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勞動成績單死當
儘管朝野立委與NGO團體倡議多年,儘管陳揆日前首次做出正面迴應,今年勞動節依舊是一國兩制、一校兩制,甚至是一家兩制的放假模式。臺灣獨步全球的五一放假模式,悖離尊嚴勞動,衍生諸多亂象,卻遲未能調整,相當程度反映蔡政府的勞動施政,明明掌握行政權與立法權,卻繳出令人失望的勞動施政成績單。
不過,五一如何放假還只是冰山一角。即將在五二○登場的賴總統,在閣揆任內惡修勞基法與「功德院」的形象深入人心,是否調整過去八年明顯向資方傾斜的勞動政策?又要如何兌現洋洋灑灑的選前承諾?
無可諱言,過去幾年經濟持續成長,基本工資連年調升,臺股站穩二萬點,政府還可宣傳國民人均所得即將趕超日韓。要問的是,既然經濟數據如此亮眼,何以受僱者多數無感?
主要原因出在勞工薪資調幅全然跟不上通膨。根據主計總處日前公佈的薪資與生產力最新統計,一、二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已連續二年呈現負成長,在這樣的趨勢下,我國受僱人員報酬的GDP佔比也不斷下探,從一九九○年的高點五十一點一二%,降至二○二一年的歷史新低四十三點○三%。勞工薪資佔GDP比重,是衡量經濟成長分配面的重要指標;勞動佔比每況愈下,經濟成長的分配不正義可見一斑。而在同一時期,南韓企業分配給員工的報酬成長速度則高於其獲利,這也是臺灣受僱者普遍感受不到經濟成長果實的關鍵。
不斷惡化的貧富差距也是一大警訊。主計總處日前發佈「二○二一年底我國家庭財富分配統計」,前廿%與後廿%的家庭資產差距,從一九九一年的十六點八倍,大幅升至二○二二年的六十六點九倍。數據顯示,經濟成長的分配愈來愈傾向資本家與富人階級。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如何兼顧分配正義、改善貧富差距,必須成爲朝野勞動政策的核心。
今年適值勞基法上路四十週年,要真正改善勞工處境,針對勞工權益保障不足、勞動環境日益惡化及經濟成長果實未能雨露均沾等困境,朝野有必要展開勞動政策的路線論辯,屏除選票算計,提出宏觀前瞻的政策,纔可能兼顧經濟成長與分配正義。
近年來政府積極鼓勵勞資締結團體協約,以創造勞資雙贏,即將卸任的蔡英文總統也細數其勞動政績。其實,政府本身就是廣大公部門受僱者的僱主,以勞動節放假爲例,私部門受僱者均已放假,目前受制於勞基法規定未能同步放假者,多數爲公教人員與其他公部門受僱者,不正是政府善盡僱主責任的最好時機?再以開放警消組織工會爲例,難道不是民進黨在野時高舉的理想?執政十六年尚未完成黨綱揭櫫的價值,問題究竟何在?
至於鼓勵企業爲員工加薪,政府尤須帶頭,除調薪法制化,公教薪資審議委員會也應納入受僱者代表。日本岸田政府去年呼籲企業薪資漲幅能超過通膨水準,並帶頭爲公務員調薪,日前又宣佈將持續推動超過物價漲幅的加薪,希望「通過官民合作創造可支配收入增加」。每每欲與日韓比肩的執政團隊,豈能落於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