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兒童節 4月4日「臺灣貓節」18週年慶
4月4日是兒童節,但你可知道這天也是「臺灣貓節」?知名作家同時也是愛貓族聯誼會會長心岱,在1995年發起臺灣貓節票選活動,後來與臺北市政府新聞處共同頒佈4月4日爲「臺灣貓節」並向世界發聲。心岱制定這個節日,賦予的是一個希望工程,那就是:如果有「快樂的國民」,就應該有幸福的貓狗。
▲4月4日也要好好對待你身邊的貓喔!(圖/貓咪出來玩(臺灣ねこ ニーハオ)、黑白雙雄)
根據心岱在《愛貓網》撰文表示,「爲貓過節看來似乎小題大做,但是,臺灣需要愛生哲學的普及教育與思考,臺彎人需要學習對動物權的尊重,我個人在這方面已經奮鬥了三十年。一個城市文化的形成,是所有生命體的結合,貓狗已是現代家庭的重要成員,我們應該更重視人貓互動的美學,如何與貓狗同居共處,共同建立和諧、健康、快樂的生活,是我推動愛貓的第一觀念。」
日本在2月22日也有「貓之日」,美國在10月29日也有「國際貓節」,還有「聖法蘭西斯節」,都是爲了喚起人類對其他生命的重視。法蘭西斯是聖經中記載能精通動物語言的聖徒,能與動物溝通和對話,是愛動物的人心目中最崇敬的聖者。因此「聖法蘭西斯節」幾乎是紐約的「動物節」,每年曼哈頓的的聖約翰大教堂都會舉辦盛大活動,其中動物園的動物們更會浩浩蕩蕩遊街,到教堂接受主教的洗禮祝福。而民衆也會帶着家中飼養的寵物,貓、狗、鳥、魚、兔子、青蛙、甚至是昆蟲,跟着大型動物一起邁向教堂朝聖。◄美國貓節在10月29日。(圖/nationalcatday.com)而10月29日的「國際貓節」訂在「萬聖節」前幾天也是別有用意,因爲每年萬聖節前後,人們打扮成妖魔鬼外出門嚇鄰居、嚇朋友,當中也有人藉機傷害他人或小動物,最常被戲弄和傷害的便是貓咪。貓節發起人柯琳佩姬(Colleen Paige)呼籲更多人重視貓的生存權利,重新認識牠們並拋開舊有迷思,也希望能提高收容所裡貓咪的認養率。
心岱也曾經擔心,「究竟這些美其名的節慶,對於臺灣的貓貓狗狗意義何在,他們真正受惠了嗎?還是最終成了商家當作商機的把戲。」於是每年的4月,這個臺灣貓節都會提醒與告誡着她,深思反省要如何將貓節賦予真正的意涵,才能達到推動它的價值。她說:「貓過節,人歡樂。人爲貓設節日,爲了要證明貓在人類心目中佔有的地位吧。」
世界各地養貓數年年攀升,貓咪早已成爲重要的同伴動物,在某些國家的貓口飼養數更大於狗。因此心岱認爲「貓是人類永遠的孩子,貓要和孩子一起歡度兒童節,這似乎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概念,當年制訂『臺灣貓節』賦予的是一個希望工程,那就是:如果有『快樂的國民』,就應該有幸福的貓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