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峨眉山的冷門古建,國寶級

走,去峨眉山看最值得一看的古建。

——今天的編輯 彭主任

李白說得沒錯,“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承載了超過八億年漫長而複雜的地質歷史的峨眉山,沿途有很多峻峰陡壁,古楠木成羣。優渥的自然景觀,同歷史人文交融一體,使得峨眉山更加誘人。

2006年,包括峨眉山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萬年寺、洪椿坪等在內的“峨眉山古建築羣”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只要是去爬峨眉山,就不會錯過“峨眉山古建築羣”。

同在峨眉山的峨眉大廟飛來殿至今卻依然如大家閨秀,躲在深閨中。儘管它被樑思成誇讚爲“蜀中少見”,在更早的1988年便被單獨列爲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透過飛來殿,古建研究者們“看見唐宋,觸到元明”。

鮮知其名的遊客,錯過它。1939年11月,爲尋找宋元建築的樑思成來到此處,在據當時條件認定飛來殿爲明代建築後,其實也錯過了。考察峨眉大廟飛來殿,這是樑思成和營造學社離宋元建築最近的一次。

上世紀80年代,專家學者對峨眉大廟飛來殿進行的考古研究,多項實物證據的發現,將飛來殿的建築年代推向元代,這是四川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之一。其初始修建的年代,甚至極有可能是宋代。

峨眉大廟飛來殿,值得世人專門去一趟峨眉山。跟隨樑思成的腳步,跨進峨眉大廟飛來殿,從宋元時期到明清之際的建築瑰寶出現在眼前的那一刻,就不虛此行。

1920年,日本著名建築學家伊東忠太到四川峨眉山考察後,寺廟古建並沒有入他的眼。

伊東忠太毫不客氣地說,“峨眉山的寺廟建築,佈局不盡合理,造型無欣賞價值,無歷史價值,美學價值幾乎爲零。”那時日本的上上下下,還沉浸在京都等地保留的古建纔是東方建築精華的得意之中。

如果伊東忠太看過峨眉大廟飛來殿,恐怕斷然不會對峨眉山的寺廟建築下此結論。恐怕,他像很多遊客一樣,根本就沒意識到,在峨眉山寺北五里的飛來崗,還有足夠驚豔的峨眉大廟飛來殿。

從峨眉山高鐵站而出,向左是爬峨眉山的路線,去峨眉大廟飛來殿,車得向右開出七八公里。經過城區,再繞過一段山腳小路,峨眉大廟飛來殿便出現在眼前。

峨眉大廟飛來殿是現今的名字。樑思成考察時,這裡還叫做峨眉飛來寺。追溯到更早的宋朝,這裡其實是名爲齊天五行廟的道觀,祀東嶽大帝像。前些年,峨眉大廟飛來殿又恢復開放爲道教活動場所。

不用懷疑峨眉山還有道教,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道教聖地。每年的正月初八,是峨眉大廟飛來殿最熱鬧的時候,延續了三百年傳統的飛來殿大廟會將吸引大量本地信衆前來向東嶽大帝祈福。

而後,冷門清淨纔是峨眉大廟飛來殿的常態。

時值週末,遊人僅數十人。峨眉大廟飛來殿中,難以聞到香火味,也難以感知到宗教的存在,更不要說商業氣息。只有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員大叔在巡護國寶古建。難得的幽靜,讓人有幸更專注地打量古建的細節。

峨眉大廟飛來殿地方不大,九蟒殿、香殿、飛來殿、毗盧殿和觀音殿等佈局緊湊。從山門起,隨並不筆直的中軸線的臺階而上,和不同朝代的古建相遇,體驗感一流。

○山門

山門的年紀稍輕,建造於清康熙二年(1663年),距今已有近400年。門樓上的飛檐翹角層層疊疊,更爲複雜和精緻,主要側重於裝飾性。

入口附近的門柱上有一副對聯,遣詞造句裡透露了峨眉大廟飛來殿的來歷。“寶殿自天外飛來,軒昂屋宇,神奇巧構,堪稱蜀都之冠”。

元泰定四年(1327年)的《峨眉縣重修東嶽廟記》石碑上,也記載了飛來殿的身世傳說,“廟址神所有自擇,嘗一夕有風雷之變,遲明小殿巋然……”打雷下雨的晚上,平白無故從天外飛來一座殿宇,千百年前的人,相信這樣的傳說。

