行業裡面各選取市值最大的2只個股,再依據排名在剩餘範圍內補充28只自由流通市值最大的股票,最後再選15只備用。

儘管在選取方法上各有特色,但投資者最終關注的還是指數的業績表現。目前來看,從2014年基期算起,中證A50跑贏了滬深300、MSCIA50以及上證50與深證50 的業績表現。長期來看,成份股分佈更均衡,更能抓住時代特色的,適應當下時代的龍頭股和核心資產的股票權重更高的指數,往往具有更好的業績表現。

鄭力海:跟我們之前瞭解的寬基指數相比,中證A50指數有哪些特點?

林偉斌:剛纔一直在強調均衡分散,行業龍頭,顆粒度更細,除此之外其實中證A50在選股時會先做一些剔除。比如說一些可投資性不強的,比如說股票流動性太差的,一般會先剔除一些尾部的東西,流動性差的ST股。

此外,中證A50指數還有一個特點, 它會剔除ESG中各項評分較低的公司。因爲現在已進入ESG時代,公司需要要對環境友好,要有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要好,往往這三個方面都好的公司一般都是高質量的。

其次,指數一定要適應中國特色與中國國情,先進的方法論要與適合中國國情的現實土壤的相互疊加。我相信中證A50是中證指數公司借鑑的一些好的先進的理念在中國的一次應用、一次實踐,我們都拭目以待。

鄭力海:其實還是圍繞着變與不變展開。像林老師講的,指數編制的技術是蠻很高深的一門學科,中證指數公司這樣一箇中國本土的指數公司,根據指數編制方案以及本土的情況相結合來創造這樣一個全新的指數。跟蹤中證A50指數的基金上市,也給大家提供了一個關注全新的寬基指數未來表現的一個非常好的窗口。

我想請林老師最後從跟蹤中證A50指數的基金和配置指數層面,再給大家一些分享和一些建議。未來我們該怎麼去關注,怎麼去運用這隻指數呢?

林偉斌:主要從戰略跟戰術兩個層面來講。戰略上,我們要重視對不同資產的均衡配置。過去A股連續跌了三年,但跌並不一定是壞事,其實機會往往是跌出來的。如果只持有一類資產,你在短期的體驗感往往不一定特別好。

中國經歷了三年的下跌,儘管每年跌不多。近期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需求預期在轉弱,我認爲要扭轉這一點,2024年是個不錯的機會。

所以說戰略上,我們要重視對大類資產的均衡的配置,投資體驗也好,長期收益也會穩定。但最終目的要戰勝通脹,最好能戰勝通脹兩倍以上,通脹是3%,我們努力實現6%。戰略上一定要重視權益,剛纔說的權益能夠長期創造財富。

戰術上,涉及到底怎麼買,用什麼方法論。我覺得這裡就是我們剛纔講的變與不變,我們一定要去選權益當中的核心資產,有競爭優勢的資產。一些主動投資的產品都喜歡用“優勢企業競爭優勢”、“某某競爭優勢”來命名,其實它本身都是反映了一種投資方法論,而投資方案其實大同小異,對高質量的核心資產或者有競爭優勢的企業的苦苦的追求,其實這是不變的。至於戰術無非是用主動的方式去選,或是選擇寬基,但我認爲,首先你要把整個戰略市場上的貝塔把握住。

鄭力海:好的,謝謝林老師。剛剛林老師圍繞着變與不變,圍繞着戰略與戰術又給大家總結了一下當下爲什麼要關注權益資產,爲什麼要關注全新的一個寬基指數。中證A50指數也是第一個覆蓋滬深兩市的本土指數,其實它的市場表徵性,還有編制規則,包括我們前面提到的細分行業龍頭,剔除了ESG不好的這些公司等等這些特徵,在前面的直播中都講解得非常詳細了。隨着宏觀產業經濟持續轉型,新經濟佔比逐步提高,以及在整個宏觀經濟復甦穩步推進的大背景下,我相信新的寬基指數——中證A50指數會給大家帶來新的期待。

