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族人作物保種和維護生物多樣性 走進「彼桑拉返」

今天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林保署花蓮分署舉辦「走進彼桑拉返(Pisanglavan)-布農裡山」城市特展記者會,「彼桑拉返」即布農族語『家庭菜園』之意。圖爲部落耆老爲活動獻唱與祈福。記者李柏澔/攝影

自2018年起,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與花蓮卓溪鄉卓清村布農族人盤點30多種古老豆類與穀物品種,並與族人組織「布農豆豆班」及展開接傳人計劃,希望能傳承、保全與活化布農文化與傳統生態智慧。

今天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林保署花蓮分署舉辦「走進彼桑拉返(Pisanglavan)-布農裡山」城市特展記者會,「彼桑拉返」即布農族語『家庭菜園』之意,運用世代流傳的20多種豆類固氮修復土地、在菜園砌石搭棚架行程生物微棲地,以及配合時節和土壤作物輪作、混作、保存衆多作物品種和品系,是臺灣文化與生物多樣性結合的特有風景。

林保署長林華慶表示,部落菜園無論是豆類還是穀類,都是傳承已久的古老品種,也是最適應當地環境的品種,若遇到氣候變遷與病蟲害,這些作物就是提高社區韌性的重要角色,然而不只作物品系,還具有維護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的智慧都值得讓人學習。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羣策表示,要保護淺山地區的生態就需要奠基當地的文化和生活脈絡,若傳統文化消失,在地永續智慧也無法傳承,生態環境也將難以維護,這也是近年花蓮分署致力保存原民傳統知識體系的重要原因。

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近年陪伴豆豆班族人展開接傳人計劃,希望能傳承、保全與活化布農族文化與傳統生活智慧,有青年主動進入田間和長輩們學習智慧經驗,並轉呈經濟上務實運用的生活技能,布農族傳統農耕智慧就像世界名畫可以被一直保存,但也可能在這一代或下一代就流失了,人類的瑰寶如果沒辦法被保存,那是全部人類的不幸。

南安部落頭目賴金德有感而發的說,這幾年看到部落越來越多人種豆豆,甚至種回以前稷和龍爪稷水田的田埂邊,也有高高的紅藜和豆豆,相當熱鬧啊。

「走進彼桑拉返(Pisanglavan)-布農裡山」展覽透過巧思與藝術人文的視覺呈現,將過去的種子與現在的種植連結,傳遞傳統智慧保全與當代實踐活化,將在林保署保育小站展開爲期2周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