從古建的品相和美感而言,中軸線左側臺基上,毗盧殿和觀音殿稍微遜色。觀音殿修建於清朝,毗盧殿更有明代的風格,好在二者都是資格老貨,忠實的保持了原樣。

○九蟒殿

沿中軸線,自第二重大殿——九蟒殿起,是峨眉大廟飛來殿最精華的部分。沒有金碧輝煌的大氣,建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的九莽殿簡潔明瞭,建築結構乾淨利落。無論是樑、柱,還是斗拱、屋脊等,保持了明代建築一貫的落落大方的風格。

○香殿和飛來殿

掩映在九蟒殿背後濃密樹蔭裡的香殿以及飛來殿,有更開闊的建築空間尺度,更考究、更碩大的斗拱,兼具功能性與裝飾性的前檐華拱等,無不具有靈性。人在欣賞古建的時候,它們好像也在和你對話。

和飛來殿主殿配套的香殿,一共有柱子十根,沒有內柱。各式斗拱,一共24朵,均採用相同的形制,按專業術語說,爲五鋪作雙抄偷心造。木構上,還雕刻有龍頭、風頭等。

1939年11月,樑思成在峨眉大廟飛來殿考察時,很大程度上是依據在香殿內額上發現的“洪武二十四年”題字將飛來殿認定爲明代建築。

那時,樑思成所能找到得證據,僅支持他下此結論,儘管他對香殿以及飛來殿罕見的建築手法讚不絕口。樑思成甚至稱飛來殿是“外壁施額坊二層,其間置心柱一處,猶存唐宋遺風”。

一個“唐宋遺風”,足夠概括出飛來殿古風古法的所有氣質。它有器宇軒昂的單檐歇山頂,寬闊無比的四柱三間,味道醇厚的38朵斗拱。柱子上的兩條蟠龍,形象極爲生動。飄逸飛揚的線條,似乎,蟠龍即將昇天。

史料記載,飛來殿這座主殿,最早建於宋代。

上世紀80年代,在維修飛來殿時,研究人員在香殿發現了“至治二年歲次壬戌年十二月”(1322年)題記,在飛來殿主殿發現了“元大德戊戌年”(1298年)的鐵釘,由此,將飛來殿的年代從明代推向了元代。

至於是不是宋代留下的木構,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實物的印證。專家們的研究還發現,飛來殿的建築形制符合宋代《營造法式》中標準的五等材小殿的建造規範。

經過飛來殿,本該戛然而止。由他處遷建而來的清代古建,又爲飛來崗這處低山增添了新的傳奇。

一座是清朝留下來的清虛門,另一座是樑架上有大清康熙丙午年(1666年)題記的西坡寺大殿。飛來殿後面,還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築,裡面藏着“天下第一錢山”。

2002年,“錢山”于飛來殿附近的羅目鎮出土,約160萬枚鐵錢鏽蝕凝結成了一個整體,重達16.32噸,包括了宋代17個年號,跨度近140年。在峨眉山,沒有什麼地方比峨眉大廟飛來殿更合適安放“錢山”。

如果你計劃找一日去峨眉山低山區徒步,我更建議你上午去峨眉大廟飛來殿看一個半小時,而後再轉場徒步。

在這片清淨地,既看見了中國古建細節的變遷,也看到了宋元時期峨眉山木頭藝術的極致和商業經濟的繁榮。趁着去的人還不多,且免門票,趕緊去。

今日編輯 | 彭主任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只有峨眉大廟飛來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