捕捉細分龍頭

把握成長潛力

龐亞平:回顧2023年,在市場行業輪動的速度不斷加快的大背景下,過度押注單一行業往往會給投資者造成較大的波動和回撤,於是均衡配置的理論開始被越來越多投資者提起,而事實也證明了均衡投資也確實更適宜國內產業快迭代的大背景,在長期維度下指數化投資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

易方達基金與上交所、中證指數公司聯合打造“310指數直通車”特別欄目,旨在爲投資者解讀最新市場,分享滬市及指數投資的前沿知識,解決投資者的疑惑,今天的主題是:市場有明眸,龍年看龍頭——中證A50指數你瞭解多少!首先歡迎今天的兩位嘉賓老師,請跟大家打個招呼。

徐洋:直播間的觀衆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徐洋,第一次來到直播間跟觀衆朋友們進行交流,感謝大家觀看。

陳怡行:大家好,我是中證指數公司的陳怡行,也是第一次來到咱們這個直播間,很高興能夠在這裡與大家交流探討,請多多指教。

龐亞平:簡單展望今年行情,2024年的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將不斷得到鞏固和增強。我國經濟發展仍具有良好支撐和有利條件,市場空間廣闊,產業體系完備,物質技術基礎雄厚,人才紅利不斷增強,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宏觀政策空間較大,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這將進一步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

考慮到當前A股市場無論從資產定價,還是從長期配置價值來看,都已經進入了價值區間,截至四季度末滬深300指數的風險溢價(ERP)已經突破過去5年98%的高分位;以產業資本淨增持爲代表的A股行情領先指標已出現,A 股市場已具備估值修復條件,當前位置機會大於風險。這樣就不得不提到相關投資方式,需要我們多利用指數化投資工具,先請老師介紹一下相關內容吧。

徐洋:我們通常說,指數基金是一種幫助投資者更好地把握時代β的優質工具,那就讓我們覆盤一下過去二十年A股市場上最核心的時代β在哪裡:回顧2005年至今,A股經歷了較爲典型的4輪大類行業輪動,從2005年至2011年間,快速城鎮化帶動上游資源和中游製造佔優;2011年至2016年間,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浪潮帶動的科技(TMT)行情;再到2016年至2021年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居民消費升級帶來的大消費佔優;再從2021年至今,在後疫情時代國內增速換擋、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背景下的紅利+科技的“槓鈴型”策略佔優。每一輪的行業風格輪動都展現了一個時代的鮮明特點,而從時間維度上來看,行業風格輪動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均衡投資的重要性,過分押注某一行業往往錯過行業輪動下的投資機會。

陳怡行:沒錯,在這樣的背景下,均衡投資往往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長期投資體驗,說到我們今天的主角,中證A50指數是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於2024年1月2日發佈的指數,選取50只各行業市值最大的證券作爲指數樣本,行業分佈較爲均衡,更全面刻畫各行業代表性龍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同日,10家基金公司同時上報對應的ETF。

龐亞平:那麼我們今天就重點討論,中證A50指數如此優秀表現的原因是什麼。剛剛老師講到的第一點是來源於其行業均衡的特點,其行業均衡的特點能通過均衡覆蓋各行業領軍公司,既實現了風險的分散,更重要的是捕獲了各行業的發展機會。我們來拆解一下。

