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指導地方健全專項債券管理工作機制,充分釋放政策效能
1月10日下午,國新辦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介紹財政高質量發展成效,並答記者問。
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在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認真抓好政策貫徹落實,指導地方健全專項債券管理工作機制,管好用好專項債券資金,充分釋放政策效能,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王建凡指出,政府債務管理是財政工作的關鍵內容,也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近年來,財政部會同有關方面不斷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優化政府債務結構。一方面,科學安排財政赤字規模,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力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一般債券,降低地方利息負擔,增強地方財政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合理擴大專項債券支持範圍,適當擴大用作項目資本金的領域、規模和比例,帶動擴大有效投資。
王建凡稱,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的決策部署,最近國辦印發了《關於優化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的意見》,提出了7方面16項具體舉措,支持地方政府進一步用好專項債券,更好發揮強基礎、補短板、惠民生、擴投資的積極作用。這份文件在12月25日向社會全文公佈,標誌着專項債券管理新機制的建立。這個新機制的“新”,可以從5個方面來理解:
一是投向領域實行“新清單”。2019年起,我們通過“正面清單”明確專項債券投向領域,這些領域包括交通、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等。這次發佈的《意見》明確,由原來實行的“正面清單”管理,調整爲“負面清單”管理,“負面清單”列舉的無收益項目、樓堂館所、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一般性競爭性產業等禁止類項目以及人員經費等經常性支出,專項債都不允許使用,其他項目都可以安排支持。這就給了地方政府更大的空間,可以結合當地實際來安排項目。
二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領域增加了“新範圍”。從原來的17個行業增加到22個,新增了新興產業的基礎設施、衛生健康、養老托育、貨運綜合樞紐、城市更新等5個行業以及一些細分行業。同時,以省份爲單位,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專項債規模上限由25%提高至30%。範圍擴大了,規模佔比也擴大了,這都有利於地方政府提高投資能力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
三是項目審覈實行“新模式”。我們在10個省以及雄安新區開展項目“自審自發”試點,目前就是要賦予地方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提高債券資金髮行使用進度和配置效率,也壓實地方的主體責任,防範法定債務風險。具體的做法是,專項債券項目不再報國家部委審覈,10個省和雄安新區這些試點地區,省級人民政府批准以後,就可以安排發行;其他省份按照原來規定的渠道報送項目審覈,但也有改進措施,那就是提高項目申報的頻次,每年安排4次申報窗口,也就是四個季度安排4個窗口來審,地方可選擇的窗口多了,可以及時完善項目具體方案安排。地方定期申報項目,國家部委定期審覈把關,提高工作效率,所有省份在建續發項目實行“綠色通道”,也就是說前期已經通過國家部委審覈並且發行過專項債券的在建項目,不需要再申報了,經過省級人民政府批准以後就可以安排發行。
四是拓寬專項債券償還“新來源”。允許地方在專項收入和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外,依法分年安排財政補助資金,以及調度其他項目專項收入、項目單位資金、政府性基金等收入,確保按時足額還本付息,實現省內各市、縣區域平衡,嚴防償付方面出現風險。
五是“借用管還”全流程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專項債券資金全部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嚴防資金擠佔挪用。規範新增項目的資產覈算,明確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登記處理方式,分類管理存量項目資產,建立明細臺賬。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專項債券償債備付金制度,全部“自審自發”試點地區要加快建立償債備付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