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郭書瑤 朝夢想前進的穩健存錢術
文/洪綾襄
2009年,一句「殺很大!」廣告詞,讓19歲的瑤瑤(郭書瑤)成爲家喻戶曉的新生代宅男女神,不過當時外界只注意到她天使般的臉孔與魔鬼般的傲人好身材,誰也沒想到這個講話未脫稚氣嬌嗔的小女孩,竟能在4年後拿下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
如今演藝事業正逐步攀上高峰、通告滿檔的瑤瑤,甫從亞太影展返臺便在忠孝東路五段巷弄裡的精品豪宅樣品屋中接受《財訊》專訪。一直想存錢買房子的她,到了反而先問起房子的事情,「一坪多少?第二期何時動工?裝潢含哪些?送系統廚具嗎?哪個牌子?」言語中流露出歷練過生活的小資女孩的精明與世故。
「我想要出人頭地!」讓她奪下大獎的電影《志氣》,講的是改編自景美女中拔河隊的真實奮鬥故事。電影裡,春英是個個性倔強的小女孩,與瑤瑤自己若合符節。17歲時原本擔任工地主任的父親因心肌梗塞驟逝,家中頓失經濟支柱,僅靠母親在早餐店打工、每個月兩萬多元的薪水根本不可能養活三名還在就學的未成年兒女。「我媽太溫柔了,」提到媽媽,瑤瑤話中滿滿都是心疼。
眼看着小康的家庭一夕之間淪爲低收入戶,身爲長女的瑤瑤決定休學分擔家計,拚命找機會打工,除了在統一超商發展加盟部門當行政助理的固定月薪約1.5萬元外,也會去當外拍模特兒,時薪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外表,可能是進入演藝圈的敲門磚;敬業,絕對是瑤瑤能成功的主因。拍片期間瑤瑤還得趕另一部電影的宣傳,因此常常是早上趕通告,再到學校拍片到晚上。
「她一點都沒有明星的架子,大家笑她大腿粗應該也適合練拔河,她也不以爲意,」擔任《志氣》監製的中信創投副總經理邱明慧回想,本來她對瑤瑤的形象也有疑慮,但一看到瑤瑤和景美女中學生的互動後便放心了。她認爲瑤瑤是出身比較辛苦的家庭,跟這羣女孩子一樣,都很努力地想要翻身。
由於家中經濟時好時壞,全家還曾有過典當值錢財物才能度日的困頓時期,在演藝圈的收入也不穩定,因此至今瑤瑤的金錢觀還是非常保守。
瑤瑤第一個投資工具是16歲時買的投資型保單。當時在統一超商,有個也是從打工做到正職的姊姊,特別照顧工讀生,當時她灌輸瑤瑤一個觀念:「存錢不要有壓力,一有壓力,就存不到錢。」這對正值年輕好玩的瑤瑤來說是個很重要的理財啓蒙。
如果不想有壓力,就該好好分配。因而瑤瑤採用的是分配式計劃存錢,每個月將收入分成四部分,分別是生活費、預備金、存款,最後一塊是保險。
保守理財觀困頓出身,不想承受風險
趁年輕買保險最划算,不過因爲學生也沒錢買很多,她便買了壽險和醫療險,搭配成投資型保單,分別一個月各繳一千多元,共約三千元,還有部分可以做投資。
「現在還持續在扣,七年來雖曾因全球金融海嘯小跌,不過損失不大,這陣子就是平平的,」她說。
選擇標的時,瑤瑤只選她聽得懂的,不懂的、太新奇的絕對不碰。「我分配比較多是能源,全世界都有在用、比較穩健。還有一支是從學生時代就買的中國基金,累積到現在就有賺。」
由於她持續存錢,因此一○年時便用工作三年的積蓄(約40萬元),幫媽媽在臺北市信義路的住宅區內開了一家「小王子早餐店」,讓媽媽有生活重心。
「我很怕沒錢!」瑤瑤坦言,演藝圈並不如外界想像「殺很大」就一定「賺很大」,出道四年多,直到去年收入才真正穩定。不過她仍沿用分配錢包的概念,只是比重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儘管現在的收入是一季一筆的現金,但過去每月五千元定存、三千元保費她仍照舊扣款,每月生活費約一萬元,大多用在交通和三餐。另外她幫家人保了基本的醫療險與壽險,每個月再給媽媽2萬元家用,自己則加買了保本保息的美元保險,目前共五張保單。
不過保費支出僅佔她收入的十分之一,剩下的還是放現金定存,儲蓄的比重超過收入的一半。「投資工具對我來說還只是保全資產,不是增加財富,」她常自嘲看不懂投資書,也學不來。
一二年開始,她看上年利率高達3.25%人民幣定存,累積到一筆就會轉成定存。「現在在大陸有收入,所以在大陸開戶,一次存一年期,放着很安心。」(本文節錄自443期財訊雙週刊)>>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