陳怡行:那麼接下來,我從編制方案的角度來分析一下中證A50指數的行業均衡的力量。

首先,從靜態視角來看,中證A50指數的細分行業覆蓋顆粒度比較高,憑藉着50只成份股,覆蓋了高達中證二級行業的86%。大多數的寬基指數,對現有經濟與產業結構的存量重心較爲貼近,所謂存量其實更多的反映的是歷史的積澱,但這也就導致大金融等行業往往佔比偏高;但實際上從增量重心看,工業、其他服務業、批發零售、信息技術等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呈現在出一種放大的趨勢(金融業在2023年僅佔GDP現價8%),特別考慮到前述產業的細分結構較金融業更爲繁雜,所以很多傳統的寬基指數對於產業結構的全面性描述不足,行業覆蓋的顆粒度較低。而從中證A50指數編制所使用的中證行業分類看,中證A50對於11箇中證一級行業實現100%覆蓋,對於35箇中證二級行業實現86%的覆蓋,所包含的行業廣度對比很多傳統寬基指數,其行業覆蓋顆粒度也更爲突出。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動態視角來看,偏均衡的中證A50指數能更敏銳捕捉產業趨勢變化,以及其在A股中的映射。可以從中證二級行業視角出發,觀察中證A50指數成份股自由流通市值佔比的結構變化,由此檢驗中證A50指數是否能夠較爲敏銳的反映國內產業趨勢、景氣波動帶來的A股交易主線變化。從2015年上半年至今,儘管行情主線常有切換,但都能被指數成份較好地刻畫。

徐洋:例如,此前供給收縮背景下,能源、有色等資源品佔優,居民消費升級下的食品飲料佔優,疫情背景下的創新藥浪潮,碳中和推動的新能源產業崛起,以及較近的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科技行情、低息時代下的紅利佔優等,都能夠被中證A50指數較爲及時的捕捉,它能夠綜合體現國內產業趨勢映射到權益市場的動態變化,幫助投資者捕捉經濟整體發展的大β。作爲典型的行業均衡指數,聚焦於A股細分龍頭企業的中證A50指數,在後續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時期,將有望展現更高的彈性。

龐亞平:除了均衡外,展望2024年,投資選龍頭,仍然是一條顛撲不破的投資邏輯,這一規律在歷史週期演繹過程中能夠屢次經受住市場考驗,也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特別是在週期相對底部,存量博弈時期,佈局盈利韌性更強的龍頭企業可以成爲穿越週期的法寶。然而,我們對於投資龍頭企業的一個憂慮是,當龍頭企業市值擴張到領先地位時,其成長收益最豐厚的時期就已經錯過了。

針對這一痛點,中證A50指數也給出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而這也是我認爲這一指數另一個最爲核心的創新點與優勢所在:中證A50指數通過下沉行業顆粒度的創新選股機制,可以更早,更精準地捕捉各個細分行業龍頭的估值崛起期間的高收益。用一句話來類比就是,“捕捉鯉魚躍龍門那一瞬”。中證A50指數將龍頭選擇標準確定爲“在所屬中證三級行業內過去一年日均自由流通市值排名第一”,這一標準有利於在更早期篩選出潛力龍頭,就像是編織了一張更精細的網,把那些“生命力旺盛,剛剛躍出水面”的錦鯉提前篩選出來。這也就是中證A50指數這隻新的龍頭β最顯著的創新價值所在。

陳怡行:是的,中證A50指數編制聚焦行業龍頭,便利投資者“一鍵配置”各行業優質龍頭企業,來引導中長期資金流入戰略新興領域。核心龍頭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各行業“核心資產”的代表,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轉型升級成果的重要體現。中證A50指數以中證三級行業龍頭上市公司作爲待選樣本,再按照自由流通市值由高到低選取50只證券作爲指數樣本,並保持各個二級行業至少入選1只。共覆蓋30箇中證二級行業以及50箇中證三級行業,相較其他50寬基指數,中證A50指數納入更多細分行業龍頭公司,納入更多新經濟領域龍頭公司,龍頭特徵鮮明,大盤藍籌風格顯著。各個龍頭企業依託護城河效應,可以受益於產業滲透率與市佔率的共振提升,有望展現出更強的穿越週期能力。反映在收益表現上,中證A50成份股近十年來相對各自所處中證一級行業指數的超額收益顯著。

從指數表現來看,自2015年指數基日以來,中證A50指數的漲幅在35%左右。從歷史收益表現來看,至2023年底,中證A50指數近五年、近八年的年化收益分別約爲4.6%、3.3%,中證A50全收益指數近五年、近八年的年化收益分別約6.8%、5.6%,相較其他同類型50指數,中證A50指數的週期歷史收益表現更優。從指數的風險收益情況來看,中證A50指數自2015年以來它的年化的波動率、最大回撤、夏普比例相較於同類寬基指數具有明顯優勢。

