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建好一條產業鏈就對中企“卸磨殺驢”,印度高層後悔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劉宗義】
近日,僵持已久的中印邊境問題進展迅猛:中印雙方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已就邊境有關問題達成解決方案,雙方一線部隊正在有序推進落實工作。
如按照印度軍方人士的說法,中印雙方部隊已在“拉達克”東部實控線沿線的德普桑和德姆喬克平原兩個“摩擦點”脫離接觸,拆除了臨時哨所,後續將在地方指揮官一級討論脫離接觸後的恢復巡邏問題。在10月31日,兩國士兵還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上的5個邊境人員會晤點(BPM)互贈糖果,以慶祝印度傳統節日——排燈節。
10月31日排燈節,中印士兵在中印邊境西段喀喇崑崙山處交換糖果。
中印關係在經歷了長達四年多的僵局之後,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回暖。但是可以預見,要恢復到2016年之前的狀態幾乎是不可能的。
·分歧仍在
10月22日至24日,金磚國家峰會在俄羅斯喀山舉行。這次峰會最大的亮點是中印兩國領導人時隔五年舉行正式會晤。也可以說,這次莫迪之所以參加喀山金磚峰會,其主要目的是爲了和習近平主席舉行會晤,其次纔是宣揚印度的主張,並給普京捧場。
而在兩國領導人會晤之後中印兩國各自發表的聲明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兩國的分歧仍然存在——雖然兩國在聲明問題上肯定有過協調,有共同之處,但分歧仍然是比較明顯的。
從中方發表的聲明中可以看出,中方更加註重大局觀,認爲中國和印度同爲文明古國、發展中大國、全球南方重要成員,都處在各自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強調發展是中印兩國當前最大的“公約數”。雙方應該繼續堅持中印“互爲發展機遇、互不構成威脅”、“是合作伙伴而非競爭對手”等重要共識。兩國應肩負起國際責任,爲廣大發展中國家聯合自強作出表率,爲推動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作出貢獻。
而印方發表的聲明實際上主要強調了兩點。
一是強調妥善處理分歧和爭端,不讓其擾亂和平與安寧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印方仍然堅持邊界問題是兩國關係中的首要問題,並且堅持邊界問題與雙邊關係其他方面掛鉤的做法。
從1988年拉吉夫·甘地訪華,到2003年瓦傑帕伊訪華,中印兩國實際已達成共識,即邊界問題與雙邊關係的其他領域脫鉤。2020年加勒萬衝突之後,印度外長蘇傑生倒行逆施,又將邊界問題與雙邊關係重新掛鉤,以作爲向美西方顯示印度在遏制中國方面決心和凸顯印度重要性的一個抓手。那麼,四年多過去了,這一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二是印方強調中印兩國之間穩定、可預測、友好的雙邊關係有助於一個多極化的亞洲和一個多極化的世界。
對於所謂印方“多極亞洲”和“多極世界”的說法,中方從未反對,因爲我們希望實現多極世界秩序,而且也不認爲中國是亞洲唯一大國。但我們需要認識到,印方的這一說法是有深刻內涵的:
首先,印度認爲“多極亞洲”應是“多極世界”的前提,也就是說印度在亞洲必須和中國平起平坐,不允許中國成爲亞洲主導國家,如果中印實力差距過大,那麼印度就要聯合其他國家一起制衡中國;
其次,印度作爲亞洲一極,將是南亞地區的霸主,南亞和印度洋地區是印度的勢力範圍,中國不能染指,不能和南亞其他國家開展密切合作,否則就是侵犯印度的戰略利益。
當然,中印之間這次也達成了很多共識。其中較爲引人注目的一點,是莫迪提出要發揮好兩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作用,共同維護好邊境地區和平安寧,尋求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同時兩國外長和各層級官員開展對話,推動兩國關係早日重回穩定發展軌道。習近平主席對此表示贊同。
但是總體而言,即使只從兩國不同版本的聲明來看,兩國關係要恢復正常,仍然面臨重重阻礙。
當地時間10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喀山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會見印度總理莫迪。圖源:新華社
·影響兩國關係的三重因素
實際上,從過去四年多的經歷來看,中印關係之所以陷入僵局,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是中美戰略競爭,這使得印度認爲它的戰略機遇期到來了;
二是印度國內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治經濟社會議程,具有嚴重的外溢性,對印度周邊幾乎所有國家都造成了衝擊,其中對巴基斯坦和中國的影響最大,中國成爲莫迪政府鼓動其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一個主要抓手;
