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住惡意差評歪風

某電商企業爲打擊競爭對手,組織員工有計劃地購買該公司產品,並在網站上發佈惡意差評。近日,公安機關依法對其作出行政處罰。

買家評論是消費者線上購物的重要參考,與線下評價“口口相傳”相比,網上評論傳播範圍更廣、留存時間更長。對於差評,多數消費者不會仔細辨別其爲合理還是惡意,一條差評就有可能影響不少生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一點,出於敲詐勒索、行業競爭、情緒宣泄等原因,對電商企業進行惡意差評,甚至買“水軍”蓄意抹黑。

網絡平臺是商品交易的重要場所,惡意差評直接影響店鋪評分和排名,不僅給電商企業造成經營損失和信用損害,而且干擾了真實的評價體系,誤導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擾亂了公平競爭的網絡市場秩序,不利於電商行業健康發展和誠信體系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不得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但在實踐中,商家應對惡意差評常常面臨證據收集難、訴訟成本高等問題。公安機關此次對惡意差評行爲進行行政處罰,不僅是一次執法,更是重要警示。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在互聯網上,每個人都要爲自己的言行負責,多行不義終將承擔法律責任。

對於電商企業而言,不必對正常差評過分恐懼、牴觸,應從中吸取經驗、改善商品和服務質量,並通過良好的售後保障、長期的合規經營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一旦遭遇惡意差評,一定要立場堅定、積極維權,收集保存好證據,向平臺申訴或通過法律渠道解決,儘快消除影響。每一次對惡意差評的抵制,都是對不法分子囂張氣焰的打擊、對自身合法權益的捍衛。

公平、誠信、有序的網絡交易環境需要各方共同營造。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惡意差評的法律界定和處罰標準,讓不法分子付出應有代價。平臺方需優化評價機制、加強監管,建立高效透明的申訴與處理機制,幫助商家降低維權成本,維護網絡交易秩序,推動市場健康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詩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