徐洋:這塊我也補充一下,從市值風格和市場代表性來看,中證A50指數成份股大部分是大盤,從總市值的角度來看,1000億以上的成份股共計有39只,佔到50只成份股累計市值的權重高達93.39%。從財務指標來看,雖然中證A50指數成份股只佔中證全指成份股數量的1%,但它的總市值、自由流通市值佔比分別高達16%和18%,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佔比18%、17%左右,具有非常好的市場的代表性。

龐亞平:那麼現在是不是佈局這個指數的好時機?我們進一步展開講下,根據對細分行業篩選中證三級龍頭的要求,我們認爲指數具有均衡的力量;基於對高自由流通市值的要求,我們認爲它具有龍頭的力量,盈利相對穩定;由於進行ESG負面剔除,我們認爲指數會具有治理的力量。

2005年至今,國內重點產業更迭多次,對應A股也經歷4輪不同產業領銜的牛市:2005~2010,當時是城鎮化浪潮,漲的好的是上游週期、製造;2011~2016,進入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以TMT爲代表的科技板塊有較好表現;2016~2021,經歷了居民消費升級,外資大幅流入,下游消費具有一定的超額收益;疫情之後,2021年到現在,我們國家逐步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階段,紅利加科技主題,成爲市場關注的主流。

長期來看,如果從2015年到現在過度重倉單一行業或風格,風險是比較高的,只有用一個多行業的均衡策略,才能更適應A股產業快速輪動的特徵。

我們也統計了2015年至今中證A50指數和單一大類行業的夏普比率以及期間的最大回撤。中證A50的夏普比率是明顯優於單一重倉某一個大類風格。同時在多數年份,中證A50指數的最大回撤也都是優於重倉於某一個大類行業的。

徐洋:均衡的力量還體現在它能夠敏銳地捕捉歷史上每一個階段的產業變化趨勢。比如2015年到2017年,供給側改革下資源品價格的回升,可以發現中證A50指數所覆蓋的中證二級行業中,這些板塊的權重是相對於歷史其他時期有所上升的;再比如,最近人工智能的熱潮受到關注,我們發現人工智能板塊二級行業的佔比也是有環比的改善。

陳怡行:是這樣的,大多寬基對產業結構存量重心有較好刻畫,但對增量結構的描繪不足。傳統寬基指數中金融產業市值大,從而權重高,但從經濟實際增量來看:工業,服務業,信息技術貢獻更高。通過指數規則創新,中證A50的細分行業覆蓋顆粒度較高,行業均衡性更佳。前面我們也提到了,35箇中證二級行業,中證A50覆蓋比例達到了86%。

整體看,無論是在ROE(淨資產收益率)還是淨利率指標下,中證A50均具備明顯盈利優勢。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速中樞下行,強者恆強的動量效應顯著,A股及海外行業均體現出淨利潤向龍頭集中的趨勢。整體看,中證A50指數彙集各細分行業龍頭成份股,因此指數常年能夠維持相對較高的盈利增速,指數整體ROE水平爲12.69%,明顯高於同類寬基指數。此外,中證A50指數未來兩年一致預期營收同比增速分別高達9.43%、8.87%,領跑同類寬基。

分行業對比來看,龍頭企業給中證A50指數帶來了相對盈利優勢。類似於美國標普500指數,中證A50指數成份股選取的是行業內盈利水平更高的優質股。除少數行業外,指數成份股的ROE水平與淨利率水平均明顯高於同期萬得全A各行業成份股的中位數水平,龍頭企業給中證A50指數帶來的盈利相對優勢凸顯。