三是個人因素,主要就是印度外長蘇傑生極端親美反華,希望推動美印結盟共同遏制中國。加勒萬衝突之後,他將中印邊境問題重新與兩國關係的其他方面掛鉤,並提出發展兩國關係的前提是將邊境局勢恢復到所謂2020年4月之前的狀態。蘇傑生相當於給中印關係挖了一個陷阱,他自己已經跳不出來了,當然他可能也不想跳出來。
過去四年中,中國一直主張中印雙方應通過外交談判,互諒互讓地解決邊境問題,但印方——特別是蘇傑生一直堅持中方應首先將邊境局勢恢復到所謂2020年4月之前的狀態,使中印關係一直陷於僵局。
·轉機
近期印方之所以同意解決這一僵局,與印度面臨的內外壓力密切相關。
從去年開始,印度在繼續與美西方協調圍堵、遏制和排擠中國的同時,也對中印關係的僵持局面感到不安,認識到其國家利益因此受損,因而也在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係。
我在去年年底和今年4月初曾兩次受邀訪問新德里,當時印方戰略界高層所傳遞的信號非常明確,表示要改變對華簽證政策,恢復兩國直航,加強智庫與人文交流,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印關係,擺脫兩國關係僵局。
今年4月10日,美國《新聞週刊》發佈了對印度總理莫迪的採訪報道。莫迪表示,印中關係穩定至關重要,印度和中國需要“抓緊解決”兩國曠日持久的邊界問題,通過外交和軍事接觸“恢復和平”。印度總理莫迪在大選前親自發出類似信息,表明印方改善雙邊關係的心理較爲急切。
印度總理莫迪資料圖:新華社
印方之所以希望改善中印關係,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是中印邊境西段對峙近4年來,印方面臨巨大軍事壓力和後勤壓力,被迫在軍備和基建方面投入鉅額資金,財政不堪重負,同時也影響了其南方海洋的投入。
印方精英對中國社會日益增長的反印情緒感到擔憂。對於印方在藏南等地的挑釁,中方反擊態度堅決,兩國邊境對峙局面有向東段及全線蔓延趨勢,印方比較緊張。
二是美西方與印度之間控制與反控制的鬥爭不斷激化。去年發生了阿達尼被收割、美西方錫克人獨立遊行等事件,美加錫克人遇刺事件一直延續到今年,釀成外交事件。
而自去年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以來,中國與歐美恢復了對話與談判,澳韓等對華關係回暖,中俄戰略協作進一步加強;同時中國對包括印度周邊在內的全球南方外交力度加大,印方感到壓力很大,非常擔心被孤立。與中國緩和關係,將有利於印度擴大其外交回旋餘地。
三是印方認爲美日印澳四邊機制等遏華聯盟已經形成,中美戰略競爭進一步深化,印度希望趁機大力發展經濟。
爲贏得下次大選,莫迪第三任期施政重點在於提高印度經濟發展速度,創造更多就業。雖然美國許諾向印度投資並轉移技術和產能,但口惠而實不至。印方認識到,要想實現工業化,還得承接中國的產業轉移,許多產業進一步發展還需要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的協助。
在此問題上,莫迪政府受到來自商業界的巨大壓力。印方高層對在只有智能手機產業建立較完整產業鏈之後,就過早對在印中國企業實行“卸磨殺驢”的政策感到後悔。爲了實現對中國產業的趕超和替代,印度希望緩和雙邊關係,在印度需要的一些領域放開中國投資,解決中國技術人員簽證問題,讓中國繼續幫助印度發展經濟。這是印方希望緩和中印關係最現實的因素。
但蘇傑生無疑成爲中印關係緩和的一個障礙。
今年7月15日,莫迪將前駐華大使唐勇勝從國家安全副顧問的位子上提拔爲外交秘書,相當於常務副部長。這一人事變動是莫迪在籌劃改善對華關係方面的重要一步。因此,在喀山會晤前,是唐勇勝首先出來宣佈兩國已就邊境實控線巡邏達成協議,蘇傑生第二天才出來宣稱邊境地區已恢復到所謂2020年4月之前的狀態。在喀山會晤時,莫迪提出要發揮好兩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作用,就是希望多瓦爾和唐勇勝在中印關係改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從這個方面來看,蘇傑生似乎被邊緣化了。
印度外長蘇傑生圖源:PTI
·把握本質,見機行事
雖然中印關係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和,但中印戰略競爭態勢很難改觀。
印度戰略界已就印度崛起的大戰略達成共識,就是在全球大變局的背景下,藉助中美地緣戰略競爭,利用“印太”戰略拉住美國、遏制中國,推動全球產供鏈向印度轉移,實現印度經濟騰飛和大國崛起。印度希望亂中取勢、趁亂崛起,實現其“多極亞洲、多極世界”的目標。爲此,印度將繼續在南亞和印度洋地區排擠中國影響力,與中國爭奪全球南方話語權。
當前,莫迪政府不過是在策略方面進行了一些調整。中國學者對此心知肚明,但中方並不擔心印度有朝一日又突然在邊境地區發難。如果那樣,印度將遭受比加勒萬流血衝突更加嚴重的挫敗。
中方還是希望將印度作爲發展夥伴,在發展合作中讓印方真正理解中印關係的本質是兩個14億多人口的相鄰發展中大國如何相處的問題,讓印方真正認識到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對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但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需要磨練如何與印方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且絕不吃虧的本領。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