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殺死楊利偉,26秒的低頻共振,讓他以爲自己快犧牲了

“我以爲自己要犧牲了。”

現在回想起神舟五號驚心動魄的26秒生死瞬間時,楊利偉依然心有餘悸,當時的心情和感受歷歷在目。

2003年10月15日,是個值得全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楊利偉成爲了我國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員,實現了我們的千年飛天夢。

成爲歷史第一人固然偉大,但楊利偉經歷的考驗,也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甚至在飛上太空的過程中,他所經歷的生死瞬間,也令人、甚至令他自己都倍感恐懼。

當天早上9時整,長征2F運載火箭搭載着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正式發射升空。8臺發動機將總質量達487噸的火箭和飛船託運起來,飛向浩瀚的太空。

那個時候,楊利偉的心情是非常緊張的。但是,他覺得這和平時的訓練也差不了太多,甚至重力增加的曲線變化比訓練時還要小,所以剛開始還覺得沒什麼。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就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了。

當火箭來到距離地表三四十公里的時候,火箭和飛船突然開始急劇抖動。這不是普通的振動,而是令人擔憂的共振。

我們知道,共振是一種特殊的物理現象,它會給人體或者設備帶來巨大的傷害和破壞。而楊利偉經歷的共振更加恐怖,而是一種低頻共振。低於10赫茲的低頻共振,就會導致人體內臟的激烈反應,當時的頻率大約是8赫茲。

楊利偉回憶說,當時感覺周圍彷彿有無數人在他耳邊“敲鑼打鼓”一樣,震動得令人難以承受。單單是這樣的共振,就已經足夠令人痛苦了,但此時還伴隨着火箭上升時帶來的6G的負荷,就更加令人難受了。

這樣的情況,是訓練時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楊利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這還只是個開始。由於共振是以曲線的形式變化的,所以楊利偉也感受到了越來越劇烈的痛苦感。他的身體已經完全用不上力了,甚至感覺自己的所有內臟都要被震碎了。

當時唯一的感覺,就是自己可能要犧牲了。這不僅僅是心理上的感受,甚至生理上也讓他以爲自己要“過去”了。

楊利偉事後回憶,在執行任務之前,就有人問過他:有沒有寫遺囑。因爲對於軍人來說,上戰場之前是會寫類似的文字的,而楊利偉登上太空也是以軍人的身份執行任務的。但是,他當時並沒有寫遺囑。我們不知道,在飛船共振的時候,他是否想過自己應該寫遺囑的。

當時的地面人員,也看出了楊利偉的情況不對勁。後來楊利偉回到地面看錄像時發現,飛船共振的時候,地面大廳裡的人幾乎鴉雀無聲,以爲他不行了。

這個過程,一共持續了26秒。這不足半分鐘的時間裡,楊利偉經歷了生死的考驗。直到26秒之後,他才從死亡的邊緣掙扎出來。直到他眨了眼睛,地面大廳纔有人高喊“他還活着”,大家才激動地開始鼓掌。當時甚至有一位白髮蒼蒼的技術人員,激動地像孩子一樣哭了起來。

在神舟五號之後,我國的航天技術人員們找到了問題所在,將這個問題徹底解決。所以,從神舟六號開始,我國的航天員就再也不用承受這樣的考驗了。可以說,楊利偉用自己的生命,爲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探索出了一條路。

實際上,他經歷的考驗還遠不止這些。

他回憶說,在進入太空的時候,他的眼睛已經充血,還出現了鼻塞、頭暈等各種不適,甚至還出現了錯覺,以至於他看到的畫面都是以180°翻轉的。這種翻轉不僅會導致行動上的不便,還可能引起運動病。所幸憑藉着此前的訓練,楊利偉在幾十分鐘後克服了困難,錯覺也消失了。

即便是經歷了這樣的生死考驗,楊利偉還是把最鎮定、堅定、篤定的表情和狀態展現給了全國人民,並說“一定不辜負首長和全國人民的重託,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去迎接這次挑戰。我向祖國和全國人民保證,堅決完成任務”。看到這裡,我一下子就熱淚盈眶,被航天員的勇氣和決心所震撼。

作爲第一次上太空的人,說楊利偉是冒着生命危險在執行任務,一點也不爲過。面對未知的太空,稍有差池就會萬劫不復。但是,他還是完成了這項偉業,圓了我國人民數千年來的飛天夢,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不只是首次飛天,即使是在我們已經多次實現載人航天任務的情況下,再次進入太空,仍然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甚至在這次神舟十二號任務發射前,航天員聶海勝的朋友還勸他,說雖然對他的能力和祖國的航天技術都非常有信心,但太空的未知太多,還是建議他別去太空。而聶海勝的回覆也是非常堅定的:只要國家需要,他就上太空。

說真的,想要成爲一個英雄,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成爲一個人心裡的英雄,做到事事讓他滿意就夠了;成爲許多人的英雄,就要付出大量的汗水和努力;想要成爲全國人民心裡的英雄,那麼就要進行常人難以想象的奮鬥甚至不得不行走在生死的邊緣。

航天員就是這樣一羣人,不僅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付出了我們想都不敢想的辛勤努力,還冒着我們不知道的風險,才能夠執行一次又一次的航天任務,爲我們鑄就這樣令全世界震撼的中國飛天夢。

毫不誇張地說,對於這些航天員,給予再高的榮譽、再多的關注,都不爲過。他們,就是我們的明星。