徐洋:中證A50指數的分紅能力穩健。穩健的分紅能力既是上市公司經營穩健的信號,也是投資者尋找安全邊際的參考指標。中證A50指數歷史派息率(現金分紅總額/淨利潤)穩定高於30%,近12個月股息率約爲3%。此外,從個股視角來看,中證A50指數在過去3年、5年連續派息的成份股數量佔比分別高達88%、82%,顯著高於滬深300指數的80%、64.67%。

在當前宏觀環境下,紅利資產的穩健屬性深受投資者青睞。當下海外不確定性波加大;並且近期國內貨幣政策持續寬鬆,低利率環境下債券類資產的吸引力相對下降,投資者會更加關注股息回報。

龐亞平:在成份股的篩選過程中,中證A50指數要求入選標的必須滿足兩條標準:

首先,中證A50指數將可持續發展特徵納入考量範圍,剔除了中證ESG評價結果在C及以下的上市公司證券。ESG 負面剔除規則有利於提升指數超額收益,降低波動率,從而強化指數的投資價值。類比中證500指數可以發現,在施行ESG負面剔除規則後,其基日以來年化收益提高了1.5個百分點,而波動率下降了0.3個百分點。

其次,中證A50指數要求入選股票必須爲“滬股通”或“深股通”證券範圍的上市公司。在外資持股佔流通市值比重的對比中,中證A50以7%的佔比領先其他寬基。未來隨着美聯儲降息週期的開啓與全球風險偏好的改善,外資持股佔比較高的中證A50指數有望受益。

陳怡行:沒錯,之前在2020年的時候,《Nature Communications》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ESG因子有望給指數帶來超額收益:

其中,E因子受益於碳排放交易等支付轉移機制與新能源產業崛起,提升企業盈利;G因子反應企業經營治理能力,經營穩定公司呈現更高超額收益。

按照公司治理得分對全部A股進行分組回測,從組1到組5的公司治理得分依次增高,結果顯示:平均而言公司治理得分越高的股票分組收益率越高,公司治理得分越高的股票分組波動率更低。

可見,這條A50指數按照中證ESG評級規則進行 ESG 負面剔除,有利於提升指數超額收益,進一步提升指數的投資價值。

隨着ESG投資理念在國內的不斷深入人心,2020年至今國內ESG主題的基金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023年6月底,指數型ESG基金規模達1297.90億元,佔比40.65%,但相比全球市場(ESG ETF規模4520億美元)仍有較大資金增量空間。

龐亞平:是的,加上從估值的安全邊際、盈利觸底回升的邏輯看,關注價值突出。從歷史經驗回測來看,中國A50指數在盈利上行週期內相對於其他同類的寬基是具有明顯的超額收益的。也就是說,當盈利週期觸底回升,再配合信用發力,後續經濟有望逐步修復,在這樣的環境下,中證A50的相對配置價值更爲凸顯。

我最後給大家來畫個重點,剛剛老師們講的非常全面,中證A50指數共計七點特徵:大市值風格凸顯,市場代表性強;行業分佈均衡,“新經濟”佔比不斷提升;聚焦細分龍頭,緊跟時代Beta;盈利能力突出,淨利率與預期營收增速領跑同類寬基;分紅能力穩健,深受投資者青睞;納入ESG和互聯互通篩選規則,進一步優化選股邏輯;指數歷史表現優異,風險收益比高。

我們今天交流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陪伴與支持。最後提醒下大家,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本次交流僅適合風險承受能力匹配的投資者參與。本次交流所有內容都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我們下次見,拜拜!

版權聲明:本次活動內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頻、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主辦方所有,任何媒體、機構或個人未經主辦方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含文字、摘錄等)公開發布,中國基金報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免責聲明:嘉賓言論繫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意見。爲保護版權,文章中的嘉賓言論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或引用,也不得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截取、刪節或修改。文章所述觀點均爲當時觀點,不代表對未來的預測,如因爲發佈日後的各種因素變化而不再準確或失效,平臺及嘉賓所在機構均不承擔更新義務。內容信息來源於公開資料,平臺及嘉賓所在機構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投資者應自行承擔投資行爲的風險與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